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势语序对语言变异有强大的影响力。汉语和突厥语相同的语序类型对新疆中式俄语产生综合作用,遂使"修饰语+中心语"成为新疆中式俄语定语语序的基本形式。源语类型、数量及影响力是造成受语产生变异的重要因素。新疆、内蒙两地中式俄语定语语序的变异并不同步,说明语言接触环境对语言演变有制约作用。母语使用程度和语言接触途径对语言变异有制约或推动作用。纯俄罗斯族定语语序的变异和混血俄罗斯族定语语序的变异程度不同,内蒙古俄罗斯族母语使用程度较低,汉语接触只限于口语,母语功能退化,因此很多结构规则趋同汉语语序。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的介词多是由动词语法化(虚化)而来,"问"也不例外."a问c日b"句式是"问"字语法化的基础.在这一句式的频繁使用中,"问"字语义泛化,削弱了"问"的动词性,使其"询问"义消失,因此不再指示时间信息,虚化为介词;整个"a问c日b"句式由连动式变为状中式."问"虚化为介词后,对"问"字句(含有介词"问"的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形成制约只有三价的、内向的动词才可以进入"问"字句.与"问"相应的"答"字却没有语法化,那是因为"答"字预设了前文有疑问信息出现.  相似文献   

3.
方言中不同年龄的语序共时差异反映了不同的语法层次,考察方言共时平面中同义句式分布特点,对比绍兴话和北京话中同义表达形式的对应情况,可以明显看到绍兴方言语法组合关系的变化.方言类型学为我们分析方言句式的发展变化特点、类型、趋势等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考察与句法类型密切相关的双宾句、双宾兼语句以及动词带宾语带补语句式在绍兴方言中的语序共时差异和发展演变情况,可以看到绍兴方言语序变化有语法表达形式多元化、一些老格式如B式双宾结构趋向式微、受北方方言影响一些新的VO形式产生、绍兴方言语序发展趋势向共同语靠拢等几个重要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汉语主谓谓语句对应越南语的三种句式:主谓谓语句、题语主谓句和一般主谓句。这种句式的对应差异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语法事实,即汉语与越南语的定语语序不同;二是汉语与越南语的句法分析理论不同,二者对补语、宾语和题语的分析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表比较的"有"字句,其典型句式是"A (没)有 B C".A、B为比较项,C可以由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名词充当,其中形容词的使用占绝对优势.根据句子表达的口气,可以把表比较的"有"字句分为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肯定式中,充当C的多为量度重的单音节形容词;否定式中,位于C的是量度形容词和性状形容词,且后者出现频率略高,在表性状时,C带有明显的褒贬色彩.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个量级性反义对(如"大"和"小"),"不很"常常只能后接大量级的词项,而不能后接小量级的词项。此外,"不很"对VP的选择限制有时还可能受语体、韵律等条件的制约。"很不"对VP的选择限制最根本的制约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不VP"的量性特征,即VP被"不"否定后整个"不VP"必须具有意义的单一性和非定量性;二是礼貌准则,对事物进行评价时通常避免直接使用贬义词。在层次构造上,"很不VP"应该是一种非线性组合,"不"是嵌加在"很"和"VP"之间的。对"不很VP"结构切分的分歧,反映了对"不很"的性质及"很"语义虚实的不同认识。本文认为"不很"这个合成句法形式还不能看做一个词。现代汉语的"很"经历了一个漫长语法化过程,其语法化路径为:A.动词→B.形容词→C.副词→D.语法词。目前"很"正处于C、D并存阶段,"很"的功能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条件予以动态识解。  相似文献   

7.
连谓结构是拉祜语的一个重要语法形式,其语法化受连用谓词数量多少的制约。连用谓词的排列主要以"主要谓词+次要谓词"为参项,这是由其目标先于背景的认知顺序决定的;有的则按时序原则排列。有的连谓结构呈现封闭的内包含模式。"否定副词+主要谓词+次要谓词"是连谓结构否定式的优势语序。  相似文献   

8.
“既A,又B”句式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格式.根据A、B间的关系,可以将这个句式分为三类:A、B具有顺向制约关系;A、B具有非制约关系;A、B具有逆向制约关系.分别讨论了这三种关系在大脑思维中的两种不同认识层面,即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常用祈使句“A+V+(一)点儿!”(V代表单音节动词,A代表单音节形容词)表示说话者的态度和意愿,句式中的A常为表示数量范畴的形容词“多”和“少”;而其他语义范畴的形容词只能构成“V+A+(一)点儿!”的句式,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的语言现象。而且后一种格式都可以转换为前一种格式,前一种格式一般不能转换为后一种格式。从认知语言学和汉语语法化的角度去探究其动因和机制,可以发现祈使句对语境的依赖性使得表达了数量范畴的“多”“少”使用的频率高,范围广,在人们的头脑中有深刻的认知基础,祈使句与数量范畴建立关联后是无标记项,同时“A+V+(一)点儿!”的语序结构也是保留了古代汉语中形容词用于动词前直接作状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定语的移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定语的移位问题在语法学界长期存在争议.文章以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为指导,运用明确而操作性强的语序鉴别标准,把移位的定语限定在具有"可复位性"和"唯定性"的成分上,对语法论著中所论及的定语的后移和前移的各种现象给以严格的鉴别和整理.文章还在讨论定语移位的类型和范围的基础上,归纳了定语移位的特点,深入挖掘了其语用意义,对语序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从句法、语义上对"V+成"式动补结构进行考察,指出这一结构具有A、B两种不同的格式,并对其中A式在进入特殊句式"把"、"被"字句时的特点作了分析,进而对"V+成"动补结构造成的歧义现象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2.
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形成的"不 X Vp"格式是否定格式的一种非正常语序。学者们对其句法结构的分析存在着诸多分歧。本文认为其句法结构反映了其词汇化程度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形成了一个连续统。  相似文献   

13.
“V+一下_1”与“V+一下_2”两类格式在动词选用及语法意义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它们带宾语时的语序相应地就要受到动词的选用、语法意义这两个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以俄汉语语法语序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双语对比的研究方法.首先,考察俄汉语在语法常位方面的差异与翻译移位;其次,借助语义指向分析法,研讨俄译汉时语法语序的移位转换.通过译例分析,指出俄汉语语法常位异少同多,以定语和状语的移位传译最为典型.俄语定语、状语及全句说明语时常出现语义指向"错位",汉译时通常移位达意.  相似文献   

15.
浅析"A一量B一量"式并列短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结构上分析这一格式的三个构成要素 :A、B和“一量”短语 ;第二部分分析这一格式的句法功能和语法意义 ;第三部分讨论这一格式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Chomsky的生成语法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对"给"字句及英语同类句式从句法生成的语义基础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假设在给名词短语分配论旨角色时,"给"字句中的"给"及其英语中对应的to和for是恒体,而动词都是变体."给"和动词分配的论旨角色会有完全重复或部分重复,经过一系列搭配和选择,构成了"给"字句及英语同类句式的语义基础.  相似文献   

17.
否定是任何语言都存在的与肯定相对的语法范畴,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汉语的否定研究主要集中在:一、否定范围和否定焦点的研究,探讨的是否定的辖域及否定的焦点与辖域的一致性问题;二、否定标记的句法和语义比较研究,传统语法学认为"不"否定的是将来,而"没"否定的是过去,但现代语言学注重语义的分析,强调"不"否定的是连续量,"没"否定的是离散量,否定有量的否定和质的否定的差异;三、否定格式研究,这是一种微观研究的视角,对汉语的专有否定格式和肯定否定的句法不对称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对其进行专门的语法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诗经》中的特殊语序有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几种。它与先秦其它文献中的特殊语序不同之处在于:形容词性谓语前置;名词性修饰语后置于"中"后。从研究中可以发现,《诗经》较多地保留了原始时代的语序,还处于汉语发展演变的萌芽期。  相似文献   

19.
从语义关系看"AのはBだ"句式的成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裂句"AのはBだ"能否成立、以何种形式成立,都与该句式中被焦点化的成分B跟A部分中的谓语动词在语义关系上相结合的紧密程度有关.当被焦点化的成分B与原谓语动词的语义关系紧密时,该句式就容易成立,而且在焦点化位置一般不出现相应的格助词;当被焦点化的成分B与原谓语动词的语义关系松散时,焦点化位置一般出现相应的格助词,用以明确语义关系,更加松散时甚至难以构成"AのはBだ"句式.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功能及结构多有不同.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应选择适当的汉语句式来对应英语原文的句式,以完整而清晰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是英语复合句中常见的一种,它的翻译应根据其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及汉语的表达习惯(语法规范),选用合译法或分译法.一般来说,含有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多用合译法,含有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多用分译法.在本文中,对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的翻译主要是从这两方面考虑的;定语从句在汉语译文中的位置;定语从句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