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福柯的异托邦思想的阐述和批判为核心,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以当代哲学和政治思想的空间理论转向为核心,分析和比较了福柯的空间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理论;二是以异托邦概念为核心,阐述了福柯空间思想的两个方面,即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与政治思考方式的变革;三是从当代社会批判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批判了福柯的异托邦理论,指出了它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这一理论只有接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内核和重新进入乌托邦思想的语境,才能克服其片面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自创的概念,福柯所谓的异托邦特指区别于实存的物理空间及虚幻的乌托邦的某种主要由语言符号建构起来的异在的空间形式,这一概念对于矫正现有历史学研究的偏执及重新理解现代性的空间意味均有着深刻的原创性意义。从书写层面上讲,异托邦主要由地方志、外来者与居在者的三种想象性书写交织构建而成;异托邦以其居在者对于边缘性异在特质的认同及与作为他者的中心的关系作为确认自我属性的依据;异托邦之多元并置的共在形态比常规空间的秩序化形态更能够显示现代性对于时间/历史维度的抵抗。  相似文献   

3.
当代美国医生书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对福柯异托邦理论的阐释性写作。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作为其书写的重要场域——医院本身就是一个异托邦;其次,医生书写创造了一个诗学空间来抵制理性至上和科技至上的职业规范以及社会规范。医生作家尝试在文学与医学构成的边缘空间,展示医院这个异托邦里各种关系构成的权力网络如何发挥作用及其后果。医生书写同时也是具有自觉意识的医生作家试图从边缘空间介入现实,建构新的自我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96-101
在美国当代知名作家约翰·欧文的小说中,异域的城市空间书写占据了重要地位。欧文小说中的城市异托邦空间书写是对福柯的"异托邦"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描绘处于异托邦内人的行为活动,欧文在小说中塑造了三类城市异质空间,分别对应着福柯所说的三种异托邦:对作为欲望之都的维也纳等城市的红灯区的呈现对应了妓院的异托邦;对作为军事之都的维也纳军事占领区的刻画则对应了殖民地的异托邦;对作为流浪之都的多伦多等城市的描写对应了监狱的异托邦。欧文小说某种程度上是欧文崇尚怪诞的审美效果的结果,也是其现实生活经历的再现,表达了欧文对安宁静谧、和平包容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向往,体现了其作为一名有着社会良知的作家所具有的悲悯情怀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空间转向,文学批评不再视空间为单一、抽象的背景,开始重视文本中的空间叙事及其背后的政治、文化、身份认同及权力关系.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的都市文化与现代性特点的文类,侦探小说从公认的开山鼻祖爱伦·坡那里,其空间属性便居于突出的地位.在细读“杜宾系列”、《人群中的人》《金甲虫》等文本的基础上,从亨利·列斐伏尔的“三重空间”理论出发,将其小说中的空间叙事置于景观空间、社会空间和个体空间的体系下进行梳理和分析,指出爱伦·坡的侦探小说由都市景观、大众媒体和异位想象共同构成,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则构成小说的内在推进力;而在“三重空间”中的死亡、凶杀和逃离则深刻揭示工业社会下的身份焦虑,是美国19世纪上半叶由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城市化导致社会矛盾加速过程的象征性再现.  相似文献   

6.
7.
边缘空间是贯穿福柯空间批判叙事的理论基石,它包含了三个基本维度,即微观层面的身体空间、中观层面的另类空间以及宏观层面的东方世界。通过空间权力关系的分析,福柯揭示了各个层面的边缘空间都日益被权力中心规训和征服,并趋向形成同一性霸权统治的空间格局。基于这种严峻的现实,福柯提出一种异托邦的空间规划,力图以差异政治的方式来开辟新的政治地形。这种反抗霸权的边缘革命展示了人类解放的一种可能路径或实现工具,但其问题在于错将工具当成了目标,以差异政治替代了解放政治的根本诉求。因此,边缘空间的解放只有在坚守工人阶级政治的普遍主义空间规划下,并结合马克思曾预言的突破资本主义薄弱环节等特殊性方式,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9.
10.
段志平 《理论界》2012,(7):98-100
作为当代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的福柯,其学说在法学领域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这部分归因于其纯粹哲学方面的著述,还源于他对一些特定法学论题,如犯罪、刑事政策、监狱等的直接涉猎。在法社会学、法律语言学、犯罪学,以及刑法学等诸多研究中,都可见到对其学说观点的批判性借鉴和援引。据此,通过对福柯思想的解读,当可辨析出其之于当前的法学研究所可能引致的某些理论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在后现代文化的语境下,空间转向的学术潮流方兴未艾,当代电影也正经历着一场空间叙事的革命。战争题材电影以其所涉及的特殊空间样态,成为空间研究的重要领地。其空间景观的构建呈现出由外及内的三维立体化影像表征,从镌刻历史创伤的地志空间到呈现荒芜战场的时空体空间再到进行记忆重构的心理空间,三个空间共同作用于战争电影空间景观叙事中,体现出战争空间的艺术审美价值,还原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记忆图景。  相似文献   

12.
鄢冬 《兰州学刊》2013,(4):98-102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剧变让空间成为瞩目的理论问题。诗歌中的空间问题成为空间研究的分支之一逐渐被研究者关注。空间为诗歌提供意义生产的场所和审美的若干可能。空间体式是诗歌的外壳,空间意象是诗歌的内核,空间形式则是诗歌文本的灵魂。平面的、视觉狂欢式的诗歌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时代更呼唤立体诗歌的出现。诗歌生态发生变化,诗歌内核会敏锐反应这种变化,将以变异后的诗歌空间呈现于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3.
14.
科幻电影整体上属于一种未来想象,但在未来想象中可以让时光倒流,回到历史现场或者遥远的史前时代,还可以让未来场景弥漫怀旧意味。这种带有“未来往回走”特点的逆向怀旧想象即“逆托邦”想象。逆托邦想象勾连起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从想象向度层面来说,逆托邦通常是向着历史进行幻想,在影像叙事中经常呈现时空逆旅的特征。从影像外观层面来说,逆托邦通常构建出一种旧日奇观。从故事主题层面来说,逆托邦热衷于映射人类社会“霍布斯主义”式的残酷一面。从人文倾向层面来说,逆托邦其实在以怀旧的方式进行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语境下中国乡村电影的空间叙事形态,随着城市化的飞速扩张已发生一种明晰转向:从传统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客观化美学呈现,演变为与现代性同构、承载城市主体怀旧情绪与批判意识的主观化空间形态,在真实与“想象”的相融相汇中,建构起一种寓托着创作主体“恋地”情结的乡村空间。由此,中国乡村电影的空间叙事,以多元性、异质性指向标示出对中国乡村电影空间美学的重构。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传统知识分子的位置逐渐被技术专家取代,社会进入了一个技术专家治国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的鸿沟被消解了,人们获得了较大程度的解放,但过分重视短期效率的技术给人类的生存空间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人类在憧憬着由技术专家创造的乌托邦的同时,可能要经受着乌托邦的负面影响——恶托邦的折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特质表达了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其他西方政治哲学以及与马克思主义其他领域的界分。它由"建立与共产主义政治行为相适应的正义原则与价值信念"为理论目标、"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公正及其人的解放原理"为研究对象、"实现从政治道德建构论向政治形而上学批判转向"为研究范式和"哲学的现实化与无产阶级消灭自身的统一"为实现方式等所构成。马克思政治哲学特质的明晰,不仅为马克思政治哲学原理的厘清和体系的创建奠定了科学基础,更有利于全面、准确地阐发在人类面临共同危机的全球化时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阮籍是一位人格颇为复杂,且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身处魏晋更替之际,阮籍最突出的一点是对个人精神自由的强烈追求。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人格理想的形成是客观现实与独特个性相碰撞的产物,也是外在思想影响与内心冲突相结合的结果。理论上,阮籍推崇一种超尘越俗的自由、超越名教束缚的思想,其美学思想由前期充满儒家经学实用的美学思想蜕变为后期庄学色彩浓厚的逍遥美学思想,其美学思想的发展为中国美学的整体进步奠定了基础,其中的自由之境构成中国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晚清重要作家苏曼殊的生活轨迹与其作品文本的空间书写呈现为复杂密切的关联。他的各篇小说共同呈现出三个基本的文化/概念空间:红尘故土、异域原乡与精神异乡,构造这三种空间的观念模式正是文学幻想的发生器,小说的文学世界也划分出三种地理空间:现实乱世、乌托邦与异托邦。作家凭借主体性想象与捕捉,把现实的跨国、跨地域的地理空间与抽象的多元文化空间共同整合在话语建构的文学文本空间之中。从文学文本出发,我们可以从叙事学中开辟出一种关于地图谱系和表意空间的地志符号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