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梁启超所著《李鸿章》一书,归纳分析梁启超对李鸿章的看法。梁认为李鸿章是"真将将之才"的兵家,是"为时势所造"的洋务"英雄",是"应龙入井"的外交家;认为把晚清近四十年来之失政"皆归于李之一人",将"怨毒集于李之一身"是不公道的。梁与李"政治上为公敌",然能以公平之心为史,所述凿凿,所论淳淳,为今天评价李鸿章提供了一个值得认真审视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雷颐 《社区》2008,(14):41-42
虽然李鸿章在戊戌政治风云中能自保平安,但他的观点、态度悉为慈禧所知,戊戌政变后他自然不可能再获重用。不仅如此,他还受到了变相惩罚。  相似文献   

3.
周馥在治水、兴工、办学、外交等方面均有成绩,为淮系集团中颇有建树和影响的人物。这固然与他个人的修养、胆识、才干有关,但与李鸿章的识才和重用是分不开的。周馥入李鸿章幕府,改变了其一生的命运。两人能够结成如此密切长久之关系,一方面周馥为了报答李鸿章的知遇之恩,同时依附李鸿章以图发展,另一方面李鸿章欣赏周馥的办事能力,同时希望依靠同乡关系互为依靠庇护以巩固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用其所长,略其所短,受到众多人才的衷心拥护,形成了可观的凝聚力,使他能够镇压太平军、捻军,组建海军,办理晚清一系列新政,官至大学士。但是,他因为爱护人才,又常常连他们的缺点、错误也予以包庇,以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久而久之,使所部纪律荡然无存,终于导致了失败,又使他自食其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合肥李鸿章家族以慎所公为许改李姓之始祖,繁衍生息数百年,至今已有第十四世传人。从李文安(李鸿章父)举进士入宦开始发迹,至李鸿章兄弟尤其是李鸿章的统军爵相而达到鼎盛。其宗风之醇,人材之萃,家业之隆,门第之荣,堪称"晚清豪门"、"江淮巨族"。  相似文献   

6.
吕麦 《社区》2014,(29):44-44
清朝时,内宫太监李莲英仗着主子慈禧的宠爱,权倾朝野,飞扬跋扈。人人都像敬神似的,对他又敬又畏。而身居高位的李鸿章,却对这个阉人不感冒,时不时地还对李大总管冷嘲热讽一番。因此,虽然李总管和李中堂三百年前是一家,但两人总是冷脸相向,各自为政。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的国防观包括建立近代化的军队 ;重海防 ,兼及塞防 ;国防建设依赖经济的发展。这些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自强御侮及以其向西方学习为指针 ,体现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崭新国防价值观。但其国防观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李鸿章面对史无前例的“变局”和“强敌”,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试图通过“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争取实现自强的安定环境,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他赋予传统的“以夷制夷”以新的内涵,大胆地利用国际均势主义、利用矛盾,为中国赢得了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的相对和平,这是应当肯定的。清末自强运动失败,李鸿章的外交政策亦随之破产,其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中国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的远因是朝鲜问题,而李鸿章正是负责该问题的重要官员.本文在于考察李鸿章对于朝鲜问题所采取的立场及政策,并分析中国在朝鲜问题上败于日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一个是晚清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军政大臣,一个是英国来华的传教士。透析两者的关系,可以了解近代传教士对晚清历史产生的影响,从而为我们了解近代历史提供另一视角。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迅速加深和自然经济的日趋解体,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已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课题。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经营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举办洋务事业时间最长、经营项目最多、花费心血也最多的李鸿章,无疑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最有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在晚清政坛上沉浮近40年,总揽清廷内政、外交,军事大权20余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引人瞩目的人物.尽管他去世已有100多年了,但史学界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正是由于李鸿章的复杂性和争议性,所以对他的评价、研究也涉及到方方面面:洋务、外交、战争、思想及其是否爱国等等.  相似文献   

13.
清末重臣李鸿章与教育改革家吴汝纶亦师亦友30年,风雨沧桑,患难扶持.二人知遇知交,似水如酒.<李文忠公全书>的编篡,又经历了怎样的缘由、风波?通过历史回顾将给你一个昭示.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是清政府海防建设的主要领导人和实践者。在与列强打交道过程中 ,觉察到日本的侵略野心 ,构思出以防日为主的水陆防御体系的海防思想 ,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海防实践 ,其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5.
晚清重臣李鸿章19世纪后半期长期把持朝政,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关键人物之一.由著名学者顾廷龙、戴逸先生担任主编的新编(李鸿章全集),是列入国家古籍整理重点项目、国家清史基础工程大型文献整理项目.历时15年,经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发行,这是一项规模宏大、收集完备的大型文献的编辑出版工程.详细披露该书的资料收集、整理编纂的过程,探究其学术价值.对于深入研究重要历史人物李鸿章以及他所身处的中国近代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实事求是的学术影响,也将会对进一步拓展性研究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是我国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以发展近代工业为内容的洋务运动,其直接目的是希冀以西方的“坚船利炮”来巩固清朝的统治,但在间接上发展了中国的资本主义,为中华的振兴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该文以李鸿章在铁路建设上所作的贡献,试图分析李鸿章与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中国铁路的建设和李鸿章有着紧密的联系,李鸿章是中国铁路的奠基者和实际组织者。李鸿章在对待民族资本的问题上基于一种客现现实的解决办法,为中国铁路的兴起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中德军火贸易中,李鸿章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了促使清政府购买更多的德国军火,德国政府想方设法讨得李鸿章的欢心。在李鸿章的积极推动下,清政府向德国购买了火炮、军舰、枪支弹药等大批军火。在向德国购买大批军火的同时,李鸿章派遣了第一批中国留学生到德国去学习军事,并聘请德国专家到中国来担任教习,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促进了清朝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起用了买办出身的唐廷枢经营管理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李鸿章知人善任,唐廷枢务实负责,二人相得益彰,为中国早期工业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李鸿章在与列强打交道过程中 ,觉察到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及潜在的威胁 ,构思出以防日为主的水陆防御体系的海防思想 ,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海防建设。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 ,李鸿章却执行了与自己海防思想和海防建设相悖的保守战略 ,放弃制海权使中国处于被动挨打地位 ,从而导致战争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20.
作为北洋舰队的创始人,李鸿章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终于于1888年建成了位居世界第四位的海军舰队,使北洋防区实现了近代化。他忠于朝廷,但同时也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多灾多难、备受凌辱的国家中任国家重臣,他竭尽所能,却因多方原因最终亲手葬送了北洋舰队。客观而全面地分析李鸿章的海防思想与经营北洋舰队的功过,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