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辛弃疾以豪放词著称于世,所谓“龙腾虎掷”(刘熙载《艺概》)“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提要·稼轩词提要》)……人们也往往将辛弃疾归于豪放一派,赞誉“豪放唯幼安称首”(王士稹《花草蒙拾》)。这是指辛词的风格基调和总的艺术特征,无疑应予首肯。然而,作为一个大家词人,辛弃疾词又呈现着多样化的风格与特色,他还有不少写得词意柔婉、情致缠绵的作品,“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  相似文献   

2.
论辛弃疾的婉约词王传学提起辛弃疾词,人们自然会想起那些意境阔大、笔力雄健、风格雄浑的豪放词。王士祺在《花草蒙拾》称“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正代表了历来词论家的看法。但是,现存的六百二十多首稼轩词中,真正称得上“激昂排宕,不可一世”的豪放作...  相似文献   

3.
在饮誉古今彪炳千秋的宋词中,苏轼、辛弃疾是词坛上的两颗明星,由于他们都以豪放词著称,后人合称之为“苏辛”。然而毕竟苏轼是苏轼“这一个”,辛弃疾是辛弃疾“这一个”,二人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也有不同或相异之处,不可简单地等量齐观。因而探讨苏辛豪放词的差异及其缘由,对于更深入地认识苏辛和了解两宋词的发展轨迹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是南宗词坛豪放派的旗手,他的词“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他一扫贺铸、周邦彦等人的寄情风月词风,在继承苏轼的豪放词风方面又有新的开拓和发展。苏轼词的豪放较多表现为士大夫的达观洒脱,而辛词更多的是抒发了一种慷慨悲壮的英雄豪情。  相似文献   

5.
苏轼、辛弃疾一向作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 ,其豪放词却并非像论者所说的那样一味豪放 ,而是“以词还词” ,具有一定的婉约因素在内 ,这表明苏、辛二人也具有一定的词体本位意识。本文以苏、辛的英雄词、农村词、咏物词为例 ,对此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詹海菊 《南都学坛》2003,23(5):120-120
<正> 综观词史,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历来为人推崇。今天,我们细吟苏辛词章,可以见二位大家词作主要艺术特征虽同为豪放特色,但同中有异,各具风采。苏词的豪放表现为慷慨激昂、粗犷飘逸,辛词的豪放则是悲壮苍凉,沉郁顿挫。  相似文献   

7.
张元干(1091-1161),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芦川老隐,又号真隐山人,永福(今永泰)人.南宋前期著名词人,尤以豪放词著称.张元干继承和发扬了苏轼词的豪放风格,在南宋前期国家危难之际,将民族恨和爱国情融于词中,力扫形式主义的华丽词风,成为上承北宋苏轼、下开南宋中期辛弃疾的豪放词派关键词人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与辛弃疾是我国宋词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清人神韵派大师王士禛称李清照与辛弃疾为“济南二安”,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以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花草蒙拾》)李辛“二安”独创其体,“易安体”、“稼轩体”分别代表了他们婉约词与豪放词的最高成就。二人的词风各具特色,但又有相同之处。本文将通过二人的作品对他们的不同风格做一个简要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豪放词并非苏轼始创,柳永曾作为先驱为宋代豪放词创作开山导路.柳永凭其豪放特质作词,以丰富题材拓宽了豪放词的表达空间,以独特手法提供了豪放词的表现范式,以雄壮背景赋予了豪放词高远壮阔意境,以沉雄狂放风格树立了豪放词俊逸风骨典范,以《望海潮》、《双声子》等壮美雄放之词开北宋豪放词创作之先河,为宋代豪放词创作绘制出写作模板典范.其于豪词创作的领导性巨大贡献,促成北宋豪放词问世后能在当时词坛形成一股豪词创作风气并逐渐发展兴盛.因此,柳永实际上已经以宋代豪词创作开拓者、领导者的姿态成为引领苏轼、辛弃疾登上宋代豪放词坛巅峰的豪放词真正创始者.  相似文献   

10.
金词与宋词间存在—种既相通又相异的关系。金词主要学习的是宋词主流以外的即苏轼所开创的抒写主体性情、雄迈刚健的豪放词风 ,同时也接受了—定的婉约词风的影响。而辛弃疾的南渡 ,又在金词与宋词间架起了一道相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在古典文学评论中 ,一般认为苏轼创立了与“婉约派”迥然相异的“豪放派”词风。本文认为苏轼词风既没有李白诗风飘逸豪放的境界 ,也没有赶上辛弃疾词风英雄般的豪放气势。苏词大部分作品蕴籍出来的风格是悲壮 ,一种儒士的悲壮 ,一种近乎末路英雄的悲壮。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不仅以博大精深、横绝古今的豪放词见著于世,他以雄豪之气驱使花间丽语所作的一系列婉约词也取得了独到而不配的艺术成就.本文试从抒情视野、审美情趣和艺术意境三个方面领略辛弃疾婉约词的独特风貌,并揭示其对传统婉约词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词的时代,继柳永创慢词之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开创豪放词风,黄庭坚踵武其后,形成了豪放清雄的格调。他们开启了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陈亮的词思,百川汇河,豪放派遂蔚为大国。  相似文献   

14.
词由唐发展至两宋 ,词人辈出 ,高峰迭起 ,形成“豪放”与“婉约”两大潮流 ,但主流是婉约词。这种主流形成的原因有 :从社会背景来看 ,词的演唱在两宋成为社会风尚 ,这种风尚适合婉约词的生存和发展 ;时人所普遍接受的一直是婉约词 ,并被奉为“正体” ,豪放词被历代词学家论为“别调” ,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 ;尽管苏轼和辛弃疾在豪放词的实践上取得了极大的艺术成就 ,但他们“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的创作倾向也流露了较为明显的缺陷 ,使豪放词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题材、风格、艺术表现、创作方法等方面论证了苏轼和辛弃疾词风的异同点。指出他俩的词篇都具有慷慨悲壮、豪迈激昂的特征,但苏词豪放里体现着高旷清雄、浪漫洒脱的风格,辛词豪放里体现着豪壮苍凉、雄奇沉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阐释了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词作中所体现出的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主要体现为崇高性生命体验。正是这种崇高性的生命体验使辛弃疾的词表现出豪放恣肆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诗歌史上,堪与唐诗争雄斗胜的宋词,就其内容和风格、题材和形式而言,传统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蓠,倾注了蓬勃生机,增加了夺目光彩,为词坛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但同样作为豪放派代表人物的苏轼和辛弃疾,词风也存在差异,东坡之词旷,即旷放清雄,以襟怀境界胜;稼轩之词豪,即粗直豪爽,以气势意蕴长。但正是二人词风的大同小异,才完美体现了豪放词的魅力,并使豪放词发扬光大,成为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常以英雄自许,表现在其文学创作中是作了大量的豪放词。但在他的婉约词作中却有部分是托女子之口吐“闺音”的词,这表面看来与他的豪放性格不符,但却有深层的文化原因。笔者试图从历史文化传统、现实文化背景和君主集权的男权主义文化等方面来对此作一番探寻。  相似文献   

19.
南宋豪放词人辛弃疾早年参加义军,曾率轻骑突入敌营,生擒叛贼归宋。他一生抗金,力主革新政治、整顿军务,不为南宋朝廷采纳,几经浮沉,终于赉志而殁,著有《稼轩词》及补遗共六百余首,词作之丰富,非历史上任何词家之所能及。辛词悲壮激越,雄浑豪放,凄怆排恻,痛彻腑肺,充满爱国深情。辛弃疾继承了苏轼,李白、屈原的传统,实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自然融合。辛词远在豪放与婉约诸家之上,晚年偶有消极之作,然无损于其主流。  相似文献   

20.
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辛弃疾,在其词作中始终贯穿着爱国思想,深刻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出了一种以豪放为基调而又不失婉约的独特风格,从而使词的创作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