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通过微信平台对南京市某高校57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医学生对死亡与舒缓医学的认知情况、理念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意愿,为相关课程设置提供支撑和参考。结果显示,共回收有效问卷504份,有效回收率88.4%;291人(57.8%)认为需要培训舒缓医学课程;在希望进一步了解死亡相关资料、舒缓医疗理念及认为安乐死等同于舒缓医疗方面,临床、护理及其他专业3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应在医学生教育中增设死亡与舒缓医学相关课程,加强医学生对舒缓医学的认知,提升姑息治疗的实践能力,并对我国未来医学生死亡与舒缓医学教育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某医学院校本科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态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改进我国医学生临终关怀教育,本研究选取该医学院校520名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医学本科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态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30,P<0.001);以往临终关怀教育情况、领悟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是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因素,领悟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感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影响临终关怀态度,进而影响临终关怀认知。建议将全面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提高领悟社会支持和生命意义感作为医学本科生临终关怀教育工作重点,以改善医学本科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态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对人工智能医学应用中伦理问题的认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提升医务人员的伦理认知和伦理决策能力,文章采用方便抽样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安徽省某三级公立医院813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了解人工智能医学应用中伦理问题的渠道分散,主要通过新闻资讯和科普文章;医务人员认为安全风险和隐私保护是人工智能医学应用中最主要的伦理问题,分别占76.1%和64.9%;医务人员的专业年限、职称和对人工智能医学应用的了解程度与其对人工智能医疗应用中伦理问题的认知有关(P<0.05)。大多数医务人员对人工智能医学应用及其带来的伦理问题了解程度不高,认知缺乏系统性。应加强医务人员对人工智能医学应用中伦理知识的教育和培训,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医务人员人工智能医学应用的伦理认知水平,规范开发医疗人工智能技术的算法,健全医疗人工智能的伦理监管体系,推动相关立法,保障医疗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职高专医学生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探索一个全面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使他们树立新的医学观念,培植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是目前此类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创新教学方法上提出增强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安乐死"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广泛争议的话题,它不仅牵涉到医学、伦理、道德、法律、社会学、哲学等诸多领域的理论和观念,而且也面对着许多复杂的实践中的诸多社会问题,所以对于"安乐死合法化"这样一个事关生命权的问题,在法律上、伦理上,都需要一个日臻成熟的理性认知过程,而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在短时间内通过立法的方式使安乐死合法化。  相似文献   

6.
同一情境下的医学行为伦理辨析,在不同文化下可能产生不一致的价值判断,这是医学伦理学自身的世界主义性质决定的。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来华留学生进行医学伦理教育,需加强国际伦理共识的宣教,同时充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通过课堂讲授和案例讨论会的双轴教学模式,体现医学伦理教育的世界主义属性,从而更好地指导医学生未来的医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关于安乐死问题学者多是从哲学、宗教、伦理、医学等方面进行研究,而较少从民法基本理论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拟尝试以法益分析的方法从民法学之生命权和人格尊严权角度对安乐死做一初步考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选择安乐死是自然人的一项天然权利,应给安乐死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8.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愈发重要,文章通过实证调查方式,了解医学生对人文素养培育的认知、态度以及评价情况,结果发现制约人文素养培育的主要因素,如医学人文课程尚未形成合理规范的科学体系,教学缺乏实践性与互动性,师资不足,校园人文环境氛围薄弱等。建议加强建设融合性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建立医文互补的师资队伍,设立人文知识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机制,营造校园人文气氛,培养医文并济的卓越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9.
安乐死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涉及到哲学对当代医学的反思与哲学对传统自然观、生命观的批判。对医学的哲学观点不同,对自然、生命的哲学理解不同,对不同死亡方式的态度就不会相同,即便都是安乐死,但对主动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的态度也不会相同。就当代人而言,死亡本身不可避免,但死亡方式应当是可以选择的。只要有利于捍卫人的快乐与尊严,有利于追求人生命的意义,不管选择怎样的死亡方式,其死亡都比泰山还重。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行编写的教材以讲座形式对非医学组和医学组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对教育前、中、后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评价营养健康教育效果。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在干预阶段知识、态度、行为均有一定程度改变,存在态度、行为改变与认知程度的分离,且部分行为转变效果不佳的现象,但医学组对营养知识的吸收、固有观点的改变上效果更好。因此,在大学生中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且具长期性和艰巨性特点;对于不同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应注意区隔内容、方式、方法,非医学领域人员应注重教育和干预手段及技巧的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