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贾芳菲 《经营管理者》2013,(16):251-251
证据裁判规则是指依据证据认定那件事实的原则。自由心证是一种认定案件事实的方法。自由心证在我国又称内心确信制度,如果法官在证据的审查判断中达到内心深信不疑的程度就谓之"内心确信"。原则对方法总是有一定的规范或限制作用,本文就着重讨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裁判规则与自由心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刘星妤 《经营管理者》2013,(16):240-240
自由心证原则与是证据裁判原则现代诉讼中进行事实认定的两大基本原则,两者相互配合,以实现发现真实的目的。自由心证制度是继神示、法定证据制度之后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三种证据制度,是指证据的取舍及证明力,由法官或陪审团根据自己的理性和良心自由判断,形成确信并依此认定案情的一种证据制度,是法官在作出判决时必须对认定的案件事实形成的内心确信。  相似文献   

3.
自由心证制度是证据制度发展的高级阶段,法官不再受法律的严格限制,而是根据自己的良心和理性自由地认定证据,法官在证据的认定方面享有相当大的"自由",但法官的这种"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自由",法官在自由心证的过程中也有"不自由"的地方,需要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古典自由心证制度。自1808年为法国刑事诉讼法典明确滥觞至今,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有其相对于旧时证据认定制度,即法定证据制度而言优越之处,亦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纰漏与缺陷。该制度中心证不受制约及秘密心证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现今社会中所强调的诉讼经济、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并重以及当事人诉讼权利保护等理念相背离。故,承认此种制度合理之处,在充分发挥法官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制度限制,以及心证公开的强化,便成为了古典自由心证制度走向现代自由心证制度过程中所亟需落实之对象。  相似文献   

5.
证据开示制度是源于荚美法系的一种诉讼制度,旨在实现控辩双方的平等武装和对抗,以实现诉讼公正。近些年,我国学者对证据开示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对证据开示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解也有相互冲突的地方,这对于建立证据开示制度会产生负面影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本文从我国律师法的相关规定着手,分析了证据开示对刑事诉讼的价值,最后论证了我国建立证据开示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证人证言是民事诉讼法定证据形式之一,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作证制度的缺失和证人作证的混乱性,致使证人证言证明效力和采信率低下。现行法律对于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定位强制性而程序非强制性这种不合理的模式,使证人证言作为一种重要的证据形式无法发挥其应然效用。本文界定于对出庭证人证言运作过程中的一些程序性制度的论述和构建,通过建立证人宣誓制度、证人作证回避制度、证人费用保障制度、伪证制裁制度,达到出庭证人作证的规范运作,提升证言的采信率,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证据资源,从而提高诉讼效率和办案质量。  相似文献   

7.
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的内容做了很大的修改,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及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检察官的证明责任等,这次修订是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一次很好的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修订后的证据制度相关内容的实施依然有其自身不易解决的矛盾和困境。如何理性看待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摆在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学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琴 《经营管理者》2014,(16):209-210
"证据开示"与"辩诉交易"是刑事诉讼程序构建中的两个重要因素,证据开示是辩诉交易的保障性因素,是辩诉交易的配套制度。成熟的证据开示制度使辩诉交易有实现其功能价值的可能,辩诉交易也能够推动证据开示的发展。新刑诉法中对证据开示制度的立法尝试为我国建立辩诉交易制度提供了前提保障,域外辩诉交易制度的发展,为我国建立辩诉交易制度提供了经验基础。本文试从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相关理论出发,探讨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和辩诉交易制度的相互影响,从域外辩诉交易制度的经验,以期对我国辩诉交易制度的建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高鹏飞  吴琼 《领导科学》2021,(6):97-100
循证决策指的是遵循证据的决策,但循证决策已出现困境,为此,需构建科学与决策相协同的新型循证决策模式,促进科学证据与决策情境的有机结合。大数据既属于科学的一部分,又是一种重要的决策情境,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政府循证决策即为一种新型模式。新型政府循证决策模式遵循着“数据—证据—政策”的基本逻辑。从数据到证据环节,政府要主动关注特定数据,以数据收集、收据分析、数据检验等过程生成有效证据;从证据到政策环节,政府要将科学证据与价值偏好、社会知识相融合,建立有效证据传导至公共决策的情境化过程,构建公共政策循证决策制度,促进有效证据嵌入公共政策监督,保障公共政策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证据失权制度刚刚建立,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应当在给予当事人平等充分程序保障的功能目标下完善举证时限制度,建立答辩失权制度、完善证据交换制度及法官释明权制度,保障证据失权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何鸣 《决策与信息》2011,(12):35-36
亲属拒证权制度作为证人作证原则的例外,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证据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它具有悠久的传统与深刻的现实基础,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却缺失这一制度。本文试探讨我国传统的亲亲相隐制度和西方国家亲属间拒证特权制度, 在我国将来修改的刑事诉讼制度中确立亲属免证权制度,以期发展、完善我国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导致在民事诉讼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同于传统证据的证据,这类证据往往需要专门的人员运用专门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加以解读。我国的科技证据制度,尤其是民事诉讼方面,相关制度不完善,尚没有单独的科技证据立法,其中民蓼科技证据的取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概括论述了民事科技证据取证概念,并结合我国民事科技证据取证的现状,针对我国的科技证据取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期促进科技证据取证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自认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在各国的民事诉讼法律体系中均有体现。我国在制定《民事诉讼法》时没有涉及自认制度。直至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该规定中对自认制度有了一个框架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现代刑事诉讼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证据适用制度,但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明文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现有的有关非法证据的规定粗糙、零散,缺乏可操作性,致使该规则在司法实践中难以真正贯彻落实。本文将从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出发,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建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刘英团  赵忠林 《决策探索》2005,(3):42-43,78
证据开示是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英国的证据开示制度比较完善,我国现行证据开示制度存在缺陷,民主执行才能体现法律公正  相似文献   

16.
何晓颖 《经营管理者》2009,(20):140-140
证据契约,指平等的当事人之间就正在进行的或将来可能发生的诉讼之事实确定方法所达成的,旨在直接或间接产生诉讼法上效果的合意。我国存在证据合意的规定,但尚未建立起证据契约制度,在我国构建证据契约制度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证据交换是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产物,是为了能够在正式开庭审理前整理案件的争议证据和争议焦点,保障当事人双方的对抗平衡,进一步提高诉讼效率而建立的一项制度。本文从证据交换制度的不足和如何进行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不足具体体现在法律地位不明确、我国证据交换制度缺乏配套措施等方面,而进行完善则要从应制定强制性规定、应适应我国国情、应完善交换方式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叶桃 《经营管理者》2009,(22):283-283
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存在证据立法不完善、证据规则不健全、证人作证规则不合理、人权保障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从充实证据规则立法、完善刑事证据规则、合理建构证人作证制度、加强人权的立法保障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9.
证据是整个民事诉讼活动的核心。是法院认定事实,据以裁判的基础。但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一直对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收集证据问题关注不够。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权利得不到程序性保障,相关的配套制度很不健全,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证据收集权无从实现。本文将在解析现阶段我国民事诉讼中有关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相关规定和明确保障当事人收集证据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我国完善民事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证人证言是司法活动中最早使用的证据,也是现代诉讼中常见而重要的证据。但是,在任何一个国家影响证人制度的因素都是存在的,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的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我国的证人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的步伐,诉讼法中对证人制度的规定过于简单。本文从我国审判实践出发,对证人证言的证明力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从规范证人证言的证据能力和对证人制度进行加强;并针对提高我国证人证言的证明力不足的现状提出了现实的解决方法,旨在对我国证人证言这一制度进行分析,促进这一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