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随着中国黑社会组织的出现与逐渐成形 ,其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 ,已对社会安全构成威胁。今后一个时期内 ,黑社会组织犯罪在中国仍将猖獗。同国外相比 ,我国目前的黑社会组织虽然还停留在较低层次 ,但已表现出其自身特点。掌握其特点与发展趋势是做好对黑社会组织犯罪预防与打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立法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形态、犯罪手段的不断改变,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有关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三个法律文件的出台的简要分析,阐述了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立法变迁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关飞 《理论界》2008,(9):188-189
黑社会组织犯罪是我国近年来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此类犯罪,不仅本身对社会构成极大威胁。而且由此形成的亚文化形态更是难以估量地侵蚀着社会,是社会治安领域的瘟疫。分析和研究黑社会组织和带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成因,对于我们提高预防、控制和打击此类犯罪的水平,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法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社会二元化结构产生的问题、大量社会不公平现象以及境外黑社会组织的渗透等都是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产生的社会原因。从司法实践来看,当代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有逐渐国际化并向黑社会犯罪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防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省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案例分析,研究其基本特征,可得出结论:贵州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还处于初级阶段,犯罪组织以松散型的犯罪形态为主,活动地域范围较小,组织成员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低,具有明显的经济特征和暴力特征.同时,有向更高阶段发展,由"黑"变"白"、由"白"变"红"的趋势.防控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应充分认识防控工作重要性,严防黑社会性质组织插手群体性事件,进一步从源头上斩断其经济来源,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和对高危人群的监管,构筑起全民参与的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前 ,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呈上升趋势 ,其危害也日益严重。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与黑社会性质犯罪相关的概念从犯罪学角度进行了分析 ;其次介绍了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最后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各级公安机关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的主要对策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末,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我国大陆开始出现。我国《刑法》294条及相关司法解释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作了规定。根据有组织犯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的"反黑法",从立法上细化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特征、增加财产刑及对"保护伞"现象作了界定。  相似文献   

8.
从“谢才萍案”可以看出,我国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相关立法存在着对黑社会性质组织整个团伙的打击力度不够,对其组织经济基础的摧毁力度不大,以及对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及关系网的法律惩处力度偏轻等不足。因此,应尽快制定《反黑法》,增加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财产刑,并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保护伞”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共犯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迅速。文章总结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点,剖析了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五条打击和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黑社会(性质)犯罪成员的心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琦 《中州学刊》2004,(5):200-202
黑社会(性质)犯罪成员可分为三个层次:首要分子、骨干成员、一般成员.这三类人员既具有一般犯罪、有组织犯罪的心理特征,又具备其独特的心理表现.研究黑社会(性质)犯罪成员的心理特征,探寻其根源,剖析其本质,有助于制订打击、削弱、根除这一社会毒瘤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刑事犯罪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经济发展趋势,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的时期内,它会使我国犯罪总量有比较大的增长,并通过流窜犯罪、有组织犯罪、暴力犯罪、职务犯罪和高科技犯罪等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自贡盐帮菜是川菜的重要支柱,是自贡市重点打造的品牌。它之所以受到市场、专家、政府的认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扩张力,奥秘在其拥有鲜明的特色。本文力图从自然、社会,尤其是自贡的井盐生产和井盐文化去探寻自贡盐帮菜的风味特色及其成因,丰富自贡盐帮菜的理论研究,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犯罪现象是一个国家各种社会矛盾的综合反应,预防和制止犯罪活动,采用国家控制的手段是最为有效的。国家控制与社会控制、文化控制、治国思想、科技发展以及国际合作之间有着深层的联系与深刻的影响,加强犯罪的国家控制必须紧紧抓住立法、司法、行政等环节,加强国家司法政策的建设和各种国家组织行为,从影响国家控制的各个方面建立和完善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4.
犯罪本质一元论把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唯一本质特征,把应受刑罚惩罚性看做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当然结果,不仅使得犯罪三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存在矛盾,而且不能科学地解释犯罪与犯罪构成、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关系。重新认识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含义,把应受刑罚惩罚性作为犯罪的主观特征,把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客观特征,即犯罪本质二元论,不仅使犯罪三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严密,而且能科学地解释犯罪、犯罪构成、刑罚等诸范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涉黑犯罪采取“打早”、“打小”的政策须以打准为基础。涉黑犯罪分为两个类型:与组织形式相关的犯罪和基于组织利益由成员实施的具体犯罪。一般情形下由成员实施的直接危害社会的行为应被首先评判,此后甄别成员问非法利用关系证明非法利益共同体的存在,最后对应刑法条款决定是否适用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罪名。如果存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纵容犯罪人的,亦据此决定适用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或适用其他罪名。  相似文献   

16.
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不仅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权威和尊严,而且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社会影响甚烈,危害甚大。司法实践中有必要准确解读刑法的有关规定,划清其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以保证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案件的正确定性处理。而判断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是否有犯罪的未遂形态,就必须明确该罪是否属于结果犯、行为犯或者危险犯。如果该罪属于上述三种形态之一,则其当然存在犯罪的未遂形态;反之,如果该罪不属于上述三种犯罪形态,则其犯罪未遂形态也就不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17.
当前刑法理论学派之争正在趋于折衷,对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也应该通过主客观相结合的路径来适应世界刑法理论的发展趋势,在强调客观方面的同时,关注共犯的主观努力,同时对共犯的中止行为提出一定的要求。依据牧野英一"因果的共犯理论",共同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应从因果关系理论的视角来构建,即时间性、自动性、脱离性。  相似文献   

18.
商标犯罪中对注册商标的"使用"应窄于商标侵权中的"使用",不应包括使用于"商品交易书"和"展览会"的情况。商标犯罪与侵权案件衔接的关键在于制定可行的案件移送办法,并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作出明确的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19.
王磊 《学术探索》2013,(5):69-72
民间矛盾引发的故意杀人罪已经成为司法实务领域一种控制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的主要案件类型。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该纪要对审理这类案件的规定较为概括,审判实践中产生了很多争议和问题。在审理这类案件时,应从犯罪的性质入手对民间矛盾的范围进行界定,以客观标准认定被害人的行为是否应当作为对被告人从轻处罚的量刑情节,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解决间接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定罪问题,量刑时除了考虑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外,还应考虑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