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王夫之建构了公正道德哲学,他对公正范畴内涵的揭示必"求顺于理"。王夫之对公正范畴的内涵揭示主要从"大公的公正""合宜的公正""伦序的公正"三个方面展开,分别具有"理""事""合"的指向性。进一步细分,"大公的公正"又可分为"大""公""理"三个方面;"合宜的公正"可分为"和""顺""平"三个方面;"伦序的公正"则从"序""位""差"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十年浩劫,当代青年也是受害者。这场所谓的“革命”,无情地践踏了他们最珍贵的青春年华。在“革命”的名义下进行的倒行逆施,使当代青年的信仰受到愚弄,对科学、文化的围剿,给他们带来了可怕的知识贫困;旧思想沉渣泛起,社会不正之风甚嚣尘土,使他们心灵陷入迷惘;人不能尽其才,地不能尽其利,他们的主动、创造精神被扼制……曾几何时,这一切在当代青年心头罩上一层浓重的阴影。革命从来就不是平坦的涅瓦大街。革命中有污  相似文献   

3.
李一凡 《理论界》2004,(6):273-273
人才资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而经济学的人类行为观把人看作为经济人,把人类行为看作是在稀缺环境下来追求自身预期收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因此通过人才流动使人才找到自己的位置,使企业找到所需的人才,实现效益最大化和人才价值的最大化,使得人才资源配置优化和利用效率提高,从而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才有所得,才能真正推动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振兴。  相似文献   

4.
周岚 《南方论刊》2011,(10):59-61,51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准则是"以人为本",积极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思想,从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入手,聚集和开发人力资源,使人尽其才,才尽其职,全面增强人力资源优势,以推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平、公正和效率的联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平、公正和效率都需要制度的保证 ,没有公正就不会有公平 ;没有公正的制度 ,也不会产生效率。每一个人都有要求公平的权力 ,但他却没有足够的权力去要求公正 ,因为公正不取决于个人的力量 ,它取决于社会或团体的力量。效率来源于效用的选择 ,来源于制度的公正。公平和效率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公正的实现 ,但公正的实现 ,又要以社会制度来保证。因此 ,社会制度的正确选择或完善 ,才是公平、公正和效率能够真正实现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6.
玩笑的恰当使用有助于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玩笑属间接言语,主要表达方式有反语、夸张、双关语、暗喻等。反语是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夸张是有意识的言过其实从而造成谐趣;双关则主要通过语义或语音上的双重性使人在心理上形成悬念并发生突转,达到幽默的效果;暗喻则是含蓄地将一事物同另一事物相比较,需要受话人自己去领会。在开玩笑时运用暗喻可以巧妙地将不协调的事物或概念联结在一起从而带来乖讹的喜剧感受。适当运用各类玩笑表达方式能充分发挥玩笑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行政伦堙问题的提出原因进行梳理及对行政人的角色定位进行分析,使行政人在处理公德和私德的关系上达到一种合理的状态,让行政人对自己所履行的职责形成明确的认识,可以促使行政机构朝着更高效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是一个增进效率的制度变迁过程,同时也应是一个公平和公正地进行利益分配的过程。许多学者引用帕累托改进以解释改革的有效性,但是,利益有绝对利益和相对利益、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之区分。在改革过程中,一部分人的绝对利益和物质利益虽然没有受到损失或有少许的增进,但在相对利益和非物质利益上却可能遭到了损害。文章通过分析表明,为使改革达到真正的帕累托改进,必须保证利益分配的相对公平和共时性要求,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不平等是一个正义问题,违反正义原则的不平等会引发社会结构的紧张冲突,因此社会系统需要正义原则来调节、以保证社会合作持续稳定。国企工人在弱势阶层位置上经历了2种不平等。一是经济不平等,即工人的实际收入不能充分反映他们创造的价值,工资、奖金的不平等分配没有利于工人;二是政治不平等,不是每个工人都享有平等参与企业治理的机会,民主选举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公正,权利不平等分配对普通工人产生了不利影响。国企工人的经历表明,基本社会制度对收入与权利的分配在个人之间作出了区分,基本社会规范没有使各种对权益的冲突要求之间形成恰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英国“适当法理论”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适当法理论”是英国学者创立的一种冲突法学说。它发端于合同法理论,而后扩展到侵权行为及其他领域。其宗旨是以“适当”为原则来确定准据法,以期公正地处理涉外民事案件,合理地裁判当事人各方面之权利和义务。它提出的“当事人意图”和“最密切联系”的规则,实际即“适当”原则的具体化,是为确定“适当”的准据法所提供的准绳。它强调依据涉外民事关系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解决法律适用问题,反对传统冲突规范的僵固性和封闭性。“适当法理论”的形成和演变根源于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反映人们对法律的公正与合理精神的追求,为正确解决法律适用问题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李诗信 《南方论刊》2005,(12):62-63
天空、大地、海洋、还有我们,共同组成了“天人合一”的人间美景。要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既要有人与自然的和谐,还需要有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间社会,和谐才有幸福。如果我们污染了大地、海洋和天空,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享受清风明月、阳光海水就无从谈起;如果没有和谐的家庭关系,就不可能共享这天地之大美;如果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生活在紧张冲突之中必然就会万分痛苦;如果没有和谐的国际关系,战争就随时都可能爆发,天天面对血腥和死亡的生活还有什么幸福可谈?世间万物,和谐才有美感。优美的音乐能够使人销魂忘情,是因为乐音、协和的旋…  相似文献   

12.
有三个问题使自由理论和制度理论似乎必然存在相互否定的关系,这就是,有意志自由的人能被制度调控吗?追求自由的人需要制度调控吗?制度的数量与自由的程度是否成反比关系?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由于人没有绝对意志自由,只有相对意志自由,所以人能被制度调控,但这种调控是相对调控而不是绝对调控;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追求自由的人永远都需要制度的调控,只不过这个制度仅指公正合理的必要制度,而不包括或不公正、或不合理或不必要的不正当制度;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是:制度多并不注定意味自由少。在争取社会自由的过程中,不必担忧和拒斥必要的新制度,而只需防范或及时取消多余的新制度。  相似文献   

13.
公正是孔子思想中的隐问题隐概念,即虽然孔子没有直接使用公正概念以论说问题,但在其思想中却含有丰富的公正意蕴。考察孔子的公正思想,不应仅是简单地概念比附或释义,也不应随意扩大公正的视阈范围,而当以公正之实质为主线,加以梳理和提炼,否则就失去了中西思想对话的可能,也不利于中国传统公正思想的传承。通过对公正思想实质的分析可见,"仁"是孔子思想中的最高道德原则,"义"是基本道德原则,"礼"是从属于仁义的外在制度规范,而公正则是从属于"仁"和"义"的一种具体道德原则,其基本要求通过"中"和"正"表现出来,以最终达到"和"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29-34
颜元一反宋儒完全以人伦道德立论的圣人观,将它重新回复到先秦儒家涵盖"道德、智慧、事功"的本来面目,进而更开出了一条简易平近的成圣之路,即不再是空讲本体证悟,索求内在道德的无尽追寻,而是立足于现实世界、日用人生间,人各就其质性所近、心志所愿、才力所能而专精一技一艺;或是素位而行,尽其本分;或是改过迁善、道德践履。这不但没有使人疏于圣人之道的追求,反而更加鼓起了人自觉努力以成就尧舜圣道的实践精神与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从立法层面 ,就改革与完善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若干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主要以当事人举证责任为切入点 ,并就如何完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的举证时效问题、证明标准问题谈一些建议。使设置程序更为合理 ,更能达到诉讼中的程序公平 ,并最终达到实体公正 ,这才是审判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6.
没有高素质的法官,就不能保障裁判的统一和公正,也不可能将司法腐败控制在社会能够容忍的限度内,使得司法的公正徒为一个空幻的理念.最高法院作为我国位阶最高的裁判机关,在社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而其功能的实现必须有高素质的法官来保障.  相似文献   

17.
学术评估中的"级差"理念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焰 《学术研究》2006,3(3):10-13
期刊的等级评价不应简单地移作研究成果水平的评价;影响大小不能简单地用以评定成果的学术含量。为了使学术评估更公平、公正和科学可行,有必要引入级差理念,分析不同学科、不同成果形式的学术难易,统计各学科学者和期刊的数量和发文情况,定出相应的分值和权重,细化量化评估,使之更合理。  相似文献   

18.
论私文书的签署认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私文书通常要经过制作人签署认证才发生效力,我国民事诉讼中通常认为个人应当采用签名方式,企业单位应当采用印章方式。然而,机械地坚持传统的签署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致使一些文书不能获得证据能力,使诉讼产生不公正的结果。对于签署认证的方式应当持更开放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支遁对郭象“逍遥义”的批评与承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遁对郭象"逍遥义"的批评包括两个方面:从玄学内部看,他抓住并利用郭象言"性"却不严格界定内涵的理论缺陷,颠覆了其"适性"说的立论逻辑;从佛教立场出发,支遁认为,以践行现世伦职为实质的"适性"并不能使人当下逍遥,更不能使人获得解脱,惟有破除"二执",方可达于涅槃彼岸。支遁的批评虽颇具颠覆性,但同时他对郭义所涵括的"分"、"有待"、"无待"、"冥"等重要范畴和观念亦深有承继。  相似文献   

20.
所谓产业规模政策,就是指国家根据规模经济效益规律的要求,组织适度的生产规模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在现代化大生产的今天,任何生产设备和生产活动只有在加工对象达到相当数量时才有可能合理进行,也就是说,生产要素只有在一定经济实体中的集中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效益。因此,经营者都总是力图寻找经济效益最好的规模,即最优经济规模。但是,由于规模经济效益在现阶段社会主义条件下是不可能自发地有效形成的,因而就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制定正确的产业规模政策,对规模经济的形成进行引导,使经济规模的发展最符合规模经济效益原则的要求,从而使产业内部各企业采取合理的组织形式,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