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自身的发展、对企业技术进步的辐射、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等作用。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准公共产品性、风险性、市场性和商业性等特征。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主要来自主体和环境两个方面,称为“技术创新主体论”和“技术创新环境论”。加快企业技术创新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政府范式的技术创新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政府范式的公共政策强调创新及其扩散 ,创新政策是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 ,创新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竞争和垄断等方面的内容。不同国家的不同环境 ,或者国家创新系统的不同 ,将影响到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不仅受国际环境的影响 ,也深受一国经济和社会目标的制约。政府的作用是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度 :制定产业技术发展战略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支持中小企业创新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过程的各种因素中,目标系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建立一个对各项目标统筹规划,实现同步运行并有效地相互作用的目标系统,是解决当前企业存在的目标错位问题的有效措施.文章从目标系统的结构、目标系统具有的"木桶效应"、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系统的自组织演化特征和健全目标系统的运行管理机制四个方面,探讨了建立和完善目标系统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和减少目标错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目标的分裂与异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妨碍技术创新进步与发展的因素.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为此,应从企业技术创新目标分裂与异化的含义、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和解决企业技术创新实践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它的各种创新活动关系到企业能否应对新的挑战和促进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创新,必须把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结合起来,进行协同创新。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不同阶段,协同创新具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创新类型带来序参量的变化,诱导组织混沌的产生,推动整个组织的演化。  相似文献   

6.
蓝海 《学术交流》2003,(1):82-84
技术创新不同于科技进步 ,它是企业的经济行为 ,其主体是企业家。技术创新阶段划分的一般原则是 :技术创新是企业家的行为 ;各阶段的划分标准应当是一贯的 ;技术创新的阶段划分不排除或掩盖技术创新的多样性。技术创新阶段划分应充分考虑技术创新的本质规定 ,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质在于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性的视角,企业创新之路除了调查研究外,还有基于“仁者之心”去感受他人的不便,使创新从持续不断地“改进”到真正意义上的“创造”,从而创造新的市场和需求。  相似文献   

8.
赵宇新 《学术交流》2007,(2):100-103
哈尔滨市国有工业企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科研队伍薄弱,效率偏低,科技活动经费不足,产品原创技术比例小,附加值低,其主要受激励因素,企业实力和制度因素影响。因此,应采取“[自主创新 引进创新 合作创新] 政府制度调探”的混合模式进行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9.
企业作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主体,如何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对企业现行生产经营模式带来的冲击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文章以企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互动关系为出发点,强调制度创新的作用,改变过去重技术创新、轻制度创新的倾向,通过企业制度创新、市场制度创新和政府政策创新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而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绿色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碍因素,推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对策有以下诸多系统内容需要加强制定和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战略,形成复合机制体系,建立绿色技术开发中心和服务中心,完善生态工艺,实行工业生态化,创新高新技术"绿色"化,推行企业绿色管理,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制定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扶持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大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资等.  相似文献   

11.
《求是学刊》2019,(1):89-97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领域。构建CDM协同创新系统模型,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考察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的动态关联与交互作用,从中发现,中国工业企业创新的资源驱动特征比较明显,不同类型的创新具有替代性和互补性,企业创新方式选择趋于多元,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形成创新驱动的支持体系。技术创新是根本性决定因素,它高于非技术创新的影响强度,而非技术创新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企业规模是创新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大企业倾向于新产品研发等技术创新,小企业倾向于市场开拓等非技术创新,随着企业发展与规模的扩大,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将更加协同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企业发展动力系统由传动系统、发动系统和方向系统构成.驱动企业发展的传动系统包括基础管理止动力、企业创新拉动力和企业文化推动力,三者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三副驱动车轮,其发动机就是企业文化,企业家则担当把持方向盘的掌舵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动力源泉来自企业的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13.
郑云 《唐都学刊》2001,17(3):40-43
针对我国目前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了加速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应该努力拓宽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来源渠道;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多元化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积极营造良好的风险投资和技术创新的外围环境。  相似文献   

14.
刘涌 《学术交流》2006,(11):102-106
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着许多风险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价是每个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构建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借助于AHP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进行科学评价,定量的衡量企业关于某个项目的技术创新风险大小,作为企业技术创新决策和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依据。为避免仅用一种方法进行评价所带来的片面性,可进行组合评价,这样可使决策正确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5.
治理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耦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骥 《求是学刊》2008,35(3):62-66
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众多因素中,企业治理结构是关键因素.治理结构影响着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表现在:经营者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长期负债率、独立董事数量与技术创新成正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短期负债率与技术创新成负相关关系;控股主体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基于治理结构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理论分析.笔者提出合理的治理结构的改进方案,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北京市乡镇企业在技术创新服务上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必须由政府介入 ,构建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总体思路是 :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以服务实体建设为核心 ,以政策创新为基础 ,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不断提高北京市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区域竞争力 ;服务实体建设是成立北京市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服务中心。最后 ,提出了旨在促进北京市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发达国家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都极为重视企业技术创新。黑龙江省大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逐步增强,专利制度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完善和发展,具有技术创新的坚实基础。不过也存在科技投入低、创新意识淡薄、科技人才水平有待提高等难点和问题,黑龙江省必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大力发展企业技术创新,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企业接纳、吸收和应用大学转移来的知识,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在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校企知识转移过程中,每一阶段的任务、目标与具体的运行机制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并且校企知识转移受到被转移知识特性、知识来源方特性、知识接收方特性及组织情境特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根据这些特性,提升校企知识转移的策略为:把握系统整体,协调各子系统关系;坚持动态思考,遵循系统运行规律;抓住关键变量,调整系统运行决策.  相似文献   

19.
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需要有一个实现的过程。这个实现过程又涉及农业生产力多要素和农业生产关系多侧面的体系。这个实现体系至少应该由理论和战略指导体系、体制与制度创新体系、新技术推广和产业化推进体系、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完善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获得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要求。采取增强企业创新活力,改革科研院所体制,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三者主体、骨干和引领、基础和生力军的作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