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华民族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的合理性,就在于与时偕行的社会历史发展中,以其伦理精神价值的具体合理性适应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的需要。中华伦理范畴在和合学"竖观"、"横观"、"合观"的视野下,其逻辑的结构性,思维的整体性,形态的动静性,历时同时态的融合性,内涵的生生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道德行为规范的价值合理性也得到了完善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理论和实践表明,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伦理道德文化。这种积淀深厚、传承久远的伦理道德文化,讲究道德修养,推崇忠信仁义。反对不忠不义之举。而深受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浸润的中国古典小说,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3.
保安族伦理道德初探——西北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研究之三●唐蓓白鲸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以伦理道德作为立国立家立业的根本。这一传统的延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社会风俗来维护的。本文试图通过社会风俗这面镜子,对保安族的伦理道德在其风俗文化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初次探索,力图...  相似文献   

4.
回族传统道德文化的形成融入了儒家传统思想中的伦理道德观和本民族的传统道德思想,但最主要的渊源当为伊斯兰教伦理道德观。伊斯兰教伦理道德对回族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它表现在回族传统道德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伦理道德和生态道德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试论主体间性的和谐伦理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桂韩 《理论界》2007,1(5):166-167
主体间性在伦理道德观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是对主体性思想的反思。综观中西伦理道德观的历史演进,曾经都蕴含着主体间性的思想。当前,构建主体间性的伦理道德观,有助于克服纯粹主体性思想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白鸽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0):84-85
河洛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的首善之区,在伦理道德建设方面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河洛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惠及后世。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讲求的是上下、尊卑、长幼有序,推崇的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悌等,其目的是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而这一切正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传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富具本民族特色的优秀伦理道德传统。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只要有相当数量的华人在其间生息、劳作、繁衍,就可以看到这些优秀的中国伦理道德传统在社会中产生的深刻影响和巨大作用。不少推崇“个人价值本位”和“自我中心意识”观念的西方国家,在普遍感受到人情淡薄、家庭危机的孤独寂寞滋味后,都羡慕与效仿起中国人那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家庭关系。在美国这样一个典型的西方国家,近年来也发生了不少有趣的现象:一些已经移居在外,另立门户的子女,又偕妻携子搬回父母身边,重新组织起一个敬老爱幼、四世同堂的和睦家庭。可见中华民族的优秀伦理道德传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同时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因此,研究与探讨中华民族优秀的伦理道德传统形成的原因,对发扬和光大这些优秀传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伦理道德观,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伦理道德思想和准则,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上建构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明观,包括文明化成天下、言立而文明、文明循礼而兴、文明以伦理为荣、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伟大、文明决定国运等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的文明观与中华文明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中华民族的文明观是中华文明得以创造的思想和理论条件,对中华文明的建构和发展发挥着思想和理论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中华文明的建构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观得以形成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正是有中华文明不断演进的历史和现实支撑,中华民族的文明观才能形成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其哲学根源,这种哲学的思想指导着一定的文化发展和更新。医学的哲学原理遵循的是中华民族经典哲学《易经》,它不但从动态整体角度上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也对"医德"提出了最"厚"的最根本的基础确认。所以从医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在受到一定经济利益巨大冲击时,我们医者一定要心无旁笃、医者仁心,通过自律意识,遵守医学伦理道德,培养高尚医德。  相似文献   

11.
何明  吴晓 《文史哲》2007,(3):29-34
从实践出发,就是把社会生活的实际运行过程作为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并使之贯穿于学术研究的始终。艺术人类学把从实践出发作为学科的学术价值取向,既承续了其母体学科文化人类学的学术传统,又确定了与文艺学、美学、艺术学等以艺术和审美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相区别的学科边界,从而赋予艺术人类学作为文化人类学的新兴子学科或独立性的交叉学科的建构具有了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而开启出生活世界的艺术和审美活动的新视域,在艺术和审美研究领域拓展出以田野民族志为基本方法和以人们在生活中的艺术创作和接受行为为焦点、以由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结构所构成并对人及其行为具有形塑作用的场域为坐标、以由社会制度或社会规定性逐渐内化到人的身体之中而形成的并具有不断吸纳特定场域中新的社会规定性以调整与重构自身和实践对象的惯习研究为指归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中的“形而上学”,是一种与辩证法相对立的、错误的乃至反动的思维方式,是一切“左”、右倾错误思想和政策失误的方法论根源。这种认识并不符合恩格斯的本意,是对“形而上学”片面的“错认”。实际上,作为宇宙观的“形而上学”与作为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是不同的,作为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是辩证思维不可或缺的基础。它不仅在近代西方发挥了革命性的进步作用,而且在今日中国的市场化、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丁鼎 《齐鲁学刊》2001,(5):5-10
所谓“服术有六”,即是指“亲亲”、“尊尊”、“名”、“出入”、“长幼”、“从服”等六条制服 原则。这六条制服原则是《礼记·大传》从周代丧服制度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在这六条“服术”中, “亲亲”与“尊尊”是纲领性的两务基本原则,所体现的是周代宗法制度的精神。而所谓“名”、“出 入”、“长幼”、“从服”等其他四条“服术”实质上是从“亲亲、“尊尊”这两条基本厚则派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城乡低保制度衔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加快,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问题被提上日程。目前,城乡低保在法律建设、保障范围和保障标准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妨碍着制度衔接。加快城乡低保制度衔接,需要尽快构建一体化的城乡低保法律体系和低保组织机构;需要统筹城乡低保资金,以逐步实现城乡保障范围和保障标准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家麦尔维尔与德国哲学家尼采处于不同的时空与国度,二人的生命没有有形的交集。但是,二人在生活际遇、诗哲气质、艺术追求以及哲学思考上有诸多的共振点,这使得二人的思想穿越时空,产生了心灵共振和精神相遇。麦尔维尔在19世纪50年代的小说创作无意识地成为了尼采酒神精神的文学再现。  相似文献   

16.
实现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理念和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性转变,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医学教育强国,是医学院校的神圣使命。全面改革高等医学教育,必须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载体,以学风建设为根本,以科学管理为保障,以教学研究为平台。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与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的有机结合。毛泽东伦理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以“五爱”为具体行为规范,以革命功利主义为评价标准,以做“五种人”为道德目标。毛泽东伦理思想是一本历久弥新的人生教科书,在今天仍具有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民办高校的发展路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的透视,提出民办高校的发展要以提高办学质量为出发点,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突破点,以培养技能为生长点,以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为立足点,以坚持多样化办学为关键点,以坚持滚动发展为着力点,以公平对待、鼓励竞争为支撑点,以建立科学的评估与督导制度为切入点。在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单位需要、个人需要的有机统一中,确定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中的位置,寻求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象似性理论的主要原则(映像象似、拟象象似和隐喻象似等)在新闻标题的句子结构、修辞、字体、排版等方面都有体现。运用象似性理论分析新闻标题,有助于帮助读者理解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挖掘更多新闻背后隐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同处于亚洲东部,中国隋、初唐和朝鲜半岛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时代后期以及日本的推古天皇、天智天皇朝代①大致处于人类历史的同一时期,当时三个国家都有佛教。佛教之间既存在密切的联系以及相同之处,又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密切的联系和相同之处主要在于佛教的传播和相互间的影响,截然不同的特点则主要表现在佛教在各自国家不同的影响和地位。而在朝鲜半岛和日本,佛教虽然刚刚传入,却形成了政治佛教、国家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