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共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已经成为当前从制度上缓解社会贫富差距扩大趋势的重要举措。对公共财政社会保障投入的实证分析,有助于探索合理的公共财政社会保障投入政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由于认识上的偏颇、历史因素,过去一段时间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始终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构建中国特色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打破城乡各自为政的社会保障体系,将部分农民工、失地农民和乡镇企业职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极少数农民工则实行“双重保障”,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农民工“土地换保障”制,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3.
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下的社会保障财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公共财政应运而生,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保障制度着眼于解决人口老龄化、失业、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市场失灵现象,属于公 共财政活动范围。文章在分析我国社会保障面临的财务困难基础上,提出了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构建社会保障财 务机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制度的惯犯是实施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普遍关注,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目的从统治阶级为维护政治稳定的无奈之举到公共财政的有力工具,该制度实施的宏观有效性曾一直受到争议.从社会保障制度的两种筹资方式讨论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有效性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社会主义福利社会的构建中,政府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主导者,无疑承担着重大责任.政府承担重大责任既是社会保障作为公共物品的内在要求,也是政府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但这并不等于政府包办社会保障和排斥市场、集体、个人的介入,而要从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出发,明确社会保障的政府责任边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化保障机制,强化社会保障功能社会政策化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
城乡统筹框架下的河北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乡统筹的角度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客观的必要性、现实的紧迫性和一定的可行性。统筹发展选择人口城市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降低城市社会保障准入"门槛"以及公共财政的合理投入为切入点,构建包括基础性保障、转移性保障和补充性保障在内的分层次、分类别"三维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阐述公共财政及其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在联系,分析了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不平衡、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的制度性缺失以及社会保险收支管理混淆等问题。我们提出了改革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包括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强化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财政监督,构建公共卫生财政财务保障体系以及建立长效财力保障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公共支出角度,分析了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事业等多个方面中国城乡公共服务存在的客观差距。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提高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政策建议:改善教育投入结构,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突出农村合作医疗重点,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遏制城乡建设差距;加强农村公共财政支持,完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基本民生事业是民生事业中最基本最突出,且与群众生活联系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基本民生事业发展是公共财政建设的现实选择。当前,我国基本民生事业存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收入分配、住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政府的公共财政政策着力点应在扩大就业,改善就业结构;增加教育投入,重点在于基础教育;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促进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支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撑起人民健康的保护伞;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贫富差距;利于百姓居者有其屋等方面,以促进基本民生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共财政与农村改革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与农村改革发展密不可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公共财政对农村改革的发展的支持,经历了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不论从指导思想、方针政策或是资金支出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新时期公共财政应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与部署,在已有支农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对"三农"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通过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中小学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土地制度与金融制度创新等六方面,来推动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新保障: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新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现存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缺乏应有的社会性与福利性,法制不完备,效率低下,社会化程度低,没有良好的运营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应当而且必须向农民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这是公民生存权与发展权的需要,也是社会保障公平价值取向的需要,更是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及农村稳定的需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依托,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是非均衡、家庭保障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公共财政适度支撑、法律体系完备且与相关涉农政策相配套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行业间收入、同一群体中不同阶层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其原因主要是由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社保制度的城市偏向、医疗卫生投入严重失衡、不完善的宅基地制度、财政政策支持不足引发的。为此,应彻底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农民流动保障制度;加快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推动农民职业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农村公共资源投资,完善农村社保制度;完善城镇化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非常突出,地区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改革与完善现行的转移支付体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对促进地区间和城乡间财力的均等以及对改变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清末民初县自治的推行,在国家财政之外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县自治财政,其收支有法律法规的严格规定。收入主要是县税、公款公产收益与杂捐税等,支出主要是教育费、警察费、慈善费、实业费等。在运行中,自治经费支出实行的分权制衡原则使县自治经费得到了良好监管。预算决算制度的建立、财政的公开使县自治财政的收支比较透明。县自治财政已具有近代财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惊人成就,然而也出现了诸如收入差别扩大、社会保障薄弱,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亟须政府增加转移支付和提供更多的公共消费品。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企业要求减少税赋的压力。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应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消费品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继续改革税制,优化税率;继续缩小政府消费,提高政府效率;加大扶贫力度,建立可行的私人捐献免税法,鼓励私人扶贫;发挥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调节收入分配和筹措资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低保制度及配套政策,其"兜底功能"在再分配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中国农村地区在初次分配领域中,存在区域间苦乐不均的状况,在再分配领域中是否也存在此种状况呢?分析结果表明,中国29省市的低保及配套项目水平呈现出显著的"分层"格局,这种区域差距表明,中国农村地区在再分配领域中也出现了不公平的格局。从公共产品的理论来看,农村低保制度属于地方财政负主要责任的项目,所以地方政府应该逐步加大低保的财政投入,同时中央政府也应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是农村。而建立公共财政,扩大农村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是更好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作为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经营管理者和主要提供者的公共财政,在目前我国县乡财政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不仅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克服这些困难、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对现今农村公共财政问题的研究,改革农村财政支出体制,推出行之有效的农村财政政策,建立规范的农村财政监督机制,使资金能及时到位、足额发放、最有效地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公共财政是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其存在的理论基础是:市场失灵理论和社会公共需要理论。我国现阶段,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系应特别强化支持国有经济发展、贯彻国家产业政策、调节城乡地区差异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内容,注重公共财政收入、公共财政支出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制度创新,构建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财政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