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文化对龙的传人的影响是久远而深刻的。我是一名风筝爱好者,已是90岁高龄了,尽管鬓发已经花白,但精神矍铄,步履稳健,思路清晰,肤色红润,几十年放飞风筝的实践使我受益匪浅。我酷爱风筝,健康也得益于风筝。归纳起来,放飞风筝对身体的健康有如下益处。风筝与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人类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种本能,宋代李石云“: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仰视,可泄内热”。的确,放飞风筝,动形体,畅气血,集运动健身于一体。在宽阔的广场郊外,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清新空气,仰首远视,彩云无际“,鸟儿”飞翔,凝神专注,牵线…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风筝爱好者,今年已是八十岁高龄了。每当春天唤醒了大地,也唤来了天上的风筝。风筝把孩子们的幻想系上了蓝天,我的思绪也飞回了童年…… 嫩嫩的竹枝,细细的麻绳,薄薄的藤片,轻轻的彩绸,拴着我孩提的欢乐。我从小酷爱风筝,自幼就开始学习扎制风筝,我的业余时间,几乎全花在风筝上,不惜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有时制作风筝,一天就长达十几个小时,真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蚊龙、蜈蚣、老鹰、蝴蝶等造型各异的风筝陆续在我的手中诞生了,当我看  相似文献   

3.
似乎悲哀指示了庐隐的一切。她曾说:“我无作则已,有所作必皆凄苦哀凉之音。”悲哀,象血液,流贯于庐隐的整个创作,她自称是“悲哀的叹美者”。 庐隐在回顾自己的创作动机时说过:“有时是为了回顾既往的生命伤痕,不知不觉发生感喟与悲叹的呼声;……有时为了一种同情而悲哭而狂呼……”。她始终没有摇脱悲哀的氛围,在人生的愁河恨海里,“负着悲哀的重担,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尽头”,无怪乎被冠以“感伤派女作家”的  相似文献   

4.
《风筝》为鲁迅《野草》中重要篇目 ,反映出作者当时既向往“春天” ,又感到无可把握的复杂情感 ,以“风筝”为描述对象 ,形成了精奇独特的艺术构思 ,抒情性是诗歌语言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放风筝     
今天是周末,妈妈带我到乡下的麦田边放风筝。我放的是一只“奥特曼”风筝。妈妈先帮我把风筝放到了天上。我牵着风筝线跑了一会儿,风筝飞得时高时低,有时它还想往下落。我赶紧拉手中的线,它又飞了上去。风筝越飞越高,我放了一次又一次的风筝线。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在《论艺术》中指出:“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语所表达的形象来传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种同样的感觉一一这就是艺术活动.”巴金的创作活动与托尔斯泰的论述是相吻合的.巴金是在感受和体验了各种悲哀而难以排适之后才开始创作的,所以,他首先是悲哀的体验者;他又认为自己的创作是倾诉人类的悲哀和自己的悲哀,所以他又是悲哀的表现者.听听他自己的表白:“我虽不能苦人类之所苦,而我却是以人类之悲为自己之悲的,我底心里燃烧着、种永远不能熄灭…  相似文献   

7.
放飞理想     
今天,老师讲《理想的翅膀》一课,讲的是小朋友们放飞风筝的事。读完课文后,老师笑眯眯地问:“你们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李倩首先站起来说:“我想当一名护士,所以要做一个红十字风筝。”陈锐没等李倩说完,急急地说:“2008年奥运会很快就到了,我要做一个五环旗风筝迎奥运。”刘欢也不甘示弱,他站得高高的,说:“我要做—个乌龟风筝。”同学们一听,哄地一下笑起来。老师问:“你为什么要做乌龟风筝呢?”刘欢说:“因为乌龟个子小,爬得又慢,它很难看清周围的世界。我要让它飞到天上,把我们祖国的大…  相似文献   

8.
风筝与乌鸦     
孙悦  高睿宁 《新少年》2022,(Z2):46-49
<正>春天的风,呼啦啦地刮起来。一夜之间,树被刮绿了,小草被刮绿了,湖水被刮绿了。万物叽叽喳喳地苏醒,虫儿们钻出地面,四下里张望,鸟儿们欢快地鸣叫,在空中飞高飞低。一切都充满了笑意。一只风筝在傍晚的春风里起飞。它是只非常年轻的风筝,浑身还带着缕缕浆糊的清新和竹枝的幽香。这是它的第一次飞行,它既期待,又紧张。风筝给自己打气:“别怕,深呼吸,你是风筝,你天生就会飞。”风筝感觉有一股力量正连推带顶地把自己托起来,越托越高,它很想喊“嘿,悠着点儿”,可是又把话咽了回去。  相似文献   

9.
(一) “想象是风筝,而现实是手中的线,放得好,风筝便会飞起来。”“那么风是灵感?”“当然!”这是诗人艾青和法国女翻译家的一段有趣的对话。艾青把创作构思活动比作放风筝,说风筝的原动力——风是灵感,肯定了灵感的存在和对文艺创作的重要作用。艾青说他的《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就是在狱中因一次偶然的灵感式触发“一口气写下来”的。郭沫若也曾这样叙述灵感对他的袭击:“《凤凰涅槃》那首长诗是在一天之中分两个时期写出来的。上半天在学校课堂里听讲的时候,突然有诗意袭来,便在抄本上  相似文献   

10.
我们老两口儿都是“风筝迷”,酷爱风筝、爱放风筝、爱扎制风筝、爱收藏风筝……十几年来,不仅扎制风筝和放飞风筝技术提高了,而且身体也健康了。放风筝是一种娱乐与健身相结合的活动,当风筝在天空展翅飞舞时,会使人顿感心旷神怡。这种乐观的情绪,可将任何忧虑烦恼之事,随着风筝高飞,全部置之九霄云外,这种精神上的愉快,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和推迟衰老,促进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扎制风筝用手又用脑。常言道:“脑是手之师、手动而用脑,脑子是个宝,愈用愈不老。”确实是这个道理。医学家认为:多用脑可延缓脑功能的衰退,…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印象中,春天一直都只和温情脉脉的“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有关,但2006年的春天却大大改变了我的这种感觉,一个叫“二月丫头”的温州女孩以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席卷网络,虽然她的名字以二月为前缀,但那种迅雷不及的狂飙突进却全无春天的温婉可言。作为她的朋友,我甚至到现在都有些回不过神来,当许多媒体试图通过我和“二月丫头”联系采访,一些企业希望我替他们游说请“二月丫头”代言形象的时候,我常常会有一种超现实的荒诞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风筝》中有几处语病,提出来和语文教学工作者商量。 一、“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愤怒”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应在其后加“于”,意思是“对他的瞒了我的眼睛……感到愤怒”。 二、“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按文意应是“对我的惩罚”,不能省略“对”字。  相似文献   

13.
正孩提时我喜欢风筝,用压岁钱买了一只沙燕风筝,但一次也没放起来,见别人的风筝飞上天空,好不羡慕。而立之年的我,常领着女儿去天安门广场看别人放风筝,广场上的风筝各式各样。超大型风筝由几名壮汉操纵,微小型风筝只见老叟手牵细线,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看别人放风筝,成了我的一种乐趣。离休以后,我对风筝仍怀"旧情",拜师求艺学会制作沙燕风筝。如今,做风筝和放风筝已成我生活中最  相似文献   

14.
成功的喜悦     
星期天,我和好朋友于巍然来到莘庄公园的大草坪(pīng)上放风筝。我们去小卖部买了一个飞机风筝,缠上线“,飞机”准备起飞了!于巍然不断地放线,而我拿着“飞机”向前一阵猛冲,把“飞机”送上了蓝天。可好景不长,“飞机”刚上天就摇摇晃晃,俯冲下来,在“跑道”上“坠毁”了。我们赶紧来到“事发地点”,给“飞机”做了认真的检查,把损坏的机翼用单面胶修补好。在于巍然的提议下,买了一个工具盒,为飞机装上了发动机,按上电池,打开开关……飞机风筝变成了电动飞机风筝!我拿着线卷,于巍然拿着飞机风筝,我们互相对视了一眼,信心满满地打了一个“V…  相似文献   

15.
司德珍  刚子 《新少年》2024,(3):38-39
<正>每次读到清代诗人高鼎的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总会不自觉地想起童年放风筝的时光,以及那开在风筝上的花朵。小时候,我生活在乡下。每到草长莺飞的季节,村里的孩子们就相约一起去放风筝。那时候的日子过得清贫,谁家也没有闲钱买风筝,况且村里的小卖部也没有这种新奇玩意儿。我们都是自己动手扎风筝。几根细柳枝搭建成骨架,糊上旧报纸,再系上麻线,就是一个粗糙简陋的风筝了。当时,若谁能拥有一只成品风筝,那一定是全村孩子羡慕的焦点。而我,有幸成了第一个拥有成品风筝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放风筝     
阳光明媚,和风徐徐,正是放风筝的好日子。 嘿,天空中花花绿绿,样式各异的风筝可真多,令人眼花缭乱。美丽的“小金鱼”,像在水里悠闲地游来游去。身着长裙的“仙女”,在微风吹动下翩翩起舞。最惹人喜爱的就是那只“鸽子”,飞得最高,身子雪白雪白的,好像还听到它“咕噜咕噜”叫呢。 看着这么多风筝在空中“大显身手”,我多么希望自己的“蜻蜓”也快快地飞上蓝天呀!我牵着蜻蜓往前跑。我一边跑,一边放线,风筝开始飞起来了,起先它在低低地盘旋。这时我心里不住地念叨:蜻蜓,你可千万要争光呀。可是,它没升多高,就晃晃悠悠地向下栽。弟弟急得…  相似文献   

17.
唉,不美丽的女孩真是一种悲哀! 学校来了贵宾,不美丽的我想站在欢迎队伍前排的权利总是被无情地剥夺;班里搞春游,男孩子们纷纷为美丽的女孩背包,而不美的我只能呆在车尾最后一排的座位上,乖乖地抱着一大堆东西,备受冷落;美丽的女孩子发脾气别人会说“发发嗲”“撒撒娇”,可爱得很,而不美的我发脾气只会被嘲讽是“丑八怪作怪”……[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伪娘”是选秀节目的悲哀 【声音】 “眼下少数选秀类节目将畸形审美作为一大卖点,甚至出现了扮成大老爷们的女选手、宛如美少女的男选手,这是选秀节目的悲哀。”——今年的“快男”海选出现了一批“伪娘”选手,引起广泛关注。《中国达人秀》总导演金磊对此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19.
最后的底线     
陆勇强 《社区》2002,(8):25-25
许多年前,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一圈美丽的石墙围起的院子里,一个小男孩在放一只精致的风筝。男孩努力地使风筝飞了起来,可刚飞出了石墙,便被墙边的一根槐树枝拦住了。男孩喊来爸爸、拿了一架梯子。就在爸爸要爬上梯子时,男孩自告奋勇地说:“爸爸,让我来!”爸爸望了望满脸稚气的儿子,思忖了片刻,答应了儿子的请求。然后看着儿子像猴子一般顺着梯子爬上了墙,解开了缠绕在树枝上的风筝线,一张脸笑得跟阳光一样灿烂。男孩原想顺着梯子下来,可站在石墙上的他突然有了一种冲动:“爸爸,我从石墙上跳下去,你能接住我吗?”爸爸看着站在光晕里的儿子,…  相似文献   

20.
新华 《今日南国》2008,(19):6-7
“风筝女孩”朱巧妍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一个小女孩的出现让整场演出增添了童趣和浪漫。她就是那个放着风筝从“星星鸟巢”上空缓缓飞过的小姑娘朱巧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