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一、农村市场的现状及影响农民收人增长的主要因素我国买方市场的形成,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如何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全国上下都极为关注.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保证.因为我国农村有9亿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0%,市场潜力大.如耐用消费品家电,农村家庭拥有量低于城市50~70个百分点;农村地区的家用电器维修服务、农业科技推广、农村金融与保险等农村社会服务市场尚未全面拓展;因中国农民十分注重住宅建设而形成的农村建筑市场及其相关的建筑材料,市场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2.
农村市场的状况如何,这是当前人们十分关心的。因为尽管农村市场的销售量并不很大,近几年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农村一般只占到百分之四十左右。但它关系到约九亿农民即全国大多数人口的生产和生活,还影响到工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安定。与城市市场相比,农村市场具有自身的特点。对农村市场进行专门考察和分析,可以有两个角度,一是研究农村市场的类型或性质,一是探讨农村市场的运行。本文试图考察前者,意在揭示农民在这一市场中的地位,阐明农村市场类型或性质及其对农民、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此外,还将对…  相似文献   

3.
一、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邓小平南巡讲话以来,经过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的理论上的系统总结,确立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指导。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以市场指导农业发展,全面推进农村市场经济和市场农业发展,对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就南城而言,199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79538万元,生猪饲养量达55.3万头,家禽饲养量达554.5万羽,水产品总量达11600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84,均比1992年增加1倍以上。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4.
南宋时期江南农村市场与商品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宋时期,江南农村市场快速成长,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体系。其中,广泛兴起的各种集市将市场活动扩散到农村各个角落,使农民零散的交易活动纳入到一定地域范围的商品流通网络之中,由此发挥出初级市场的作用。镇市则属于更为成熟的市场形式,不仅商品流通规模大,辐射范围广,而且与城市市场和跨地区市场联系密切,因而具有中心市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江南农村多层次的商品流通日趋活跃,跨地区的市场联系不断加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格局。小农经济也发生相应变化,农村家庭的消费和生产活动逐渐呈现出由传统的自给自足模式向市场供给和商品化生产转变的趋向。但此期江南农村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总体上仍相当有限,且明显受人口增长压力和宋廷赋税货币化政策的影响,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畸形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在西部开发中抢抓机遇,在恢复和建设生态的前题下,加快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搞活农村消费品市场,是拉动贵州国民经济整体持续快速发展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和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会在西部大开发中与机遇失之交臂。 一、贵州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粮食连续7年获得丰收,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这在贵州农业发展史上是少有的,全省农业总产值已从1978年的27.46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402.32亿元。但从农业内部的结构看:种植业产值占68.2%,林业占…  相似文献   

6.
农业与市场接轨的中介形式选择熊修平(河南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使农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以数量为中心的传统农业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市场农业转变,一切农产品的效益都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因此,如何选择适合农村发展实际的具有生...  相似文献   

7.
《徽州社会科学》2006,(4):42-4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4日在人大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农民日报》记者提问时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他同时阐述了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层次的三点考虑。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了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农村的小康和农业的现代化.这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步骤。他特别提出。加强农业和农村建设是—着活棋.这—步走好了.就能够带动内需和消费.从而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上。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眼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之所以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就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特别是土地承包经营的自主权。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二是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把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贯彻始终.并且作为检验的标准。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8.
供销社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定位夏惠元江泽民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农村工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方式,引导农民发展各种新的联合与合作,逐步建立和发展连接农户与市场的各种必要的中介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把千家...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为微观经济主体提供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与此同时.也将农户推到市场的前沿,独立面对各种风险。但是,单个农户是弱小的,既不能有效应对市场风险.满足消费者需求.也不能应付由于非对称的市场力量而带来的利益损失。在此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将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的制度安排。被看作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受到我国各级政府和理论界的重视以及农民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正> (一) 我国十亿人口,八亿是农民。农民和农业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我国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农产品本身的相互交换,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农村市场进行的。因此,重视农民和农业,不能不重视农村市场。农村市场属于流通范畴,但在我们国家,它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流通,而是作为城乡结合,工农结合的中介,作为满足我国绝大多数人口消费和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需要而起作用的,并且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工农业生产的基本比例和结构以及国民经济调整有密切联系,因而在四个现代化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把我国农村市场放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考察,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1.
在反哺农业背景下,农村社区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市民化进程涉及到乡村治理主体的培育、权力资源的重新配置、目标体系的重塑和农民参与方式的打造等问题.因此,要实现农村发展、农民身份和农业经营的根本性交革,乡村治理必须在处理国家与农民、农民与市场以及基层政权与农民关系层面实现路径创新,即以组织化方式推进乡村治理主体的培育、以合作化方式推进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衔接、以制度化方式推进乡村公共利益目标实现的最大化、以利益相关方式实现村社居民的自主性参与.  相似文献   

12.
谁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点,这在理论和实践中为人们所普追关注。笔者带着这个问题,重温了邓小平同志有关中国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的论述.特别是其中关于农民自主权的论述,认识到农户才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农户本位才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点。一、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给农民更多的自主权邓小平同志对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两个飞跃”思想上:“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共青团,应该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村青年率先进入市场。本文试就此作些探讨。(一)农民进入市场,是指农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生产和销售,以效益为目标,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即由自然主体转变为市场经营主体。农村青年率先进入市场,不仅是实现农民进入市场的前提,也是农村青年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成长为跨世纪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1.农村青年渴望进入市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农村青年成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行机制。它是建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这一特定背景之下,广大农民针对如何摆脱农业效益比较低下,收入增长缓慢,农产品滞销积压,农村市场与国际市场距离较大等日益突出的问题,进行的一次比较成功的探索,也是对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观念进行深刻反思,并付诸于实践的结果,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我国农村又一次重大的变革。它的意义在于广大农民开始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变迁及其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货币化的程度加深,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也进入一个体制创新时期.由于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结构有较明显的二元经济特征,农村医疗制度创新也受到许多约束条件的制约,如农业生产特点、经营模式、家庭结构、收入水平、文化习俗乃至医疗条件、医政管理体制等等.这使得我们研究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出发点是循着相关约束条件去探寻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变迁历史、创新方向、结构功能及实现途径以达到维护农业劳动力健康,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社会稳定的基本目标.一、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厌史变迁及主要模式我国农村医疗保…  相似文献   

16.
(一)长沙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的稳定,就是全县的稳定,农村的发展,就是全县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就是全县的富裕。而农民增收,则又是农民致富的根本所在,因而,抓住了农民增收,就是抓住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根本,也就是抓住了县域经济的根本。农民增收,统揽全局。所以,对于农民增收的重大意义的认识,是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第一、农民增收,是当前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确保国民经济有效增长的迫切需要。要使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除了努力增加出口外,扩大国内市场,增加内需,应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由于国际金…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阶层的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向对整个国家的繁荣稳定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农民的生产方式或职业,决定着农民阶层的经济状况;农民阶层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日益与整个社会结成一体并形成统一的文化价值观与市场价值观;农业产业化、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将极大地影响农民阶层的发展趋向;目前中国农村及农民阶层各方面比较落后的状况,只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观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货币流通的新变化张卫东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的加强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面貌发生可喜的变化。据德兴市农行对30户农民家庭收入跟踪调查情况表明:1993年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1105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1.6%,农民人均持...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就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后指出:“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路子,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提高农村生产力,是我国广大农民奔向小康、农业走上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党在农村工作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显而易见,“必由之路”和“新的重大课题”均指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农民推向市场,因此目前“农民与市场”问题日益显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政府·市场·农民──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顾焕章,王培志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农业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民对国民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并成为其增长的基础和波动的起点。我国十五年来农村渐进式改革的实践也证明,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