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少数民族文学是符号学研究的广阔天地。少数民族生活、文学中处处都充满着符号学的影子。文章从语言及言语、风俗与礼仪、对歌定情结爱等三个方面去“破译”少数民族生活及文学的符号密码 ,去探寻少数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栗原小荻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1,(3):78-81
中国的精神文明是由汉民族和各个少数民族共同“联姻”缔造的。文学是最能体现少数民族素质的重要标志,少数民族文学对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话语权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原小荻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9):85-88
文章从话语权之内涵,话语权之现状,话语权之错位及话语权之希翼等四个侧面,对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话语权问题进行了梳理与评析,认为"不归位"和"被掠夺"是其突出的两大现实特征;而话语权的错位更是其现状的真实写照,当然,张承志、栗原小获等的出场,也为其带来了乐观和希望. 相似文献
4.
李楠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11(1):85-88
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79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正式确立至今,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对“少数民族文学”这一概念,学界众口不一,有必要对此进行梳理和简析。 相似文献
5.
陈祖君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2):7-11
探讨何谓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应先辨析民族、少数民族,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等概念。从语言文字论、生活题材论、作家出身论三方面探讨此问题都有道理,但难免有片面之嫌。本文把问题大体确定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具有少数民族族属的作者创作的文学,特别是这类作者或者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或者以少数民族生活内容为题材创作的文学。 相似文献
6.
佛教文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慧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4):8-10
任何一个新学科的建立,都需要几代学人的努力和学术成果的积累。中国佛教文学经上个世纪近百年的研究,已蔚为一个跨多学科的边缘学科和中国人文学科的重要分支。但佛教文学与中国佛教文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范围有何异同?如何把握佛教文学与中国佛教文学研究的趋向?仍是当今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我们约请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就佛教文学学科建设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组笔谈,使学界在一些理论认识上达成共识,以进一步推进中国佛教文学的学科建设和整个佛教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14-119
对思考者的思考范式与思考工具进行争鸣和反思,发现文学人类学批评作为一门破学科的学科,其具有多元视角与整体思辨及实践性、"间性研究"特点,不失为一条纠偏与查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有效路径。该文主要以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为样本作参照阐释说明,力求能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开辟新的研究空间、注入新的生长活力,从而展现出文学发展的和谐化并绽放出自身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许地山的佛教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炜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6)
新文学史上台湾籍重要作家许地山,其作品以浓厚强烈的宗教色彩见称。本文从作者身世探寻了许地山的作品与佛教的渊源,并分別从文学理论、诗歌、散文、小说诸方面深入阐述了许地山与佛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彭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98-101
在中国佛教与文艺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中,孙昌武教授是用力最勤、造诣最深的学者之一。在这个领域中,孙先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丰硕成果。文章详细地评述了孙昌武先生的学术成就,并将其概括为“描述”、“思辨”和“综合”三大范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佛教文学的概念、研究现状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华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4):5-8
任何一个新学科的建立,都需要几代学人的努力和学术成果的积累。中国佛教文学经上个世纪近百年的研究,已蔚为一个跨多学科的边缘学科和中国人文学科的重要分支。但佛教文学与中国佛教文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范围有何异同?如何把握佛教文学与中国佛教文学研究的趋向?仍是当今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我们约请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就佛教文学学科建设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组笔谈,使学界在一些理论认识上达成共识,以进一步推进中国佛教文学的学科建设和整个佛教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梁庭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1):96-103
本文用翔实的材料宏观地系统地考察了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产生、发展、繁荣的历程.文章认为,100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的结构从以民间文学为主到以作家文学为主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后50年,建立了民族文学学科,培养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对民族文学的研究从无到有,从零碎到系统,从浅显到深入,从单一到多层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因此,20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成果是辉煌的,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2.
杨孝容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69-73
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一方面,佛教逐渐演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从文学上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文学的助佛教弘传并融汇于中国文化,两者相互作用,初始借文学以宣扬佛教.渐趋达到佛教意识,对正常文学式样的有机渗透,文学不再表面化地宣扬佛教教理.而是在其意境中把人们引向空寂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谢后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佛教文化对藏族文化,佛教文学对藏族文学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藏文大藏经》中讲述佛陀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作品中的佛经故事,对藏族文学的格言诗、藏戏与历史文学,都有着各种不同的影响。在影响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演变。演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民族化,即在佛经中印度故事的基础上,更换人物、处所、语言与细节,使之符合藏族的特点。同时使宗教思想有所淡化,文学色彩更浓。 相似文献
14.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学在新时期取得了长足发展,创作数量和创作队伍大幅提升.恩施方言小说的创作者们将生活中精彩的方言语词与方言歌谣引入文学,旨在表达一种民间立场和方言精神.通过文本细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恩施方言小说氤氲着一般标准语文学难以比肩的野性美,是当代语言艺术中一道被长久遮蔽,可一旦进入却又不得不击节的风景. 相似文献
15.
聂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4):16-21
19世纪以来,奥地利文学的发展一直保持着其自身内在的延续性,并随着时代的进步愈趋显示出它相对于德国文学的独立特性。正是由于这种独立特性的存在,奥地利文坛在二战后兴起了关于本民族文学的大讨论,其核心思想在于澄清奥地利文学与德国文学之间的区别,突出本民族文学的独特之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伴随着俄罗斯侨民在中国的定居而产生的。顾名思义,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俄罗斯的作家以中国社会环境为背景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将博大精深的儒释道文化融于一身,形成了具有独特意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不仅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对生活在中国半个世纪之久的俄侨作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以文本分析形式解读、梳理中国俄侨作品中的中国儒释道文化。 相似文献
17.
18.
高文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95-99
佛教作为六朝社会之重要文化类别,对其时之文学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而佛学对六朝文学之影响,主要存在三个维度:一曰语言维度,其影响包括佛经翻译提供新概念、佛经语言提供新风格、佛经唱读提供声韵新知识;二曰观念维度,其内容包括佛教一系列新观念影响文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三曰思维维度,其影响内容包括佛学严密的逻辑性、中观思维方式、批驳辩难技巧等对文人创作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丹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3):15-17
《国家文学的想象和实践》一书以“国家文学”的视角和概念,深入复杂的文学格局并揭示其中的权力关系。偏重个案分析.填补了一直以来相关研究中的学术空白。书中体现的“田野调查”与“口述史料”本身既是文学研究的资料发现,同时也拓展了研究视野。最值得关注的是本书给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近代中国民族政治史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年来国内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线索,着重从民族国家、民族主义、民族政策、近代民族关系、近代民族地区新政和边疆危机等方面,对学界关于中国近代民族政治史的研究做了初步地梳理,以期从一个层面描述中国近代民族政治史的研究概况,文章同时分析了目前中国近代民族政治史研究取得成绩的原因及其局限性,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中国近代民族政治史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