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佚名 《民族论坛》2005,(11):64-64
吃的第一大境界当然是“果腹”,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这个境界的吃,不需要费心找地儿,商场里的小吃城、街头的成都美食和各种中式快餐店,如各式面馆、永和豆浆等都是,西式快餐的麦当劳、肯德基也可列入其中。一盘宫保鸡丁,一盘白菜豆腐,外加一小碗汤,一碗主食足矣。一个人,两个人,三五人均可。这个境界的吃千万别麻烦,一麻烦就脱离了本质,吃起来也就十分不爽。吃的第二大境界是“饕餮”。吃的是一个“爽”字。呼三五好友去一家稍大众的馆子,稀里哗啦点上满满一大桌菜,价钱却不贵…  相似文献   

2.
1他说:孔繁森、吴登云都是汉族人: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少数民族的孔繁森和吴登云呢?他说:我一生的理想就是要成为这样的一个人。……我突然感觉一丝悸栗,从握笔的手底传来;心底里慢慢渗出一句话:“一个过了时的理想!”这是在江西采访的最后一个夜晚。夜色包围他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做学问与做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一个学术工作者,在我几十年的经验中,觉得首先最重要的事情是学术品德。我过去读书时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也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争论的问题——这就是朱熹和陆九渊在鹅湖初次会面时的意见分歧:究竟做一个人是“尊德性”,还是“道问学”。陆九渊就认为一个人应该先树立大者,再说别的, 不能老是追求知识,向外发展,应该自己的思想、心态先要好;朱熹就认为一个人要认真读书,追求知识, 对天下事物没有一件不去思索考虑研究的,最后融会贯通,才能了解并达到古圣先贤的完人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尝闻“有病请医生”。但是,在贵州的苗、布依、水等民族的语言中,就没有“医生”这个词汇,而是“有病找药吃”。“找药吃”,其含意有二:一是说,这里到处可以找到药;二是,这些少数民族中知道药和会用药、制药的人多。实际也正是如此。人们都知道贵州的山多、林多、药也多;这里的各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  相似文献   

5.
101岁的老寿星“我外公有100多岁啦!他是个清朝人,还留着长辫子呢。”瑶寨老人赵福才的外孙女春凤在电话里这样给我描绘他的外公。还没等我说话,她又说了,“你想听他说话啊,不行呀,他到山上割草去啦!”听后,我忍俊不禁,“清朝人”!今夕何年呀?还有清朝人啊!不过我这一去采访还真吃了一惊,可不是,湖南省宜章县莽山瑶族乡道洞村的赵福才老人家,今年都101岁了,真正是个清朝人,比宣统皇帝还大几岁哪!老人家留着一头清朝的长发。他自己说,打从记事时起就蓄长发,织条辫,挽个鬏,一直没剪过。他说“我青年时期就有人要我下发,我就是没有下。”他至今…  相似文献   

6.
有一只狡猾的狐狸,它想吃乌鸦的肉。一天,它躺在草地上装死,心想,乌鸦看见我死了,一定会飞来吃我的肉,它来了我就抓住它。哪知乌鸦飞了一圈,见狐狸不象死了的样子就飞走了。狐狸见乌鸦不飞下来,又想了一个办法,装着很钦佩的样子对乌鸦说:“乌鸦太太,你走路最好看,就象尊贵的夫人一样,谁也比不上!”乌鸦最喜欢听人家夸它漂亮。就飞了下来,在狐狸面前一扭一扭地走,狐狸又说道:“乌鸦太太,你的衣服很薄,冬天是怎么过的?你的头不冷吗?”“冬天天冷时,可以把头钻在翅膀底下。”乌鸦边走边说。狐狸又问:“翅膀底下怎么个钻法呢?”“这样钻。”  相似文献   

7.
郭莹 《民族论坛》2006,(3):60-61
永远带不走太太的中国胃娶了中国太太的西方人常感叹,你可以把一个中国姑娘带离中国,但你永远无法带走她的中国胃。我的中国太太常陪同访美的中国代表团,每个团每天必去中国城就餐,若大家听说吃西餐便纷纷抗议,视为“遭罪”。团员们都很同情女同胞与西方人结婚,致使胃遭遇“非人待遇”。他们常指着街头上啃比萨饼的老外问我太太:“你平常就跟老美吃这个?受多大的苦呀。”看来太太的中国同胞的确没同情错她,饮食上我与太太的中西摩擦要算最典型了。有次我在厨房里鼓捣了两个多小时,端上来一份烤鸡喜滋滋地准备请功。太太尝了一口后感觉实在太…  相似文献   

8.
无标题遐想     
近日,有个朋友诉说,他原从事新闻工作,干得蛮不错。只因他是个少数民族,就把他调到了民族工作部门。他干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还不如干本行发挥作用更大。又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个好消息。说,××电视台决定重建民族组,以加强民族宣传。我听了很高兴,立即想起一个人:“赶紧把新闻部的×××(系少数民族)调进去!”我这个朋友却挤了挤眼睛,说:“不,他还是留在新闻部好。那里没有少数民族记者不行!”我顿  相似文献   

9.
我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名朝鲜族干部。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光辉节日的时候,我回顾自己成长的历程,从心底里感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朝鲜族人民的今天,也没有我的今天。我出生在一个朝鲜族贫农家庭。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用武力侵吞东北三省,我们朝鲜族同胞和东北各民族人民一样,沦为“亡国奴”。我的两个哥哥不甘于“亡国奴”的命运,参加  相似文献   

10.
易子 《民族论坛》2005,(6):14-15
印象:没有工厂一派繁荣的景象我是个方向感极差的人,虽然坐在机关的小车里,但转了将近一个小时后,看着车窗外越来越少的“城市气息”,我终于还是忍不住问司机:“你,确定走对了路吗?”司机笑了:“我可不是像你一样第一次来,来湘民就是为了体验困难的,包括这长长的路程……”我感  相似文献   

11.
刘波 《民族论坛》2005,(11):47-48
A6月10日,在新疆乌鲁木齐银都大酒店,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记者近距离接触了这位刚年满40可却已家喻户晓的新疆奇人。“你吃大头针有多长时间了?”“七八岁就开始吃大头针,30多年了。”“每次能吃多少大头针?”“七八盒。”“当时怎么想到拿着大头针塞到嘴里去呢?”“当时我妈妈不是补衣服吗,她天天让我弄那个针线,然后我气得不行,就把针给吃掉了……”1965年6月10日,在新疆库尔勒市乔依巴克乡河北村牧民依民提家里又出生了一个孩子,父亲给他取名艾买尔·依民提。儿时的艾买尔与别的孩子并无两样,和其他兄弟们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然而在…  相似文献   

12.
清真     
回族饮食讲究清真。因此,每次去外地参加会议、笔会,我都有些怯,怕吃不好,也怕给主办方添麻烦。有时事先沟通了,主办方要为我一人准备清真餐,或者专门派车拉着我到大街小巷找清真饭馆。这样太麻烦人,也影响团队活动,我心里不是滋味。有时忘了沟通,会上没有准备清真餐,我就只能用水果、素方便面充饥。与会的朋友看不下去了,就千方百计地劝我吃点,说这个菜没有大肉(猪肉),你能  相似文献   

13.
草原的味道     
舒泥 《中国民族》2013,(1):8-12
有一年我工作的单位里两个包头的汉族同事在一起聊天, 一个人说:“哎呀,我爸爸当初跑大车的时候,看见蒙古族在杳无人烟的地方搭两个蒙古包,吃又酸又硬的奶做的东西。”另一个说:“我爸爸原来也下乡,他下完乡回来口味就不一样了。自己熬奶茶,冬天把冻得带着冰碴的肉直接泡在热茶里喝……”  相似文献   

14.
思念     
“你们来问我的目的是什么?”记者还没有坐定,话还没有谈开,他就蹙着眉头问道。“我们准备宣传你在科技方面的先进事迹。”“我就是这个不欢迎,要宣传嘛,宣传我的汉族老师。”吾买尔江,这个直率的中年维吾尔族人,直言不讳地说道。  相似文献   

15.
安代舞蒙古族舞蹈的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的父辈那一代开始,在科尔沁,无论是什么民族,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可以说找不出一个不知道安代舞的人,机关、学校甚至找不出一个没有跳过安代舞的人。这一切,充分说明了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蒙古族传统舞蹈“安代舞”在科尔沁地区的传播就已经远远超出蒙古民族了——被称为蒙古族舞蹈活化石的安代舞,是流传内蒙古通辽市周边地区的一种原生态舞蹈。在蒙古语中“安达”是“朋友”,或双方结为“盟友”之意。《蒙古秘史》在描写铁木真与札木哈二人以互赠拐骨、互换腰带的形式结成“安达”的记载时说:他们在结为“安达”之后,其部下随即“绕蓬…  相似文献   

16.
一碗洋芋面     
民以食为天。关于吃有永远也说不尽的故事和文化渊源。有些人是为了吃饱,有些却是挑着拣着吃,哪一种好吃就吃哪个,渐渐“吃”就被归纳为一种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7.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李复贵。当前年我确诊患了癌症时,我就想:我这条命反正是共产党捡来的。在有限的日子里,我应该为党多做些工作,以报答党对我似海深的恩情。我是一个土生土长在湖南芷江的侗乡人。解放前受欺压受剥  相似文献   

18.
杉林在低吟     
0. 我是个两手抓泥巴的侗家汉子。40出头了,有什么可说的呢?16岁那年考进县中学读高中,带病读了一年就休学回家务农。人们说,在极左路线的年月里是吃“大锅饭”,可“大锅”里的饭总也填不饱人的小肚皮,那时候,我的肚子总是觉得空荡荡的。举目望不尽的良田沃土,难道就不能赋予我生存的条件吗?  相似文献   

19.
半截花带     
前,苗家山寨有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叫黛香。一天,黛香到寨外的河边洗衣,被一条蟒蛇精抢到山洞里去了。寨上男女老少都争着跑出寨去救黛香。有两个后生,一个叫巴良,一个叫巴贵,他俩提起斧头、马刀追,追过了几十道小溪,跑烂了几十双草鞋,他们追到一个冷冷落落的寨子,听见一片哭声。巴良问寨子里的人:“你们哭得这般伤心,到底是为什么事?”寨上的男女老幼一齐回答说:“蟒蛇精每年都要我们苗家供它一个年轻肥壮的人吃,不然,就要把全寨人吃光。”巴良想:蟒蛇精是个大害,不除掉它,这一方人就不得安宁,更救不出黛香。他对寨上的人说:“父老兄弟姊妹们,…  相似文献   

20.
从前,有一个人得到了一些质地极佳的库西峡檀香木,他拿着到处去卖,却没有遇到一个敢买的人。他看见一间空房子,便到那里面去睡觉。恰好有一个卖炭的人,也在他后面来到了那间空房子里,于是两个人聊起天来了。檀香木的主人说:“这个地方没有买东西的人。”第二天早晨,他们二人又分头去卖货。晚上,他们又在那间空房子聚到一起了。那个卖檀香木的人看见那个卖炭人卖出去了很多炭。心里便想到:“嗨,这下子我可找到一个好办法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