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应鳌继承和发展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将心即是理引申为心即是仁,并由此出发,提出了诚意、慎独以求仁的工夫论,从而为其美学思想的滋生提供了心学的理论土壤.对孙应鳌的美学思想的认识,应着眼于对心学与美学相联结的原因进行探究,由此对心学与关学的联结生发出的心即是美所体现的主体性进行考察,这样才能看清他的美学思想所袁明的心学立场,从而看清他形成自己的美学思想,完全是他建构自己的心学体系,展开论述自己许多心学观点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礼教与伦理观念方面,章学诚是朱熹理学的信徒,但在其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以陆九渊为源头的陆王心学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学术思想中的三个重要面向都与陆学精神有关:著述先明大道与先立乎其大;别识心裁与师心自用;史学所以经世与陆学中的践履精神。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的心学教育思想以“良知”说为出发点,在良知的基础上构建了“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与“明伦成德”的教学内容,并以“成圣”为最高理想。其独具特色的心学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敖运梅 《船山学刊》2011,(4):165-168
王阳明的诗歌创作与其心学思想是相呼应的,通过对其诗歌的剖析可以深入理解他的心学思想,借助诗歌这一载体,王阳明将其心学思想中的“心”、“意”、“知”、“物”概念通过诗歌呈现出来,其心学思想的递进过程正是其诗歌内容的表达向度。本文通过对其诗歌的独到分析,揭示王阳明哲学与文学、儒学与佛道思想的循环交汇与构架转移。  相似文献   

5.
在阳明心学“心外无物”理论的影响下,晚明学呈现出各于体道而非说教化的特点。清言、清赏、清供、清玩等小品的盛行就是其表现。与宋代学“以字为诗”相对,晚明学形成了一种“以诗为”,重意趣、重体验、轻义理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杨简是陆九渊心学的重要传人,其极端的唯心思想颇受历代学者的争议,比较集中的是对他心学理论的“空疏”与“实用”之争及对其政绩的认定上。笔者认为杨简的思想充满着对社会积极关怀的现实精神,其政绩光华照人。其中对官员的思想教育、对民众的感化和他那文明的司法精神汇成的哲学思想以及他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实践至今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我们探索杨简,目的是为时代的进步提供不竭的哲学动力。  相似文献   

7.
探究明朝中期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成因,是宋明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阳明心学之源既有远承孟子和陆九渊的心学因素,也有同时代周边学者的商讨切磋之功。而作为王阳明的座主,程敏政以"道具于心"的"道一"思想,曾深刻地影响了王阳明学术的致思趋向,为心学的兴起导引先路,提供了契机。可以说,程敏政"道一"论是阳明心学形成的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8.
黄海涛 《学术探索》2002,1(1):30-31
本文通过考察王阳明研习佛儒的学术经历 ,揭示他所创立的心学内含对佛教理论、禅学思辨、修炼途径等的继承和发挥 ,进而认识明代佛儒交融的文化趋势 ,并得出王氏心学正是这一时代特征产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时儒者之宗的高攀龙,立志圣学,精研经史。于《周易》力倡"易简"之说,又不拘门户之见,折中"理学"和"心学","以人心即易",强调"随时以从道",并提揭"理即心",从而会"心"与"理"而为一。这既是对儒门义理易学的继承,也是一种超越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韦乐 《理论界》2010,(6):132-133
"善恶只是一物"是明代中后期王阳明心学对于善恶的独到认识。在整个心学思想体系中,它居于轴心地位。正是通过这个命题,"心即理"的心学本体论基石和"致良知"的心学终极方法论才得以融会贯通,心学由此得以成为一个理论上颇为圆融的思想体系。然而,该命题并未真正解决"恶"的本质问题,故最终导致心学成为有违实践规律的哲学。  相似文献   

11.
詹勇 《船山学刊》2009,(2):70-72
阳明心学是明代中晚期重要的哲学思潮,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格美育思想,主要表现在:1.理想人格的追求,2.价值主体性的凸现,3.感性生命的体验。4.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关怀意识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诗学是关于诗(广义的文艺、美学)的理论阐释与批评。"诗本于心性"可以说是诗学的一个纲领性话题。从"诗言志"开始,到"吟咏情性"、"言,心声也"、"诗原乎心者也"、"天下无心外之物",千年承传,"心"成了诗学的精髓和探讨的中心。从而使中国古代诗学具有了"心学"性质。从本体论看,中国古代诗学有与西方诗学迥异的看法。从创作论看,中国古代诗学最重视创作主体的内在修养与审美心理作用。对于创作过程,古代诗学更是深情关注,警语妙论,精彩纷呈,不少命题至今仍使人感到深刻新鲜而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3.
老庄民本思想发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以及"天道自然"认识的基础上,老庄建立了以顺民自然之性为核心的民本主义思想体系,提出了轻徭薄赋、消弭战争、减省刑罚等尽量减少对民众生活干预,使民众能够自由生存、生活的主张.相对于儒家积极有为的民本思想而言,老庄的民本思想是一种倡导无为而民自化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经学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阳明提出化繁就简,去好文之风;提倡和重视心学,强调"四书"、 "五经"不过是说这心体;认为看经书就是要致吾心之良知,由此主张复<大学>古本,以阐发自己的致良知说.形成与程朱理学不同的经学观,从心学的角度发展了中国经学.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心学是儒学与佛学交融的杰出代表。阳明心学中“物”的概念很大程度汲取于唯识论“境”的思想,而心学中“心”的含义与佛教中“识”的观念亦有一定渊源。本文结合佛教唯识的思想,以阳明心学中“知觉”观点来探讨“心外无物”、“南镇观花”、“知行合一”等命题,将阳明心学中“物”与“理”统一于知觉观点。在此基础上,对良知学说偏重道德方面的传统解释提出自己的看法,良知本体作用不仅体现在“尊德性”,也体现在“道问学”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现代主体性角度观照阳明心学的美学精神.阳明心学在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群体、感性与理性、致知与践行等方面的对立与超越中确立了主体性思想并对晚明以降的美学话语产生重要影响.阳明心学所张扬的“真己”主体精神,虽然并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个人主体,但它对个性自由的张扬,重实践的经世之学和圣愚平等的思想,无疑是属于现代的.  相似文献   

17.
儒家民本思想发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也是愚昧无知的同意语。古代思想家在充分地肯定民众的整体价值的时候,也否定了“民”的个体。“民为国本,君为民主”是古代思想家对于社会政治结构的基本设计,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的专制政治是整合的。民本思想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为民谋利”的价值准则,这一原则的要害是把民众视为权力的客体。在中国古代社会,“为民谋利”是用于说明各种各样的政治的符号。  相似文献   

18.
《韩诗外传》明显有着关注现实政治、探求治理之道的经世倾向,其经世思想体现在天道论、王道论、道势论等方面。在“天道”层面,韩婴阐发《诗》“受命而王”的天命观,指出神圣之天以灾异警示君政之失,以民心代表其意志,并决定着政权正当性,从而告诫君主“畏天之威” “敬天保民”。其王道论兼言“以情度情”之仁政与“降礼尊贤”之礼制,主张以井田制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以纲纪礼法维系社会秩序。此外,韩婴又从“道势”关系的角度,强调儒学之正统地位,挺立儒士人格,鼓励他们坚守士节,积极参与政治,以“道”的力量抗衡帝国形态下不断扩大之皇权。  相似文献   

19.
强调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思想的重要特点。当前,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仍然面临如何实现知行合一的新考验。两面人现象是知行不一的极端表现。借鉴心学的内容,守持人的良知,是消除知行相悖的人性根源,也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要解决的问题。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如注重学习、注重反思、力戒骄傲、保持平常心等,在许多方面和心学是相通的。今天,弘扬心学文化,也应该秉持科学的方法论,进行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20.
陈旭 《阴山学刊》2005,18(4):90-94
海瑞赞赏陆、王心学,认为万物皆备于心,无需向外求索。在行己与从政的活动中讲求知行合一,在个人品格上向往浩然正气充塞于天地宇宙间的大丈夫品格,在政治思想上倾向于孟子的“仁政”学说,在具体的政治行为中主张恤民、利民、爱民,主张减轻对农民的剥削,而其归宿是维护王权政治秩序的长期稳定,其目的在于忠君。他心目中的理想政治模式是圣王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