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是需要特殊关爱、特殊保护的重要群体。儿童期是人生的起步期,也是生命发展的关键期,儿童时期的生活经历对于人的一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全社会都有责任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保护工作,参与缔结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相似文献   

2.
谈到四川灾区孤儿的社会服务,是让人心痛和沉重的事情。但是,我们确实需要面对这个群体,并借此机会彻底反思现行的孤儿社会福利服务。实际上,中国狭义的特殊儿童社会服务,一直是指民政系统通过社会福利院提供的针对孤、残儿童住院服务,也包括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时期的“五保”服务中的针对孤残儿童的社会服务。这个孤残儿童的社会服务体系包括两重含义:它既是城乡二元的服务责任归集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西方的儿童史研究走过了40年的历程,其中,头20年是儿童史学的初创时期,人们借助于社会科学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对许多非文字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描述了历史上儿童曾经经历过的悲惨命运,以及在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儿童命运的不断改善的过程。但是,80、90年代的学者对前期的儿童史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批评,提出儿童历史的多样性,这表明西方儿童史研究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4.
谈到四川灾区孤儿的社会服务,是让人心痛和沉重的事情。但是,我们确实需要面对这个群体,并借此机会彻底反思现行的孤儿社会福利服务。实际上,中国狭义的特殊儿童社会服务,一直是指民政系统通过社会福利院提供的针对孤、残儿童住院服务,也包括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时期的五保服务中的针对孤残儿童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护体系建构:福利治理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具有深刻的结构根源.留守儿童是风险最大、自我保护能力最弱、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亟需社会关爱和保护.研究者从福利治理的视角出发,结合实践经验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护政策体系不完善,组织架构不清晰,留守儿童社会保护资源短缺.政府部门需要注重国家基本责任承担,强化家庭主要责任主体的意识,通过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及社会组织力量的有效参与,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留守儿童社会保护服务传导机制,才能有效应对留守儿童社会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儿童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是社会真正的弱者,在我国,近年来,社会处于转型阶段,儿童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日渐增多,每年都有许多儿童受到不法侵害,遭受心灵和肉体的创伤以至于丧失生命。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社会在转型时期压力加大的影响,也有对儿童认识上的误区,还存在我国儿童权益法律保护体系的不完善和法律制度的欠缺。作者在对儿童权益受侵害的原因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我们无法逆转社会的历史进程、但是我们不能容忍儿童权益继续受到不法侵害,我国儿童权益保护的现状也必须得到改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全社会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确认儿童的权利主体地位,尊重儿童的话语权利,进一步完善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理顺现有的具有儿童保护职能的各机构之间的关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制度建设,如此,儿童权益才会得到真正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制度转型凸显三大基本特征中国政府一直将尊重儿童权利、维护儿童权利作为社会核心价值理念来推动。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更加重视以保障民生为重要内容的社会建设,为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奠定了政治基础。近年来儿童福利政策的发展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儿童福利服务的情况表明,中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已经进入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迈进的重大转型时期,呈现出以下三个非常鲜明的特征:首先,政府决策突出重视民间参与。2012年儿童福利领域一个突出现象是全民关注和参与,政府和  相似文献   

8.
惠安成 《社会福利》2006,(10):31-31
家庭寄养是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一个崭新模式。它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爱幼护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为社会力量参与福利事业搭建了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卢敏燕 《生存》2020,(15):0215-0216
当前幼儿教育领域对游戏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多样化的游戏内容有助于激发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兴趣。在物质匮乏的时期,丢手绢、滚铁环等民间游戏成为给予幼儿快乐的重要途径,而当前社会的发展,动画片、手机游戏已经占据幼儿大部分的时间。在幼儿教育中引入儿童民间游戏,可以引导幼儿体验另一种快乐。文章针对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儿童民间游戏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旨在促进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樊勇 《社会福利》2016,(4):14-15
首先,领导重视,为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强保障当前,新疆处于"三期叠加"(暴力恐怖活动的活跃期、反分裂斗争的激烈期、干预治疗的"阵痛期")的特殊时期,境内外"三股势力"与我们争夺阵地、争夺群众、争夺人心的斗争异常激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在新疆特殊形势下,更需要把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放到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大势大局背景下  相似文献   

11.
福利院儿童自尊与情绪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自尊和情绪适应性是出现在儿童时期与青少年时期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许多研究者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研究对象大多限于正常家庭环境下生活的儿童和青少年。本研究试图以福利院儿童为研究对象,来探寻这一特殊生活环境中成长的儿童所具有的自尊和社会适应性特点,以期对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工作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儿童友好型教育环境特征 教育环境包括与儿童成长相关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及其结构程度,还有成人的教育方法,所有这些构成了儿童教育的生态环境。如何理解儿童友好型的家庭生态环境呢?生态环境的分析通常需要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陈静 《社会福利》2008,(12):54-55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转型阶段,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努力谋求由集中供养向家庭模式养育的转变,由院内儿童供养中心向社会弱势儿童群体的庇护中心转变,由供养服务机构向为特殊需要儿童的家庭提供支持和培训指导机构转变,建立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寄养家庭培训中心等辐射社区的服务机构,力求社会福利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重中之重——心理矫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晨 《社会福利》2004,(5):29-30
治病要治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同理,流浪儿童问题也不能仅仅是流浪—救助—遣返的模式,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除了对他们提供外在帮助外,还要对该群体本身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少年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尤其面对流浪儿童这个特殊的少年群体,心理矫正更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流浪儿童中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是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他们再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温谋富 《社会工作》2009,(12):42-45
在我国,自闭症已经被列为精神残疾,那些被喻为“星星的孩子”的自闭症儿童也因此将可以享有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提供的相应保障。但这类残疾与其他类型残疾不同的特点使该类型残疾儿童、儿童家庭产生特殊的社会福利需要,需要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保障他们教育、医疗、就业、生活等方面的权益。评估自闭症儿童的家庭社会福利需要,并倡导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是社会工作者帮助白闭症儿童家庭解决困境的必然选择。经过评估,发现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社会福利需要主要有经济援助、教育支持、心理援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构积极的社会支持网络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护是缓解儿童贫困最有效的政策工具。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低保家庭儿童的社会保护制度进行分析,发现有一些基本要素缺失,贫困儿童的社会保护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张淑华 《社科纵横》2014,(12):102-10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其中城市贫困儿童的困境成为引人注目的时代问题。作为社会转型时期杰出的女性思想家和改革家,简·亚当斯积极参与到"拯救儿童"的改革潮流中。她对童工、少年犯罪、儿童教育以及儿童健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为改善儿童的处境作了大量工作,为美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校外监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公共关系是一种新型网络社会资源的组织行为模式。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工作中渗入公共关系这种组织模式,建立由学校牵头,农村地方社区、政府、非政府组织多方面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校外监护体系,以此来建立多方位、多角度的监护网络。  相似文献   

19.
家庭寄养是孤残儿童融入社会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家庭寄养的实践需要政府的支持、社会的资助、科学的管理以及员工队伍的建设。洛阳市儿童福利院从2003年开始实践孤残儿童的家庭寄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政府支持河南省委省政府、洛阳市委市政府、洛阳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儿童福利工作,经常定期不定期到洛阳市儿童福利院视察,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校外监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公共关系是一种新型网络社会资源的组织行为模式。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工作中渗入公共关系这种组织模式,建立由学校牵头,农村地方社区、政府、非政府组织多方面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校外监护体系,以此来建立多方位、多角度的监护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