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历史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绝大多数并没有文字,没有形成书面语,口头语言是大多数民族传承自身历史文化的主要方式.而对于有文字传统的民族,口传文化也是其书面文化的重要补充.我国早就将有积极意义、形制相对固定的口传文化作品视作“口头文献”或“口碑文献”,与书写文献取得同等地位.口传文化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在我国,口传文化与书面文化相辅相成,口传文化也是书面文化创作的主要来源和创新源泉.口传文化和书面文化都是我国的“精神命脉”,不可断裂、遗失.  相似文献   

2.
文献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存储与传播知识信息的载体。自有人类以来,人类就有交流的需要,我们的祖先经历了口耳相传、结绳记事等方式,直到创造了语言、文字,它一经产生就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文献具有可存储、可传播、可共享、可整合的特点。 民族文献除了必须符合文献的定义外,同时还应符合文献内容的民族性、文献文字的民族性以及文献作者的民族性。三者必居其一,都应属于民族文献。 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由56个不同民族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的民族各有自己悠久的历史、语言、文字,有不同的宗教信…  相似文献   

3.
作为保存馆藏古籍的场所,博物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馆藏古籍和文献是中国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产生的重要文明成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强化古籍文献保护工作,有利于继承和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博物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类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从铁矿的熔炼开始,并因文字的发明与它的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转入文明时代”。(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界标之一也是创造文字和使用文字。任何时代、任何民族创造其文字本身就表明该民族人民的觉醒和追求文明的进取精神。在历史上,有文字的民族和无文字的民族虽处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社会里,但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相差甚远,明显地表现出“事实上的不平等”。就语言文化方面而言,无文字民族一直处在该民族聚居区域的极有限的交际范围内,过着  相似文献   

5.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有语言,无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代代相传;研究赫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别是对于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继全 《民族学刊》2014,5(5):34-39,110-112
东巴文玛尼堆铭文是中国西南多民族杂居区多种宗教文化交融和语言接触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佛教、本教、东巴教兼容并存、相互融合的历史。本铭文文字较多、结构完整、内容丰富,保留了一些人类早期文字的特征和地域性特征,同时补充了纳西东巴文献的材质类型,也是区域多学科研究的重要历史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7.
《民族学刊》2014,(5):F0002-F0002
文字是文明的标志。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三十五种左右的文字,自然给我们留下了卷帙浩繁、形式多样的各民族古籍文献。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献研究中心综合文献馆建立于2008年,以收集、整理和研究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用少数民族文字记录的少数民族文献为其长期目标。展示少数民族文献发展的历史轨迹。收藏有纳西东巴古籍文献、傣族贝叶经等珍稀民族文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的多民族大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献资源.相当多的文献保存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馆内藏有24种民族文字的图书50万册及部分外文图书,可以供民族学、民族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和宗教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其中藏学文献资源尤其丰富. 1988年春,我们对馆内藏学文献资源作了专门调查.藏文  相似文献   

9.
本文关注民族文字现实问题研究。针对民族文字面临的问题,联系文字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在对语言与文字、文字与社会其他因素、语言文字与民族发展之间的关系重新探讨及对具体中国语言文字国情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民族文字实践工作应有所调整。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字之路才是民族和民族文字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民族学刊》2014,5(5):2
西南民族大学综合文献馆 文字是文明的标志。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三十五种左右的文字,自然给我们留下了卷帙浩繁、形式多样的各民族古籍文献。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献研究中心综合文献馆建立于2008年,以收集、整理和研究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用少数民族文字记录的少数民族文献为其长期目标,展示少数民族文献发展的历史轨迹。收藏有纳西东巴古籍文献、傣族贝叶经等珍稀民族文献。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献数字化馆 本馆是以民族文献研究中心丰富的馆藏文献为基础,利用TBRC(藏传佛教资料信息中心)等国外机构的先进技术,建设包括电子文档、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等形式的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据库和网络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肃慎、东胡、氵岁貊等各族系的人民互相融合,并不断发展与中原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最终共同铸造了独具特色的东北古代民族文化.这一文化的突出特征表现为剽悍的民族性格,勇于进取的民族精神,开放的文化体系.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中,东北古代民族文化以刚劲质朴、雄健豪迈、清新自然的风格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一直认为中国有三大传统文化:儒家文化、释家文化、道家文化,笔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四大传统文化,即除了以上三大传统文化之外,还有帝王文化。帝王文化的思想源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自晋之后是历代皇帝的独断思想。帝王文化即有自己的社会基础、自己的文化典籍、自己的文化符号和自己的文化结构。当然,帝王文化和儒家文化、释家文化、道家文化进行了充分的融合,互相汲取,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多元文化。帝王文化对其他文化进行了两千多年的整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专制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回族古籍是历史上保存下来的主要以汉语、阿拉伯文、波斯文、"小经"等记录的各类文字和口碑等文献资料。本文从历史角度,探讨了回族古籍收集、整理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回族古籍收集、整理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有助于对回族古籍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的来源是多元的。当然 ,文化的多元并不意味着政治的多元 ,更不是分裂的理由。古称“西域”的新疆 ,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极有特色的文化区。从表面上看 ,西域一向通行“胡语” ,特别是伊斯兰教传入并在那里生根后 ,西域与中原的文化距离似乎拉开 ,但实际上 ,汉化与胡化一直在祖国的这片热土上生动地进行着 ,特别是清王朝统一新疆后 ,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期。应看到 ,经过 2 0 0 0年的政治文化整合 ,西域文化确立了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我们应继承中华文化整合的优良传统 ,使新疆各族干部、群众 ,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达到“三个高度认同” ,即我们的文化是中华文化、我们的民族是中华民族、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我认为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参照系的文化整合 ,应是祖国统一和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从公元七世纪初以降,吐蕃先后兼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吐谷浑等族,与这些民族发生了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本文引用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文献,结合汉文文献,深入地讨论了吐蕃治下的吐谷浑小王和吐谷浑臣僚、民众的情况,力图揭示出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以及逐步融合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6.
抢婚风俗作为原始社会的一种婚姻习俗,不仅具有文献资料证据,而且还有文化人类学方面的证据,尤其是采用文化人类学中的泰勒残存法,与历史文献和考古文物相结合,能够揭开古史上的一些谜团。我国的民族文化遗留丰富,利用泰勒残存法进行分析说明,能更有力地证明抢婚风俗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以清真寺、拱北为代表的回族宗教建筑的考察,目的在于研究回族古代建筑文化的演进过程及艺术特征。一些有着共同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很多是体现在宗教上,其文化传承和交流也往往以宗教为载体。正是从这个视角,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回族清真寺、拱北等建筑形制及装饰特征由初期的阿拉伯风格到中国传统殿宇式建筑群风格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在回族形成过程中伊斯兰文化中国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旺多 《西藏研究》2010,(1):44-49
在古代,异地文化的吸收和传播常常把宗教作为一个重要载体来实现。佛教在西藏是一种外来宗教或外来文化,因此外来僧人在吐蕃佛教发展史乃至吐蕃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吐蕃时期佛教传播、佛经翻译、佛教本土化的重要力量。文章着重探讨吐蕃统一政权时期外来僧人在佛教传播及佛经翻译方面的贡献以及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蒙古民族具有千年的文字史 ,遗留下来了极其丰富的古籍文献 ,怎样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财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从简要介绍《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简称《总目》)的编撰历程入手重点论述了《总目》的出版对开发利用蒙古文古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藏文古籍文献是藏学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大的方面看 ,藏文古籍文献 ,包括吐蕃早期文献、吐蕃以后的佛教典籍和藏文历史档案。藏文古籍文献作为藏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在藏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有责任系统地介绍藏文古籍文献的概况及整理、出版和研究动态 ,是藏文文献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