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2004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热爱家园当上了一名志愿者。在企业待了三十多年,一下子转型为志愿者,对我的人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相似文献   

2.
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公冗218年,曹操颁布了一道《终令》,明确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墓,陵上不堆土,也不植树。一年后,曹操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分别盛放在四个箱子中,上面写明春夏秋冬,并留下一个遗嘱:  相似文献   

3.
一个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个是转轨后的新兴国家,无论体制如何,他们上百年来在政府采购领域累积的经验值得借鉴。西班牙和俄罗斯实施政府采购已有上百年历史,他们在完善法律体系、合理运用采购模式、提高采购效率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诚如中日领导人一再表明的那样:当前中日关系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由于双方在历史问题上的分歧,频频引发政治摩擦,导致首脑互访中断,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为了突破历史问题这个中日关系的“瓶颈”或“死结”,中日学者展开了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建议。自马立诚在2002年底发表《对日关系新思维》一文以来,“对日关系新思维”成为中日间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5.
恶搞:解构、娱乐与搞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网络上的经典“恶搞”事件。《大史记》可以说是第一部在网络上被广泛流传的改编短片,其中最为经典的第二部《分家在十月》全部使用了前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中的画面剪辑而成,以极度调侃的口吻讲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分家的故事,其中“崔永元·斯基”等人的配音惟妙惟肖。此片一出,立即在网络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但将“恶搞”推上风口浪尖的还是胡戈所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之后,胡戈和“馒头”迅速成为国内娱乐圈最热门的话题。胡戈再次造就了网络上“一夜成名”的神话,同时也将“恶搞”搞成了热门话题。恶…  相似文献   

6.
《城市》1993,(Z1)
建设部部长侯捷在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成立大会上讲:城市公交行业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公共交通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城市综合功能,增强城市活力的重要因素。全行业目前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改革大潮中求得生存、发展。 建设部城建司司长汪光焘在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成立大会上就当前行业存在的问题做了讲话。他说:在新形势下公共交通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部门观念强,市场观念差;城市交通发展跟不上,致使出现有的城市管理体制不顺,侵害了乘客利  相似文献   

7.
记得大四毕业前,外教给我们上最后一堂课,提了一个问题:“毕业后你们最想得到什么?”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第一个站起来回答:“金钱、美女。”当然,他是男生。那么,对于我们这些女生来说,我们最想要什么呢?在男人们对于金钱和美女的追求面前,什么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如今毕业5年了,原本拥有年轻的我们都走近了而立之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身体、政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赖立里 (以下简称主持 ) :您二位分别都在编辑关于“身体”的书籍。能否先请介绍一下 ,你们为什么认为“身体”这个题目很重要 ?冯珠娣 (以下简称冯 ) :在美国这个研究方向是有历史渊源的。 1 987年美国的两位医学人类学家写了一篇文章 ,“关心的身体 :身体人类学导论”(TheMindfulBody :AProlegomenonforanAnthropologyoftheBody) ,提出 :医学人类学基本上是关于身体的人类学。作者之一 (MargaretLock)是我正在编的这本“身体”读本的合作者。医学人类学在美国大学课堂上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论题 ,由于 87年那篇文章影响非常大 ,很多人类…  相似文献   

9.
最近读到一篇题为《视角》的文章,作者讲述了他站着看佛像和跪倒在地看佛像的不同感受。在佛像面前,站着看的时候,它不过是泥塑木雕,是艺术品;可当跪到它面前的时候,顿时感到它高大威严,而自己则渺小得很。于是他明白了为什么中国历代统治者都要把宝座筑得高高的,让他的臣民们在下面跪着说话。这算得上一个“发现”。  相似文献   

10.
四个过桥人有一处地势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而所谓的桥则是几根横亘在悬崖峭壁间光秃秃的铁索。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以及两个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四个人一个接一个抓住铁索,凌空行进。结果,盲人、聋人过了桥,一个耳聪目明的人也过了桥,另一个则跌下深渊丧了命。难道耳聪目明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吗?  相似文献   

11.
"文革"岁月,荒唐事甚多,常令人啼笑皆非。今日忆来,仍使人拍案称奇。馒头风波汪六怎么也没想到,他在食堂干了十几年,竟然栽在馒头问题上。这是钢城机修厂后方的一个大食堂,汪六是食堂一名普通炊事员。在那年代,物质匮乏,许多东西凭票证供  相似文献   

12.
世博会、游乐园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读]世博会素来被城市发展者视为制造经济发展奇迹、使城市旧貌换新颜的一个重要机遇。但如果以理性的眼光来审视世博会对于一个城市的现实意义,也许就会发现,世博会就像是给城市下的一剂融合了交通拥挤和壮观奇景的猛药,好像给快餐上撒一把糖一样,只会让你觉得更饿。世博会是迪斯尼乐园的变形的自我,深入到潜藏在现代城市的陈词滥调的表层下,表现为一个平淡与新奇的花哨的组合。  相似文献   

13.
有部电影叫《性、谎言、录像带》,我喜欢这个名字,三个并列的名词放在一起,逐字递增,语感极好,与此类似的还有古龙的小说《天涯、明月、刀》以及《流星、蝴蝶、剑》,这么好的题目放着不用岂不可惜?于是我这篇小文,便成了《裸、乱伦、纪念碑》。且说最近几日,网络上惊世骇俗之事此起彼伏,摩肩接踵,就跟商量好了似的,乱糟糟,轮番上场,闹哄哄,不亦乐乎。这边是一个教授裸着授业解惑,那边是一位诗人裸着朗诵诗歌,接着是一则广告儿子要娶妈妈,最后是我的妈呀,超女纪念碑都立起来了……  相似文献   

14.
坍檀 《现代交际》2004,(1):54-55
名词解释:多维族 人们把一到夜晚就大玩变脸,玩转白天黑夜的都市新新人类称之为“多维族”。对于多维族们来说,生活可以解析成N个平面,做事可以“三心二意”,一个人同时做N件事,而且常常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几件事,因为他们喜欢一个人饰演多种不同的角色。白天,他可能在一个平面上做会计师,朝九晚五,与冷冰冰的数字打交道,没有半点通融的余地;晚上他却在另一个平面上客串DJ,热情如火;在其他的时间里,他居然还是一个著名网站BBS的斑竹,有一群小弟小妹争相吹捧景仰……  相似文献   

15.
(一)创造力的定义海纳特指出:“创造力”(Creativity)是由拉丁语“Creare”一词派生而来的。“Creare”的大意是:创造、创建、生产、造成。它与另一个拉丁词“Cresceve”(成长)词义相近。在《旧约全书》的《创世纪》中曾出现这一概念:“上帝在一切都不存在的情况下创造了天和地”(“qui∶creativitcuncta de nihilo”)。从词源上看,“创造力”的大意是:在原先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创造出新东西。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妇科医生,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但在全国叫得上名号的妇科名医,也就那么几个,五代中医世家田丽华算一个。在当今西医消炎杀菌、开刀手术盛行的年代,真正善用中医根治妇科的中医不多了,尤其像田丽华这样,治妇科在中医历史上自成一派,恐怕全国只有她这么一家。我国十佳药厂,上市药企有个"三达方",在中医妇科历史上非常有名。有一类病女人得了都变老人们都说女人30岁后最怕病,一旦妇科有问题,自己变老,丈夫冷漠,家庭婚姻问题接踵而至。那是一个星期天早上,我们一家三口正吃饭,老公手机突然响起,当听到老公温柔的对着话筒说了声"嗯,是……",我心口一阵刺痛,我预感到我的婚姻将面临一场浩劫。穷养脸富养身——38岁,我给婚姻开"处方"  相似文献   

17.
莫莫 《职业》2005,(1):5-7
据说他是一个让人疯狂的人.他每年会在全球10所大学演讲,他曾在哈佛讲台上与诺基亚总裁激烈辩论,最终赢得了台下1000多名听众长时间的起立鼓掌.  相似文献   

18.
《女性天地》2006,(11):48-48
学校里的一切都是奇怪的、陌生的,许多设备我在国内都没见过。比如说你渴了,想喝水,就可以到走廊边上的饮水池——一个一平方尺大小的不锈钢饮水器旁,轻轻在“Push”上一按,水流就立刻像喷泉一样斜喷上来,你低下头,就可以喝到了,不用花一分钱。走廊的过道里,一排排箱子都被编上  相似文献   

19.
小卫 《炎黄世界》2009,(5):62-67
袁殊,1911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湖北蕲春一个没落官宦家庭。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化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战线和情报战线上功勋卓著,是中共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多重身份长期打入敌人营垒.在复杂险恶的环境中,忍辱负重,成功地掩护了潘汉年及其情报班子,为党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战略情报,为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历尽艰险,几遭不测,不顾个人的毁誉,是一位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的革命事业的无名英雄。  相似文献   

20.
<正>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扰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这是一个凡事追求速成、速效的时代,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上。不信问问自己,有没有责备过孩子的错一犯再犯、做事磨磨蹭蹭、任性不懂事?有没有不断地找各种育儿秘籍?有没有逼孩子报各种班,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