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授会是大学中的学者团体组织,它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大学的起源时期.在千余年的大学发展史中,教授会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大学的早期,它以行会组织的方式领导大学的自治管理;在漫长的发展期,它铸就了大学“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坚定地捍卫着学术自由的权力;在现代大学中,它的功能在“共治结构”下进一步专门化,但依然不可或缺,举足轻重.教授会是大学中最古老的机构,它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以及学术生活的天然践行者与捍卫者.  相似文献   

2.
辽大学人     
石庆环教授女,1958年12月生于吉林双辽。历史学博士。曾执教于黑龙江大学历史系和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美国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世界现当代史和美国政治制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7—1998年度,获得美国基督教亚洲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的资助,在美国奥古斯塔那学院进行“中西官僚政治比较”的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3.
“教授治校”是西方大学的一种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它形成于中世纪大学,在近千年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教授治校的形式和程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但其基本内涵没有变,这是大学的本质特性决定的。现代大学对教授治校传统的“弱化”甚至“异化”现象亟须我们把握教授治校的实质内涵,分析其存在、变革的合法性和现实局限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现代大学中继承这一传统。  相似文献   

4.
从19世纪后期美国教育学科初建之始,“教育是一门科学吗?”的追问就如影随形。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半个世纪的时段内,这样的争议经历了四个阶段。师范时代对“教育科学”的可能性饱含热望,但“热情多于理智”;初入大学,教育科学在教育学教授努力论证的同时,遭遇着大学其他学术领域的普遍质疑,以及面临着来自观念、地域、性别和现实中的种种问题;在大学站稳脚跟后,争议的高潮来自教育研究者内部的争锋,历经多样化的“科学”探索和竞争;20年代后,随着美国大学中的教育专业学院的普遍建立,适应教育市场的实证量化研究成为教育科学的显性表征。这是美国的哲学传统、时代潮流、文化价值和知识政治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没有永远的“完胜者”,关于教育学科学性的质疑和争论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其实未见消停。这是教育研究及教育知识的特性使然,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继续走向成熟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如果一个中国学生要去美国留学,他可以通过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的网站(www.chea.ort)来查询他准备要去的那所学校是否经过了认证,和这所学校的认证是由谁来颁发的。在美国,注册一所大学非常容易,但只有通过教育权威部门认证的才是主流教育。”来自美国卡塔尔大学和新英格兰高等院校和中学协会的高级访问学者艾米·莱兹伯格博士不久前在位于北京京广大厦的美国教育交流中心向媒体介绍美国高校的认证制度时这样说。美国政府不直接负责对大学的认证按照美国宪法,政府不能直接控制和管理高校,对高院校的管理权在各地州政府。美国政…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在企业管理的行为理论中有“X理论”和“Y理论”,这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麦格雷戈(DouglasMcgregor)教授提出的,它的基点是对人的本性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假设。此后,加州大学的美籍日高教授威廉·大内又创立了所谓的“Z理论”。大内通过对美、日两国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发现日本的管理模式在提高效率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他把揉合了日本管理模式经验的美国成功企业称为“Z型”企业。欧风东渐以来,人们往往把美国的经验奉为至尊,而对东方文明妄自菲薄。其实,作为希腊精神产物的西方文明,在目前已达饱和状态,一些西…  相似文献   

7.
“班门弄斧”,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是对不自量力的“拙匠”的讪笑。但你可曾听过“弄斧必到班门”这句话?这句话是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说的,是他的为学心得。当时,他接到西德、法国、荷兰、美国、加拿大……的许多所大学邀请前往讲学。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在新旧知识之间搭桥铺路。美国语言学家Pearson和Johnson认为阅读理解是“一个沟通新旧知识的过程”。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国家英语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心DavidNunan教授给阅读理解所下的定义是“一个利用文字提示和背景知识领会文章意义的过程”。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Grabe教授亦认为“阅读理解是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读者不仅要利用上下文的线索,还必须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这些论说虽措词不同,但都突出了读者原有的知识在阅读理解中所起的极端重要的作用。如果读者在所阅读的文章中找不到“已知数”的…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清华的“教授治校”制度在大学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我国近代高教史的遗产,对当前教授组织参与大学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民国时期清华的教授治校制度以及教授会这一“教授治校”的基础性组织,总结了其组织特征;简要分析了当前大学教授委员会的实施现状;并对历史与当下两种教授会制度做了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冯国川 《可乐》2010,(5):16-16
枯燥无味的哲学课是大学生活中最难挨的。主张无神论的教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地讲着无趣的哲学概念,下面的学生们“嗡嗡”一片,没一个答理他。教授不由得怒火中烧,打算给这帮不知学问为何物的学生一点颜色看看。  相似文献   

11.
北洋政府时期,作为民国时期教授治校制度保障的大学评议会制度历经三次教育立法嬗变:1912年,《大学令》公布,标志着大学评议会制度的立法确立,评议会成为大学最高权力机构; 1917年,《修正大学令》颁布,教授会废止,原教授会之部分职权划归至评议会,评议会职权得以进一步扩大; 1924年,《国立大学校条例》颁布,教授会恢复,新增董事会,评议会最高权力机构的地位遭到了董事会的挑战。然而,大学评议会三次立法演变的背后,是教授治校的终极诉求以及政府教育立法制度局限下教授治校的实现之困。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一群国外学生在的博士入学考试中名列前茅,使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大吃一惊。这些神童不是美国人,这并不奇怪;亚洲和其他地方的学生在美国的读书成绩总是超过别人。斯坦福管理人员说,吃惊的是这些名列前茅的学生大多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同一所学校:伊朗的谢里夫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13.
千万别以为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在美国人们通常称它为“MIT”)的学生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这所1861年建校,原名“波士顿理工”的学府中,有全美国最会搞笑胡闹的学生们。全美国只有两所大学的校方公开承认:他们容忍学生们的恶作剧——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两所美国较  相似文献   

14.
美将出现「知识型经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管理科学系管理学者教授威廉·哈拉尔最近发表文章认为,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2000—2010)中,随着实行自动化,所需要的蓝领工人和服务人员的数目减少,在美国很可能出现“知识型经济”。在未来一二十年内,蓝...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大学日益成为社会文化的中心,承担着愈来愈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履行使命的过程中,大学校长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基于现代大学的特殊性,大学校长角色应该是一个面对各种不同需求主体的调解者。应该了解大学组织内外各种群体及个人对大学的需求与期望,要善于在学生、教师、董事会、教授会等各种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及大学内部与外部之间进行协调平衡。调解者角色对大学校长实现成功领导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历经20多年的发展,在管理水平上已经有了巨大进步,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当前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借鉴美国的。由于中、美两国在文化上的较大差异.一些在美国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到中国后便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阻碍了管理效能的正常发挥。从文化角度考虑,我国企业更应大力借鉴与我国文化较为接近的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同时辅以其他国家的优秀管理经验,这对我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都将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伴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名词。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校长对此有自己独特的一番诠释。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全球性大学,还有其他更深刻的含义。 今年是耶鲁大学建校三百周年。我们选择率团访华来纪念这一历史时刻,我们的代表团由多位教授、管理人员和一位学校董事会成员组成。尽管我曾代表耶鲁大学作过多次国际访问。但这次是我第一次率领人员如此众多和成员如此有名的代表团出访。这么做,是因为耶鲁大学与贵国有着长久的历史渊源,中国对我们学校的未来至关重要。 了解中国并与中国人民、中国机构发展关系对我们…  相似文献   

18.
跨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政治管理模式的转变。奠定传统治道基础的《论语》,对中国政治管理模式影响至深。本文从现代政治管理学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尽管孔子治国思想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人治主义色彩,但其中仍不乏现代政治管理模式的生长点:其一是“德治”中蕴涵的人道管理观念;其二是“礼制”中包含的制度化权力机制;其三是“正名”中体现的合法性权威原理;其四是“中庸”里孕育的有限性政府行动原则。  相似文献   

19.
李斐英是西南交通大学校史上第三位中国教授,也是第一位讲授英文兼社会科学课程的中国教授。作为“交大五老”之一,他所具备的学术学养、教学能力与风格与其早年在美国求学的经历有密切关联。1906年,李斐英赴美求学;1908年,在纽约州罗切斯特东部高中完成大学入学预修课程的学习后,就读于罗切斯特大学化学专业;1910年,转入雪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专业攻读本科三、四年级;1912年,通过雪城大学毕业论文答辩,获哲学学士学位。李斐英在美求学历时6年,所学专业及课程使他具备了深厚的学术素养和精深的语言学识,并为他在西南交通大学卓越的学术事业和教学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美国经济学会机关刊物《美国经济评论》1961年3月号发表了该会1960年度主席、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许尔茲(Theodore w.Schultz)在美国经济学会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题为“对人的投资”的主席演讲。之后,《美国经济评论》1961年12月号又发表了堪萨斯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雪弗(Harry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