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社会个体目的性行动的视角,采用北京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证实再建构社会网络的规模和结构都影响超大城市农民工的再迁移.在控制个体的社会人口学变量和社会经济变量的情况下,结果依然显示,农民工再建构社会网络的规模越大、弱关系成员比例越高,他们通过表达性行动和工具性行动能更好地维持既有的资源和获取更多的资源,因而再迁移的可能性更小.在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流向超大城市的背景下,超大城市要增加针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社团活动参与的公共政策供给,并将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有条件地向农民工开放.  相似文献   

2.
王晓燕 《城市》2014,(5):54-58
正一、引言能否住得下、住得好、住得安,是每个人生活中迫切关心的头等大事。对于城市中低收入阶层而言,居住问题更是关乎他们生活质量的首要问题。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国在住房商品化改革后,政府为解决城市中低收入者居住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通过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一系列保障性  相似文献   

3.
广州流动人口数量占常住人口已接近半数,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大多数流动人口仍以在城乡接合部租住为主,自购房比例不高,存在居住条件不好和居住环境偏差等问题,聚居边缘化趋势明显。均值T检验进一步显示,购房可以显著促进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交流、参与居住社区活动,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其持久性居住意愿。而在市区居民小区居住,也有利于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特别是在与本地居民交流和持久性定居意愿方面。解决广州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需要实现技能培训与收入提升政策、公租房供给政策、社区混住与融入性社区治理机制建设等多个方向的机制或者政策联动。  相似文献   

4.
城市住房与居住空间格局深刻反映着城市地域上的社会经济状况,是认识城市及其空间结构的重要视角。从住房租金考察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居住空间研究的新领域,利用住房租金特征指标研究西安城市居住问题,用定量方法揭示西安市居住空间的分异规律。依据西安市主城区2014年7月份的964处住房租金交易信息,借助GIS、SPSS、Sufer等软件对西安市主城七区住房租金的空间分布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西安市可供出租的住房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偏南的雁塔区、碑林区和莲湖区;(2)西安市住房租金呈现出"中心高、四周低"的空间格局与"居住郊区化"的趋向性,雁塔区租金普遍较高,最高值出现在曲江街道办,长安区租金普遍较低,最低值出现在引镇街道办;(3)通过回归分析,综合西安市主城七区所有租房交易数据,得出影响租金影响因素主要有住房配套设施、装修情况以及商服设施等。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以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迄今为止,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走过了公房出售、提租补贴、住房商品化、住房市场化加住房保障等阶段。每个发展阶段的进展、主要政策以及产生的社会效果各不相同,既改善了城市人民的平均居住水平,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后果,房地产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迅速抛弃了不能给他们带来利润的低收入群体住房,使城市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凸显出来。在2007年国务院9部委联合发布《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国家空前重视社会和谐、重视  相似文献   

6.
刘梦琴  傅晨 《城市观察》2013,26(4):136-145
本文研究城市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和改革政策。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制度根源是城乡二元住房制度改革滞后。农民工住房问题主要表现为绝大多数农民工无力在城市购买住房以及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较差。住房问题对农民工市民化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住房房租支出比重偏高削弱了农民工的经济收入,居住质量差阻碍了农民工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市民化,居住边缘化造成严重的社会隔阂对立。本文分析了广东省农民工住房政策和实施情况,提出深化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佳 《科学发展》2021,(9):96-104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性增加,加之流入城市的土地租金价格日益高企,租赁住房成为新市民、城镇中低收入人群的重要保障.在租购并举的发展期,政府通过直接参与,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兜底",编制"安全网",为城镇中低收入人群和新市民提供政策性租赁住房.同时,综合运用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积极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租赁住房市场建设,不再使保障性租赁住房残余化,通过完善租客权益使租赁住房切实发展成为一种居住生活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以都市流动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调查青年个体及家庭婚房获取的动机和策略实践,在"制度—行为"的分析框架下,探究当代都市流动青年婚房获取的困境所在。研究发现,在行为取向分类上,青年个体展现出规范型、工具型和期望型三种婚房获取动机;青年家庭互惠分别采取了全款购房、按揭购房和过渡住房三种婚房获取策略。制度逻辑整合下的国家福利政策(属地性社会保障、剩余型住房政策、低位的家庭支持)对上述动机和策略产生影响,导致后者呈现出异化和冲突的制度病理。动机异化内隐的是占有、投机和交换的制度逻辑;策略冲突体现在个体生命历程弱势期和市场化逻辑相冲突,"去家庭化"意愿和"家庭化"现实相冲突,家庭责任过重和低位的家庭支持相冲突。因此,青年婚房困境的疏解急需系统性的社会福利政策改革,以减轻青年家庭负担压力,使住房回归居住属性,保障青年群体共享住房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9.
杨卡 《城市观察》2021,(1):80-91
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通过各种举措疏解核心区的人口和产业.为了剖析疏散政策的发展脉络、工具偏好和时空趋势,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和政策二维分析框架,借助ROST-CM软件,对北京市及各区县与疏散密切相关的政策73份、共计119万字文件进行文本分析,重点探索疏散政策的工具偏好,以及政策框架、对象和工具的时空变迁.研究指出:北京市的政策调控由单纯的人口迁移政策转向以产业和功能带动人口的模式;在政策工具选择上,涉及人口、产业、空间和设施疏解的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种类丰富多样,而需求型政策工具种类相对较少;政策文本中高频关键词的阶段性更替也表明政府各个阶段的政策关注点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东京、伦敦、纽约、巴黎、莫斯科、首尔等国外特大城市面对人口压力问题所采取的治理措施。东京以"规划+引导"等多种调控手段综合运用,实现人口与城市发展相匹配;伦敦打造新城,实现"就业人口与居住职能"同步平衡疏解;纽约注重标准把控和规范管理,以经济杠杆实现人口自发调节;巴黎采用"登记+社保"的模式,实现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莫斯科动态调整城市人口密度,通过中心城区拆迁改造实现市区人口向郊区扩散;首尔"疏""堵"结合,通过搬迁中心城区行政机构引导人口梯度疏解。国外大城市人口治理的经验,对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和非首都功能疏解进程加快,北京市工业布局优化调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需要从京津冀和全市两个层面统筹谋划、寻求突破.在京津冀区域层面,北京市工业布局要突出区域协作主线,着力构建“一核、三带、四心”区域新棋局;在市域层面,北京市工业布局要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体,着力形成“两城出新、三核驱动、多点支撑”发展新格局.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和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调整工业布局,北京市可以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陈群民  徐建 《科学发展》2013,(9):107-112
北京开展人口调控的具体做法有:调整中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有针对性地“以业控人”;规范房屋出租,通过居住空间压缩形成挤出效应;开发、培训、奖励“三位一体”,努力提升本地就业替代;注重科学规划和功能疏解,努力实现人口合理布局;重评估、抓考核、推立法,全面保障人口调控。借鉴北京经验,强化上海人口调控,必须立足于综合调控,注重整合各部门力量,突出规划、政策的衔接和统筹,确保政策指向的一致性和政策执行的协同性,以实现部门间齐抓共管的高效联动。  相似文献   

13.
赵晔琴 《社会学》2009,(3):21-31
本研究主要探讨乡城迁移人员的城市居住问题,笔者以“混居”为考察视角,通过对目前上海出现的城市边缘社区混居的现状及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探讨乡城迁移人员与本地居民共同居住的内在逻辑和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下层社区中混居实践的可能性作出说明。笔者认为,与本地居民的社区混居是乡城迁移人员进入城市居住的有效方式之一,群体之间的利益“潜规则”是实践社区混居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家庭视角考察流动人口群体,以深入了解其生活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相关的社会救助政策,从社会不同维度认识来穗流动人口,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5.
利益相关者分析法是分析复杂管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及公共政策领域。随着北京市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思路的提出,作为低端产业代表的动物园批发市场的外迁势在必行。运用"重要性-影响力"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对动批搬迁政策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分别分析其利益诉求并进行合理划分,依据各利益相关者对政策的重要性程度和影响力大小以及各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分别制定解决对策,同时将各种外部阻力纳入考虑范围,为北京市动物园批发市场搬迁提出可行路径,以期为其他类似公共政策制定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上海城市交通政策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城市交通政策以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为主,对当前乃至未来的分析和预测表明,这不足以疏解上海的交通拥堵,还应该把空间结构优化作为重要政策加以实施。最后从多中心策略和就业一居住均衡策略的角度提出了优化上海城市交通政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十二五"期间,我国通过建立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维护了城镇居民的住房保障权利,通过保障政策的实施逐步为城镇居民提供基本的住房需求。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限制,在为城镇居民提供保障住房政策的同时,缺失了农村居民住房政策的设计。由于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农村住房政策的保障安排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城乡住房政策的公平性成为突出问题,而满足城乡居民住房政策的公平及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应成为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引言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曾说过,解  相似文献   

18.
寄居大都市:京沪两地流动人口住房现状分析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近年来 ,中国的人口流动浪潮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快速城市化的一个表现。从 1 983年开始 ,以循环流动为主要方式的流动人口数量显著增加。根据 1 997年进行的流动人口调查结果 ,目前在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中大约各有 30 0万暂住人口 ,① 其中大多数为农民工 ;调查还表明 ,两市各有大约 50万名流动人口在城市中已居住 3年以上。现阶段中国人口的流动主要是以两种方式实现的 :即通过正式的户口变更而实现的迁移和并不具备户籍从原籍到流入地的官方变更的临时性流动 (这部分人口称为“流动人口”) ,其中后者为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形…  相似文献   

19.
石薇 《科学发展》2011,(5):108-112
在美国住房保障政策从单一政府投入到多元化社会资金参与、从直接供应到间接住房租金补贴的演变过程中,以下经验值得借鉴:采用利息补贴、税制优惠等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提供租赁房;通过多种措施有效解决公共住房"种族隔离"和"贫民窟"等社会问题,提高社会效率;政府在住房保障方式的调整中不断强化市场的作用。当前上海市的公共租赁房政策类似于美国早期的公共住房政策,即以政府为主导建设低收入家庭租赁房。从长期来看,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的经验教训表明,单一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公共住房是不可持续的,公共租赁房应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  相似文献   

20.
对于流动人口如"北漂"来说,租住公寓只是他们漂泊的临时停靠点,温暖的港湾只能出现在他们居室内的幻想中。流动人口公寓中的性交易问题不仅牵引出法律、经济和道德问题,除了流动人口居住者与性工作者之间的对立外,两者同样被裹挟进消费主义逻辑下空间的生产和增殖过程,他们因空间的剥夺不仅失去了对空间的控制和生产能力,而且成为消费主义驱动的空间增殖的生产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流动人口公寓这样具有异质性表象的居住空间,其实质不仅没有凸显真实空间的虚伪性,而且通过自身的异质性表象掩盖了真实空间的特征而成为当下一种新形式的"异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