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到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紧接又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进而实行利改税第一步,到现在着手实行的利改税第二步,每走一步,无一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我们提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问题,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这是因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构成经济模式的基础,如果对这个问题在理论上认识不清,在实践中处理不当,必然带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忽左忽右,摇摆不定,甚至步履  相似文献   

2.
我有一个朋友,是个医生,他总是问我为什么不借给他钱。“你拿什么还我?”我问他,“你今天没钱,明天又去哪儿弄钱呢?我现在借钱给你,不就是等着将来你跟我解释谁把你骗了!”  相似文献   

3.
<正> 改革国营企业纯收入分配制度,实行利改税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国营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改革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课题。国家对企业纯收入如何分配,企业纯收入怎样交纳给国家,这是关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的经济利益,打破吃“大锅饭”的旧制度,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经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发展,扩大商品流通,推动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的重要问题。把现行国营企业上缴利润改为统一征税,自负盈亏,是提高微观经济,并对宏观经济以重大影响的一项重要改革。研究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国营企业实行扩大财权的改革中,总的说来效果是好的,但国营企业究竟拥有什么样的财权,因而应扩大到什么程度?现在企业拥有的财权是大了还是小了?或者刚好合适?这个问题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都尚未完全解决。目前提出要完善财务管理体制,究竟怎样才算完善?又怎样去完善?是否是实行了“利改税”就算完善了?财务管理体制问题,实质上是财权的制度化问题。如果对企业应拥有什么样的、多大的财权都没有弄清楚,又怎能去完善呢?因此,我认为对国营企业的财权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讨论,还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前不久,江泽民同志又指出:“对劳动力统统实行由国家主要国营企业包下来的办法,实践证明这种办法是行不通的。所以必须进行改革,必须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使国有企业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不但阐明了形成国营企业职工下岗分流的直接原因,而且指出了下岗分流的目的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然而,为什么企业改革的深化、技术进步、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必然会引起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呢?下岗职工应怎样转变观念,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  相似文献   

6.
<正> 国务院决定,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进行利改税的第二步改革,从税利并存逐步过渡到完全以税代利。那么,利改税的第二步与第一步有何不同,为什么要立即进行第二步改革,它对我们商业企业将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在第二步改革后要做好哪些工作等等,都是广大商业职工十分关心的问题。现就这些问题谈一点个人的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利润的最大化,而"以人为本"追求的是一种个人价值的实现。那么现在为什么有很多企业喊出"以人为本"的口号呢?企业又是怎样解读"以人为本"的呢?笔者认为,企业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是"以人为资本"。只有从这个角度,才能正确理解企业的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和行为。  相似文献   

8.
<正> 程根木同志在《对税后留利归企业所有论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载《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年第1期)中,认为企业留利所有权归于国家,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所有制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在这里提出一家之言,与程根木同志共同探讨。一、企业留利为什么不应归国家所有企业留利不是扣除。《质疑》对“独立经营的国有企业交纳两类税收后,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分配过程已经基本完结”的观点,我是同意的,这是因为第二步利改税并不到位,国有企业在完税之后还要依据承包合同缴纳一定比例的利润。这是承包企业与国家  相似文献   

9.
回顾我国翻译史的点滴情形,有不少问题不禁令人深思。譬如:为什么早在一千多年前,汉唐文化会那样高度发达?当时的中国译学为什么能以佼佼者的姿态高高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什么到了后来,特别是近三、四百年来,中国译学反而会基本上停滞不前,甚至在某些方面落后于西方呢?又为什么在近几年,特别是在近两年的我国译界会出现有所突破、开始振兴的势头呢?要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想我们应该从文化的角度,对我国译界出现过的和现存的译学思想、认识和理论进行一次重新思考,即历史和哲学的反思。反思过去,总是为了理解现在; 为了理解现在,总有必要了解它的历史;而回顾过去,理解现在的目的,又总是为了未来的发展。本人就是本着这一想法与目的,根据几年来学习的心得,遂成拙文。  相似文献   

10.
某市从今年六月一日开始征税。三个月来的实践表明,利改税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今年一至九月已完成全年收入的80%,比去年同期增长15%。 利改税对企业有压力。因为所得税和调节税必须按时上交,否则要纳滞纳金,使企业不能挪用上缴利润作流动资金。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势必积极推销产品,处理积压物资,加速资金周转,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利改税还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因为利改税的办法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我国已决定从八三年六月一日开始在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利改税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利改税的实行必将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利改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个新课题,需要我们理论工作者和有关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密切配合、认真研究,本文试就利改税的几个理论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资产阶级国有化曾一度甚嚣尘上,被当作"混合经济"、"福利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曾几何时,现在国有化又被当作万恶不赦的事,掀起了一股"私有化"的小台风.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呢?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什么时而宣扬国有化,时而又鼓吹私有化呢?考察一下私有制的产生以及这些经济思潮和政策的相互交替,对了解当前西方的政治、经济形势和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这些下台的政客喜欢来中国呢?为什么给出最高演说费的国家居然是人均收入远远低于欧美的中国?为什么这些在西方已经褪去政治光环的政客,在中国却受到商家的如此追捧?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到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紧接又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进而实行利改税第一步,到现在着手实行的利改税第二步,每走一步,无一不是一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我们要在这里讨论“重新考虑美国经济”这个命题呢?我们要“重新考虑美国经济”是不是表示对美国经济的不满呢?如果我们的经济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应该怎样进行改革呢?我们要有的是何种经济呢?它同我们现在的经济又有些什么不同呢? 今年早些时候,乔治·古德曼(GeorgGoodman)写了一本名叫《纸币》的书,  相似文献   

16.
1 为了解决利润留成制度存在的问题,1983年1月1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利改税(或以税代利),把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按照国家规定的税种及税率缴纳税金,税后利润完全归企业支配。利改税的目的在于通过税收形式规范国家同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利改税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利改税从1983年6月1日起实行,其基本内容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利税并存,首先根据实现利润缴纳55%的所得税,企业纳税后的利润,一部分上缴给国家,一部分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上缴给国家的部分,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递增包干上缴、固定比例上缴、缴纳调节税及定额包干上缴四种形式。企业税后利润的核定,原则上是以1982年的数据为准,一定三年不变(1983—1985年)。对有盈利的国有小企业,根据实现利润,按原八级超额累进税率缴纳所得税,税后由企业自负盈亏,国家不再拨款。从1984年10月1日起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其基本内容是,将国有大中型企业上缴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分别按11种税种向国家缴税,税率为55%。余利超过1983年留利部分的企业征收调节税。实行利政税,是要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同时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实行的结果,成绩是应该肯定的,它用法规形式把国家同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固定下来,使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但是,由于对税后利润较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征一户一率的调节税,形成了新的“鞭打快牛”的现  相似文献   

17.
每当我读高鹗续改的《红楼梦》时,都要为黛玉之死而情不自禁地流下悲愤的同情之泪,然后陷入深深的沉思:黛玉究竟是为何而死呢?黛玉之死说明了什么呢?高鹗为什么要这么续改呢?高如此写黛玉之死有何社会意义与美学意义呢?高鹗续改《红楼梦》是有功呢,是有过呢?这些问题既复杂而又深奥,是红学界学者专家们颇有争议的问题。我作为红学的爱好者,《红梦楼》的一个普通读者也想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开学了,同学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拥进校门,走入教室。下午大扫除之后,终于到了发新书的时间。我们是按照学号上讲台拿新书的。同学们拿着一本本新书都很高兴“,噢,为什么会有一本皱的数学书呢?”我惊讶地问自己。同学们看见皱书都不拿,而是从皱书下面抽一本好的数学书。终于轮到我拿了,我拿着一本本其他科目的书,马上要拿到数学书了“。这本书这么皱,我才不要呢!”我也想从皱书下面抽好的书,可老师却说不准抽了“。这可怎么办呢?我现在在最前面,抽的话一定会被老师和同学发现的。”我着急地问自己。就这样,同学们都不拿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  相似文献   

19.
有的合资企业是从老企业中剥离出来加上外资参与而成立的,其职工也是从老企业中分流出来的,当时是双向选择,到合资企业工作的职工一般年龄较轻、条件较好、收入较高。但有些这种合资企业的职工到新企业工作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整批回流到老企业,宁愿拿低工资。作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绩效管理犹如一把双刃剑,做好了可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创造最大效益,留住优秀人才;反之,则会打击员工士气,影响企业竞争力。一家知名管理期刊的调查表明:"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系统"被列为困扰中国企业的10大管理难题之首,大部分企业的绩效考核流于形式。为什么如此重要的事情做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其中有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呢?又如何找到解决的办法或者降低风险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