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剑敏 《阴山学刊》2004,17(4):41-43
文化全球化需要多元文化的共同参与,东方文化有责任与西方文化一同来维护全球文化的生态平衡。西方文化现代性的发生、发展保持着先行的位置,但这只能说明其在这一历史发展阶段具有领先性,并不足以说明其全部文化的完美性。东方文化所包含的智慧、哲学与精神有其自身的魅力,同时,它必然会随着东方文化现代性的发展而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发出光彩。  相似文献   

2.
秦维宪 《学术界》2007,(3):118-123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认为,21世纪是东方文化全面复兴的时代,这是基于人类文明史的发展是由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而推动的;西方文化正在走下坡路,东方文化正重新崛起;中印两个大国的文化交流、融合,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发展,证明了两大国将成为21世纪东方文化全面复兴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文化讨论中,有些人从分析与综合的角度来探讨东西文化的区别。如有人说:“科学思维方式是科学文化发展的关键。东方科学文化善综合,西方科学文化重分析,两者产生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相生相成,互补共荣,构成人类共同的科学文化。”①季羡林先生说:“我是从一种比较流行的,基本上为大家接受的看法出发的,东方思维方式,东方文化特点是综合;西方的思维方式,西方的文化特点是分析。从总体上来看,我认为这个看法是实事求是的。……以分析为基础的西方文化也将随之衰微,代之而起的必然是以综合为基础的东方文化。这种取代在21…  相似文献   

4.
文学中的文化批评出现是全球化的文化类型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 ,文化研究中相当重要的是以文化形态模式来研究文学 ,这是当代世界文学中一种有普遍性的现象。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互为逾越、互相交流是新世纪文学发展的主流 ,而不是某些西方学者所谓的“文化冲突”与对立。西方文化的自我中心主义是阻碍文化逾越的障碍 ,这种观念影响了部分中国学者 ,形成对于东方文化与中国文学传统的自卑 ,盲目附合所谓“原始思维”的谬论 ,或是相反 ,形成本土主义的自我中心 ,都是不可取的 ,以新辩证观念来研究世界文学间的文化关系 ,是当代中国学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客(陈明远,人文学者):从人类的全过程来看,季羡林先生提出“21世纪是东西方文化的转折点,世界文化的接力棒将传到东方文化手里”。季先生认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目前流行全世界的西方文化并非历来如此,也绝不可能永远如此;到了21世纪,西方文化将逐步让位于东方文化,人类文化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他认为.文化的接力棒要传到中国,世界的文化高峰要从西方转移到东方来。  相似文献   

6.
兰明 《理论界》2007,(11):137-138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已是客观的事实。不同民族文化的交往和借鉴将越来越普遍,特别是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现代文化将逐渐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文明冲突和文明共存引发世界文明的变迁、演进、发展和多样化,不同文明在交融中发生碰撞而走向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趋势。我们要学会在复杂多极的文明世界中共存,学会从其他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  相似文献   

7.
葛剑雄在《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著文认为,要正确地认识和比较东西方文化,首先必须明确其概念,在此基础上,方能确立基本的观念。一、无论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有时间(时代性或阶段性)和空间(地域性)的差异,不能混为一谈。二、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是时代(或阶段性)的差异,而不是本质上的差异,不同时代、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差异远比东西之间或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要大。三、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无优劣之别,但在不同时代,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肯定西方文明在近二三百年间的先进地位,并不意味着中国文明和东…  相似文献   

8.
喜剧艺术作为社会心理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它是在民族历史文化的范围之内,按照民族的特殊心理、民族文化的特殊规律存在和发展的。于是喜剧便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表现出个性各异的美的规律。因此要概略地考察世界喜剧艺术,就必须首先着眼于喜剧的民族差异。在各民族文化交相融合的大潮之中,十分引入注目的是西方文化和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这两大文化系统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发生广泛、深刻的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9.
香港现代主义文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向被称为东方之珠,但如果从东方文化这一特定的角度考察,则未必始终是一颗色泽亮丽的明珠。如果说由于种种政治原因,二十世纪上半叶香港基本上没有脱离中华文化的母体,那么,同样是由于政治原因,自中国大陆基本中断了与西方世界和平对话的五十年代初期始,香港在文化上真正开始了与自己母体的疏隔。此后,英国殖民统治所带来的必然后果之一,便是以现代西方文化对此一空间的传统中国文化作了十分现实的改铸。而这种改铸的直接结果之一,便是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近代化,亦即日本的资本主义化或称西化,既是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主义制度的过程,又是意识形态上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战胜日本封建主义文化的过程。尽管日本在这两方面的变革都极不彻底,但却极大地推动了其近代化进程。纵观近代日本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接触过程,大体经历了“冲突——融合——再冲突——再融合”四个阶段。经过这种不断冲突和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整个日本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发生了逆转,西方文化成为日本社会的主导文化。  相似文献   

11.
对世界各种文化长期共存、共同发展战略作历史和文化的诠释。从走向历史深处和走向文化深处上讨论东方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从历史——文化上阐述了在历代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因素的世俗化进程:政治世俗化、宗教世俗化、科学世俗化、文化世俗化;从文化——历史上阐述历史世界和超历史世界在东方文化和现代化问题上的不同境际。认为东方文化的历史赓续方式之一是不同文化问的相互诠释。人文价值在于人从外部取得自由及其在内部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对世界各种文化长期共存、共同发展战略作历史和文化的诠释。从走向历史深处和走向文化深处上讨论东方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从历史———文化上阐述了在历代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因素的世俗化进程 :政治世俗化、宗教世俗化、科学世俗化、文化世俗化 ;从文化———历史上阐述历史世界和超历史世界在东方文化和现代化问题上的不同境际。认为东方文化的历史赓续方式之一是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诠释。人文价值在于人从外部取得自由及其在内部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我看东西方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看东西方文化葛剑雄在近年的文化讨论中,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是常用的概念,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优劣和消长更是长盛不衰的话题。但是人们对东方或西方的界定往往相当模糊,因而在对话或争论中常常不得要领,甚至自相矛盾。我认为,要正确地认识和比较东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4.
论妈祖与中国海洋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妈祖是一个极富有东方文化特色的航海之神,与西方世界的海洋之神──手持三叉戟的海神波塞冬(Poseidon)形成鲜明的对照。在海神波塞冬的身上,人们看到了西方海洋文化的冒险、征服、掠夺、欺诈、霸权的特征,反映了欧罗巴人种个性的阴暗一面;而在中国百姓的妈祖信仰之上,人们看到的是中国海洋文化特色──和平、自由、平等、共存的文化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基于中国文化的传统,也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她必将改造人类的海洋文化面貌。一、妈祖──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象征中国的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只是到宋代才出现了妈祖崇拜,为什么…  相似文献   

15.
金桂兰 《学术界》2012,(11):202-209,287
辜鸿铭,中国近代史上的怪杰,在激烈的民族冲突和文化冲突中,他谴责列强行径,为国家主权辩护;他挞伐西方文化,极力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并向西方倾力推荐,成为东方文化的代言人。辜鸿铭文化观的形成,除了受其早年的经历和西方浪漫主义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之外,还因为他学贯中西,文理兼通,比同时代人多了一份跨国性文化交流与比较的世界眼光。他的东学西渐对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产生了的巨大的影响,也赢得了西方人的尊敬。也为我们今天处理好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科学观、文化观、历史观、美学观等方面对文化中心论进行解构。文章认定,中心论静态地、绝对地理解世界,它表现了人类一种古老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它已被科学上的相对论,文化上的结构主义,史学上的法国历史年鉴学派和美学上的阐释学所超越与批判。今天在对东西方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中,克服中心论的深层观念,将会推进我们对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的文化抉择,是以对20世纪的文明判断为理论前提的。为此,我们在对五四以来的文化反思与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应以世界文明为起点,以中国文化的发展为主线,以跨学科的比较研究为方法,以解决人类前途、命运的学术探索、文化交流为旨归,来完成世纪抉择的学术、文化转型。东方新人文已是世界文明起点上的发展与整合,五四以来的东方文化派、玄学派及新儒学派,与高级现代化的科学、人文、自然之道融合起来,打通“后现代”,终结“新儒学”,进入“后儒时代”。邓小平理论则在改革、开放理论与“一国两制”中打开中西两种制度与文化更高一层的历史对话,它以开放人文构筑发展大道的文明抉择,也是东方走向西方,世界走向中国的历史圆合之道。  相似文献   

18.
郑亮 《云梦学刊》2009,30(5):92-96
西域作为中原文化整体想象的结果,在东方文化的价值体系中曾经长期承担的作为东方文化的互补和参照的功能。在大唐帝国时期,中原文化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明,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域实际上已逐步融入了中原文化,西域以西替代了曾经的西域的角色,也就是说西域实现了由他者向自我的角色转变。通过理解作为与东方文化相对的西域文化,对于理解今天的新疆地区的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磊 《晋阳学刊》2011,(2):50-53
基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管理思想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和东方文化特色,它是受部落氏族文化和伊斯兰教共同影响、由阿拉伯人民在漫长的管理实践中探索总结得出的。穆斯林把真主视为宇宙万物的最高管理者,人类的任何管理活动———大到国家社会的管理,小到家庭和自身的管理,无一能脱离伊斯兰教所制定的道德准则及行为规范的约束,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就是伊斯兰社会的"管理大全"。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世界各种不同文化的深入交流,阿拉伯管理者尝试将东西方管理思想相融合,以建立适应本民族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上海租界与文化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近代中国先后存在的二十多个外国租界中 ,上海租界设立最早 ,面积最大 ,历时最久。租界的存在 ,为西方文化比较系统地、迅速地、少受约束地输入上海提供了便利条件。近代上海因中国文化传统的边缘性特点和近代性因素 ,弱化了对西方文化的排拒力。同时上海社会移民人口特点 ,传统士绅角色缺位 ,使得近代上海文化呈无霸权状态 ,有利于异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近代上海不中不西、亦中亦西 ,是中西不同文化共存、交流、融合的状态 ,是上海被称为文化熔炉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