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斯大林死后,马林科夫、贝利亚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的"三驾马车",共同执政。先是赫鲁晓夫联手马林科夫,处决贝利亚;到了1955年,马林科夫也在与赫鲁晓夫的斗争中败下阵来,失去了部长会议主席的职位。赫鲁晓夫从这里开始了彻底清算斯大林的行动,逐渐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枕边风"让他"中了彩票"赫鲁晓夫生于1894年4月17日,祖父和父亲都是农民,家境贫寒。他在15岁时辍学,到一家德国人开的工厂做钳工,负责  相似文献   

2.
杨奎松 《领导文萃》2013,(12):52-55
毛泽东与莫斯科之间围绕着斯大林的评价问题,究竟分歧何在呢?严格说来,赫鲁晓夫即使在秘密报告当中,也并没有全盘否定斯大林。他开篇即明确肯定了"斯大林在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中,在国内战争中以及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在各国共产党就报告未能对斯大林做出总体的科  相似文献   

3.
现代外交本身,或许可以说它其实就是一种"表演"外交或者"行为艺术"外交.当然,表演得得体与否、艺术高下,要看不同政治家们如何发挥他们的智慧了. 有一种表演,可以称为"领袖战略表演".作为一种政治行为艺术,它通常出于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中某种情势的考虑和战略、谋略、策略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人称“中国奥林匹克先生”的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曾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何振梁老先生的成长之路和体育外交经历,展示了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开拓与发展历程,揭示了体育外交是国际政治斗争在体育战线的反映这一规律。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和奥林匹克运动的蓬勃发展,各国围绕着申办奥运会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无不体现出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何振梁老先生的传记《何振梁:五环之路》一书,围绕北京两次申办奥运会,对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展开的角逐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读者深刻理解体育外交是国际政治斗争的继续有着极大的帮助,令人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5.
《领导文萃》2015,(4):135
近年来,无论是大国外交还是周边外交,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韬光养晦"转向了"有所作为"。由中国外交的实际行为及话语来看,从十八大到今天,中国的大外交战略基本形成。新的外交思路就是"两条腿走路"的大外交:一方面是与美、欧、俄等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另一方面是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连接这两个方面外交的则是"周边外交"。这个大外交战略的核心话语就是和平与发展,在维持和平的基础上求发展,在发  相似文献   

6.
丁隆 《领导文萃》2022,(2):32-37
在阿富汗局势风云突变之际,两千公里外的海湾小国卡塔尔迅速"蹿红",在几乎所有阿富汗相关事务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小国大外交"已成为卡塔尔最重要的标签. 在阿变局中"出尽风头" 此次阿富汗变局前后,卡塔尔调动了大量外交和后勤资源,在两国间搭起"空中桥梁",成为各项撤离行动的"中转枢纽".卡塔尔不仅在美狼狈撤离阿富...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修"和"建"时期,中国显然已不能只是"不"外交,而必须进行"有"外交。无论是"修"还是"建",我们的不变的立场是不接受只占世界人口少数的西方在世界秩序中的主导或控制地位,并致力于世界秩序或全球治理的民主化。"一带一路"的倡议,尤其是"亚投行"建设,凸显了中国外交的转型问题。从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演变的角度来看,中国外交正在进行着历史的"大转型"。那么,如何看待中国外交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演说风格迥然不同。根据曾长期给这两位领导人当英语翻译的维克托·苏霍德列夫的回忆,赫鲁晓夫喜欢脱稿即兴演说,比如他1959年访美时就因为总爱即兴发言而使翻译神经紧张,难以招架。在访问的最后一次演说前,赫鲁晓夫对翻译说:这是总结此次访问的终场戏,我就照本唱吧。没想到他上台刚念了两段就变了卦,他丢开讲  相似文献   

9.
不幸与有幸     
杨学武 《领导文萃》2010,(18):80-82
<正>赫鲁晓夫与戈尔巴乔夫是一对"难兄难弟"——都是非正常下台的原苏共总书记。他们是被政敌赶下台的,赶赫鲁晓夫下台的是勃列日涅夫,赶戈尔巴乔夫下台的是叶利钦。不过,他们下台的遭遇虽然大同小异,但下台之后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0.
<正>"一带一路"的倡议,尤其是"亚投行"建设,凸显了中国外交的转型问题。从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演变的角度来看,中国外交正在进行着历史的"大转型"。那么,如何看待中国外交的转型?"不"外交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我们熟知的中国"不"外交,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到现在也并没有过时。"不干涉""不挑战""不称霸""不带头""不结盟""不附加政治条件""不输出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等,可以列出一个长  相似文献   

11.
赫鲁晓夫此公,被世人评价为“头顶最秃,胆子最大”。他行事喜欢大刀阔斧,线条常常有些粗疏。但在《赫鲁晓夫回忆录》的第三十六章,我却读到了两个字:细腻。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中国梦",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延续以往外交传统同时又推陈出新、亮点纷呈的外交新格局;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设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总体外交节奏从"韬光养晦"走向"奋发有为"。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新理念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  相似文献   

13.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2,(5):135-136
《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新取向》王逸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本书中倡导一种"创造性介入"的外交新理念,无论对于学术讨论还是对于政策决策,都颇有启发。书中主题鲜明、语言生动,寓新鲜深刻的道理于通俗易懂的叙述之间,展示中国外交研  相似文献   

14.
李同成 《领导科学》2003,(13):42-43
1950年,毛泽东访问苏联,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互相支持,在世界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两国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嬗变,由结盟到对抗。其间,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交锋可谓尖锐复杂、惊心动魄,这里面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赫鲁晓夫访华1954年9月,赫鲁晓夫被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随后,他率领苏联庞大的代表团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5周年庆祝活动。10月3日,中苏领导人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最高级会谈。双方谈了战争与和平以及双方的国内形势之后,赫鲁晓夫问毛泽东:“你们对我方还有什么要求吗?…  相似文献   

15.
<正>在整个中国外交实践中,"求同存异"原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指导我国外交实践的重要理论。自从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首次提出"求同存异"原则后,它便成为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分歧的有效方法和指针。  相似文献   

16.
人的记忆力变化无常,在 受到大众传媒的控制时更是如 此。人人都记得"玉米的光荣 史"、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 敲皮鞋、他在马涅日画展上与 画家的冲突。然而在这些表面 上的事实后面隐藏着重要得多 的东西。我想,历史永远不会忘 记赫鲁晓夫揭露"对斯大林个 人崇拜"的行动。的确,他在二 十大的秘密报告中分析太少,  相似文献   

17.
袁灿兴 《领导文萃》2013,(19):82-86
赫鲁晓夫死后,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韦斯在给他雕刻墓碑时,特意将两块黑白石头拼接在一起。墓碑上的黑白折线说出了一个道理,任何人的一生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是黑与白的组合。赫鲁晓夫挑动中苏关系,大肆发展核武器,造成美苏核对峙,威胁世界和平,这是他不足的一面。但赫鲁晓夫消除个人崇拜,为千万人平反,改善民生,这却是值得肯定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8.
廉颇对蔺相如的古怪态度,以及秦国对赵国的前后表现,都说明"将相和"的背后,隐含着赵国两种外交策略的较量。当时,仍存在联秦与抗秦的两种外交思路。  相似文献   

19.
廉颇对蔺相如的古怪态度,以及秦国对赵国的前后表现,都说明"将相和"的背后,隐含着赵国两种外交策略的较量。当时,仍存在联秦与抗秦的两种外交思路。  相似文献   

20.
魔笛 《领导之友》2014,(5):36-37
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即将全面展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作风建设问题,十天之内两次明确提出"三严三实"要求: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3月18日,他在调研指导兰考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