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言接触是人类语言交际过程中常见的现象。方言和普通话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两者长期共存,相互影响。常州方言在与普通话的接触中不可避免地从语音语调!词汇使用及语法结构等层面产生了一种类似中介语的特殊语言形式。探讨常州方言与普通话在接触过程中的特征及原因,对于克服常州方言对使用普通话的影响、更加规范地使用普通话进行有效交际,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只要有语言接触,两种或多种语言之间就会有交流,最直接的产物就是外来词。语言接触越频繁,外来词的数量就越多,这是语言接触的基本规律。字母词是汉语词汇中一个比较独特的类集,其主体是汉语外来词。从字母词在汉语中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汉语字母词是语言接触的产物,汉语中字母词的使用是语言接触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3.
语言接触表现在当使用不同语言的说话者密切的接触时,这种接触会影响至少一种语言,并会带来语音、词汇、语意形式的变化.以榕江县城附近的侗语和当地汉话相互接触为例,可以看得出侗语对汉语榕江话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藏语、汉语是汉藏语系中两种十分重要的语言。藏汉语结合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集中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藏汉语社会语言学结合研究主要涉及语言接触。本文从语言成分借用、双语兼用、混合语等方面对近60年来的藏汉语接触研究进行梳理,指出其成绩与不足,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英语语言和其他语言一样,都是在与多种语言的接触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同时英语语言内部的诸多变体之间也存在着语言接触的迹象。英语语言的这些接触现象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借用、融合以及混合等三个方面。历史文化因素、社会阶层的经济地位以及媒体传播影响等方面是英语语言接触现象的社会成因。  相似文献   

6.
文化接触、语言接触引发美国英语演变。外来词汇成分的大量借用与语言转用过程中,使用者将母语的音系和句法成分特征带入其目标语,形成美国英语演变的两大类型。而美国英语发生演变的机制主要包括语言移借和语言替代、语码交替和语码转换,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策略和双语人的第一语言习得。文章将美国英语演变的类型和触发机制置于文化接触、语言接触的大背景中作讨论,试图勾画出美国英语演变的轮廓。  相似文献   

7.
研究语言的相互接触和相互影响问题是现代理论语言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对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双语现象的研究是这一课题的核心问题。语言的接触或语言相互间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都能引起语言成分的借贷现象。 朝鲜语和其他各种语言的接触和相互影响的结果,主要反映在词语的借贷关系上。朝鲜语词汇按其来源可分为固有词、汉字词和外来词。现代朝鲜语词汇中外来词约占百分之一。举例来说,1981年出版发行的《现代  相似文献   

8.
语言接触中英语词汇对汉语的强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对汉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词汇音译、词汇语义变化和此类词汇的语用三个方面。从这几方面可看出,语言接触中英语对汉语的强势影响,通过对此研究有助于正确理解语言接触、英语学习以及汉英语言使用。  相似文献   

9.
新疆民汉语言接触具有悠久历史和地域特征.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从新疆民汉语言影响结果入手,着重分析不同影响之间的关联.不同影响之间的理想关联形式应是词汇借贷→音位增加、新的组合方式产生→构词规则借用→语法规则借用→语言类型改变→语言混合→语言兼用→语言转用→语言融合.这一关联的确定,既有助于把握语言发展的趋势,进行合理规划,又有助于展示民族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0.
潮汕方言与客家话在地理上存在接触,在词汇上也有所共享.这些共有的词汇包括好几个层次,本文重点讨论仅见于两个方言之间的关系词.这些词语是客家话与潮汕话之间近千年接触渗透的结果,反映了区域的特征.对这类关系词的研究,可以增进对潮汕方言与福建闽南话之间的差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语言接触是指不同的语言或方言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或短期的频繁交际而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一种语言现象。内蒙古西部方言区的语言具有晋语的某些共同特点,同时又融合吸收了周边蒙语、满语等少数民族语言。文章从语言接触方面对前贤的文章作整体梳理,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论语言影响的若干规律——以新疆语言接触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接触和影响是语言发展演变的必要因素,也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语言影响是在语言接触作用下出现的必然结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新疆是个语种丰富、语言接触频繁、形式多样的地区。新疆语言接触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既有一般性,也有特殊的地域性。新疆语言接触的圈层规律,是指在语言接触中,因结构趋同、功能差异而形成一个语言圈层;汉语始终处于接触的中心,它对外圈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同样,根据语言传播的波浪特点,它也受到影响语言的反作用。处于内核的汉语同时也是接触语言中的底层部分,是促使圈内语言结构和功能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语言接触是不同的语言或方言在一定的环境中,长期的或短期的频繁交际而产生的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一种语言现象。汉语青海方言词的产生就与周边民族语言的接触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南边疆民族语言资源丰富,接触类型复杂。茶马古道的分支和延伸区域跟民族语言的分布、接触类型有很大的关系。这样一种格局在整个世界范围都具有类型学意义。充分展开中国西南边疆语言与文化方面的研究,中国的语言学会在语言接触研究、同源关系判定、参考语法描写、语言类型研究和语言保护理论几个方面做出显著贡献。要实现研究目标,必须重视田野调查的精准和理论概括的严密性。  相似文献   

15.
多数壮侗语数量名结构语序不同程度地受到汉语影响,然而不同语言呈现出不同的演变阶段,这是受汉语影响程度不同所致。基于语言接触研究视角,壮侗语数量名结构的演变和变异有三个阶段:傣语、泰语、老挝语的名-数-量结构处于"未变"状态,是壮侗语数量名结构的固有语序;临高语名-数-量与数-量-名结构并存,处于"在变"状态,是数量名结构演变中的过渡阶段;而其他多数壮侗语的数-量-名结构则处于"已变"状态,是其与汉语接触发生演变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蒙古民族语言是在原蒙古语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但不是其简单的延续或古代形式,而是经历了语言接触、语言融合的发展历程。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在早期曾与通古斯语族语言有过相互影响的过程,后又经历了匈奴化、突厥化过程,于13世纪初随着蒙古民族的形成而发展成为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文化的传播等因素为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提供了条件和基础。词汇互借是语言、文化需求的产物。从英汉词汇互借的方式和内容上可反映出英汉词汇互借对各自语言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了语言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关于澳大利亚英语的性质,国内外有学者认为它是一门搬来的语言或移植语言。本文在"语言接触引发语言演变"理论的基础上,从移植、借用和创造三方面入手分析了澳大利亚英语的形成,并探讨其性质。文章指出,澳大利亚英语是一门基于英国英语,借用土著语、移民语言和美国英语,并结合澳洲环境创造澳大利亚本土语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多元化语言。澳大利亚英语的形成反映了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演变。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民族总是要与其他民族发生联系、与外来文化接触,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自然要在这种文化接触中受到影响,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彼此借用对方的一些词语,这种词语借用现象就是一种广泛的语言—文化现象。语言中的词语借用是制度文化交流、物质文化交流、心理文化交流等的记录,我们可以从词语的借用中看到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