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晓美 《人生与伴侣》2006,(12):40-42
十三年前那个夏天的黄昏,我看见从远处向我走过来的王浩:他的眼睛因为欣喜而分外亮;他的五官精致得不像一个男人;他的皮肤是透明的象牙白。那个夏日的黄昏,夕阳美得那么不真实,我记起张爱玲的那句话: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相似文献   

2.
听妈妈的话     
还记得那个曾经每个夜晚给我讲故事哄我睡觉的人;还记得那个鼓励我要坚强、永不言败的人;还记得那个为我日夜操劳没有任何怨言的人;还记得那个因为爱我而在我犯错误时批评我的人;还记得……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殿堂     
和平年代的人永远也无法想象到世界大乱和国家被暴力颠覆的情景,也无法像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一样对这一切有着深切的感受。如果说读者对这些事物的兴趣之下潜藏着些许忧虑的话,那么对于了解记叙作者在过去那个时代的经历的愿望则更为迫切。史景迁的新书就是这种性质的回忆,既是写作也是对生活的回忆。书的主题是描写一位文人,他生于l597年,卒于1684年左右,  相似文献   

4.
张小芳 《今日南国》2013,(10):38-38
当我开始爱自己,我发现痛苦与悲伤都只是提醒我在过着自欺的生活。 如今,我知道,这就是“真实”. 当我开始爱自己,我了解要勉强别人接受我的要求有多无礼,就算我知道时间不对而那个人尚未准备好,即使那个人就是我自己,  相似文献   

5.
路的联想     
想来世界上与人最亲近的也许就是路了吧。从小到大,我们走过的路不计其数。路是公平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鲁迅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平坦的大地上,有一条土块坚实、寸草不生的细线,那就是路了。前方有一个目标,第一个人发现了,他对那个目标充满着好奇与渴望,于是他踩着松软的土地走了过去。这一条路上可能有沼泽,有毒蛇,激励他向前的,惟有前方那个目标。他在前行着,却难以躲过重重潜伏着的危险,终于他倒下了。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行浅浅的脚印。又一个人发现那个目标,又看到了面前的脚印。他追随…  相似文献   

6.
且住且游     
德国哲学家荷尔德林有汉译名句曰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居住环境始终倾注着人们无限的希冀与憧憬。这环境,包括住所,更包括住所所处的那个大地。  相似文献   

7.
我的生活重心就是对付她曾经,在这个世界上我最恨的人,便是她,林丽玲。1992年,我9岁那年的中秋节,月亮又大又圆,母亲吃了她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月饼,当夜便选择了安静地离开人世,成全了她的男人、我的父亲的移情别恋,而林丽玲,就是那个第三者。一年之后,父亲娶了她。她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08,(7):11-13
上幼儿园时,心目中的好友是把红蜡笔借你,自己只留下丑陋的黑蜡笔的那个人。小学一年级时,心目中的好友是与你牵手走过令人恐慌的大厅去洗手间的那个人。二年级时,心目中的好友是帮你对付班上那个欺负弱小的坏家伙的那个人。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08,(3):54-55
我的头脑中有神秘思想,我相信有异度空间,相信有另外一个宇宙,相信我们这个世界之外有另外一个世界;相信有外星人,相信飞碟,相信人类之前曾经有相当高级的文明;相信人并不是自己的主宰,相信时间可以重复,相信苍生,但不大相信有鬼神。人类生活的平庸乏味,人生的盲目,人自身的诸多局限,让我希望能有一种东西可以使人在肉体和精神上达到某种意义上的有质量的超越。至少也可像孙悟空那样,来去了无牵挂,不必操心生死,移山倒海,上天入地,随形幻化,看哪个妖精不顺眼先上去打它一顿。  相似文献   

10.
人是有个性的。有的人活泼,有的人安静;有的人孤傲,有的人谦卑;有的人深沉,有的人张扬;有的人乐观,有的人消极……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也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个性是一个人身上鲜明的特征,也是将其与其他人区分开来的明显符号。  相似文献   

11.
现象学在其本质上是一种方法,一种让事物按照其本来面目显现出来的方法。这在教育现象学研究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四道程序与方法:其一,将研究的对象转向师生所体验到的教育生活世界;其二,通过调查研究来观看个别的示例———个别师生所体验到的教育生活世界;其三,在个别示例的基础上对教育生活世界进行现象学还原,从而直观到教育的纯粹本质———教育生活世界的稳定结构;其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现象学者和其他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其中的异同和各自的利弊,从而使自己的研究变得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资本与技术合谋、技术实践活动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不统一以及科学技术盛行的致思路径下,使儿童生活世界走向了殖民化,由此“技术-儿童”关系也呈现为一种异化的状态。技术回归儿童生活世界,是儿童生活世界价值理性的呼唤。在现代信息时代下,本真的儿童生活世界应超越资本逻辑,走向技术正义;厘清“技术-儿童”关系的基本结构与内在发展逻辑,正视主客体关系;用技术的艺术思维审美地观照儿童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那个人心痛不已,并由此一病不起。在临终前,他无比懊悔地对家人说:“若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一个斑点,现在我的手里还会握着一颗美丽的珍珠啊。”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对有关“事”的哲学意义的不同看法作出若干回应。“事”的考察首先涉及事与人的关系,作为人之所“作”,“事”并非凝固不变、仅仅以某种现成的形式存在。与人自身的存在会经过一个从早年到晚年的过程一致,人所作之事也存在相应变化。同时,尽管事在因人而作这一意义上不同于本然之物,但二者并非毫无关联。事非凭空而起,而是以物为对象;物则通过人之所作而进入事,由此扬弃其本然形态。作为“物”与“人”关系的一个方面,“日光、空气”等自然对象与人的互动,也应作具体分析。在人的存在过程中,空气、阳光等自然对象之满足人的需要不仅涉及新陈代谢意义上的自然之维,而且也与人的多样活动相关。就本然世界、实在世界、现实世界的分梳而言,所谓本然世界,主要指尚未进入人的知行之域,没有在观念和实践的层面为人所作用的存在;所谓实在世界,在宽泛意义上指不依赖人的存在;所谓现实世界,则是进入人的知行之域,为人所作用,并对人呈现多重意义的存在。进一步看,需要区分形而上层面的逻辑论述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假说,哲学应以科学为根据,但不宜还原为科学。  相似文献   

15.
表妹爱上了一个男孩,那个人什么都好,就是忘记了告诉她自己已经有了女朋友。知道事情的真相已经太晚,表妹爱得无可救药了。表妹总是怪自己不够好,她想尽了种种办法去讨那个男孩的喜欢,每天早上买了早点送到他的办公室,尽管他从来不吃;晚上她就把车停在那个人的楼下,一待就是半宿,看着那个人的窗户出神。  相似文献   

16.
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空间化的物质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它决定了人与人、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精神与物质之间和谐一致的生活品质。建筑的创作必须摈弃形式的游戏,让建筑回归到它本来的面目,并与人类生活建立起真正的内在联系。重新理解和发现生活是提供我们今天建筑及其环境创作的源泉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市民》2006,(5):40-41
初访广州市少年教养所,看到上百个小光头集合在一起,那情景给人心灵的冲击是巨大的。许多人冷漠、近乎麻木的眼神分明在拒绝着什么——是拒绝那个使他们如此的世界吗?  相似文献   

18.
威廉.H.麦克尼尔是美国著名的世界史学家。他的名著《瘟疫与人》(1976)从病理学和历史学相结合的独特视角重新审视人类历史,创造性地拓展了世界历史的研究范围。《瘟疫与人》是西方环境运动发展的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它促成了麦克尼尔宏观性世界历史思想的重新定向,也为他最终形成科学化的世界历史观奠定了基础。《瘟疫与人》之中包含的生物学思想和观念对于麦克尼尔科学化世界历史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艺术的伟大成就与古希腊文明的崛起同样是个难解之谜。古希腊艺术的诞生及其不朽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其一开始就反映了它赖以产生与发展的那个时代和民族,因而古希腊艺术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不可复制性;其次,古希腊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了一种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使古希腊艺术在伟大的幻想与夸张中体现了民族历史的真实性;第三,古希腊艺术在描摹自然中,忠实而深刻地记录下了人类原始的人性;最后,古希腊艺术是“流”而不是“源”,它不仅具有继承性开放性,而且具有卓越的艺术独创性  相似文献   

20.
《新少年》2014,(11):20-20
同桌,一定是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让你最有故事的那个人,酸甜苦辣咸,你的同桌曾经给过你哪种滋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