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委会服务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委会,其核心职能应该是为村民利益服务,包括维权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和公共服务。我国村委会服务功能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利益矛盾和冲突、制度和体制的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贫弱以及村委会成员和村民素质相对较低。增强村委会服务功能是实现农村善治的关键,增强村委会服务功能的路径主要有:理顺利益关系,强化村委会“服务”取向;完善自治制度,规范村委会“服务”行为;发展集体经济,提升村委会“服务”能力;提高村民素质,营造村委会“服务”氛围;重视村官培训,增强村委会“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2.
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衔接的现存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在村民自治的运作中,还存在着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衔接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仍把村委会看成自己推行政令的下属机构;村委会不愿接受乡镇政府的指导。其原因是,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权力范围划分不明确,乡村干部人事制度不完善,国家与集体、个人的具体利益不完全一致。要有效地衔接,应该提高干部对村民自治的认识完善有关村民自治的制度,精减乡镇的机构和人员。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区建设在各地的推进使村委会处境变得尴尬,一方面,村委会面临职能不断扩大,规模日益缩小,资源严重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新兴社区组织不断涌现,作用日益凸显.在不同模式的社区建设进程中村委会职能普遍发生变化,有的出现收缩,有的得以扩张,还有的发生转向.但农村社区的建立不是村民自治制度的根本变革,而是在坚持村民自治基础上的创新.应通过完善村委会职能立法,协调村委会与社区组织的关系,发挥乡镇政府的指导功能等手段,优化村委会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乡村关系冲突现象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包括《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内的一系列成文法律都已确认了村委会的自治性质 ,并规定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工作上的指导与被指导、协助与被协助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确认和维持无疑是村民自治正常、规范运作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但现实中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 (简称乡村关系 )又存在着不规范、不协调甚至相冲突的一面 ,严重制约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和乡镇行政职能的有效履行。本文拟在对若干乡村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着重概括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关系冲突的主要表现 ,并对其成因进行剖析。乡村关系冲突的主要表现乡村…  相似文献   

5.
就取消农业税后村委会的角色转变问题,学界三种不同观点之间差异较大。但考察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及制度因素,村委会不具有回归“本我”或彻底失去“本我”的可能。在国家整合发展和村民自治的共同需求下,村委会的角色和职能都将发生变化。现时,立法上可以考虑将规范并逐步缩减辅助性行政职能、健全及强化社区自治职能作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村委会的职能体系。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中的宗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力推行村民自治制度的同时,代表着礼治宗法秩序的宗族势力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和心理原因悄然复兴.宗族势力参与甚至操纵村委会选举过程,渗入并控制村民自治组织,行使村委会的部分职能,影响村干部治村行为,已成为影响村民自治制度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来消除宗族势力.  相似文献   

7.
四、问题与对策(一 )从我们对梨树、河曲、路南三个不同类型的县域村民自治现状调查来看 ,实行村民自治以后 ,农村基层公共权力结构的配置及其运用方式 ,仍然是当前农村政治生活中的热点或难点问题。其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村党支部与村委会这两个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不顺 ;二是行政主导是公共权力运用的基本方式。所谓“村党支部与村委会这两个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不顺” ,主要是指以下三种情况 :一种是村党支部包揽一切乡村事务 ,包办代替了本属村民自治范畴的所有事务 ,村民委员会很难发挥自治组织的作用 ;第二种情况是少数村党支部书…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民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新创造。但在其运行过程中却遇到了村委会与乡镇政府关系不顺、村乡两级干部对选举有厌倦情绪、村委会与村党支部权利界限模糊、村干部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文章认为,加强对村民自治的领导、理顺和完善各项农村政策、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减轻农民负担,是改善目前村民自治状况的根本环节。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的蜕变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取得巨大成功 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从更长远的历史时期来看,在我国村民自治的深层次发展中,自治权的蜕变问题是一个更为持久和危险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密切关注、严加防范。所谓村民自治的蜕变,主要是指村民自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偏离其目标和精神实质,使村民的主权演变成了少数人的特权、村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能由村民自治转向了其他。一、村民自治蜕变的表现形式 在村民自治的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蜕变现象,其总的特征都是一样的,就是使村民自治名不符实,使村民的自治变成了一个人或少数人的自治。不过村民自…  相似文献   

10.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的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对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远的影响.但在目前一些村委会的选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影响选举的问题.指出影响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村民自治发展中的矛盾及化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但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四对矛盾: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矛盾、村委会干部成本收益与村民自治之间的矛盾、农村人口流动与村民自治之间的矛盾、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予村民自治之间的矛盾等。直面矛盾,寻求有效化解对策,以促进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健康发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是我国村级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的村民自治基本单位是行政村。现实经验表明,行政村自治缺乏集体经济作为物质支撑,难以获得村民的社区认同,实践中也只能采取分而治之的“联邦制”治理模式,村民自治实践存在文本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张力。村民自治基本单位与农村社会结构的不适应,容易造成选举为少数政治精英所操控进而使得选举形式大于内容,村干部缺乏应有的民主监督而演变成分利的中间层,自然村的自治也容易被行政吸纳或者制度忽视而受到削弱。从改革和完善村级治理体系的角度看,可以探索将自然村作为村民自治的基本单位,将村委会改造为以公共服务和地方事务协调为主要职能的地方自治组织,建立一种“双层自治”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产方式的变迁而产生的,是农民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村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基层民主制度。经过多年的村民自治实践活动,村民自治存在诸多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解决:完善村民自治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及《组织法》的宣传工作;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实行村民自治,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理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明确细化两委职责;加强村民自治监督制度,完善民主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民族杂居村庄村民自治中的选择机制、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村民在利益权重之下,主要以能力和品质而非民族等因素为取向选择自己的"代理人",这是村民自治走向理性和良性的基础;村治的动力和积极性受到村集体、个人经济以及村委会自身运作状况的影响;村委会作为国家在农村基层新的政治设计,它与各组织的权力分配格局和关系协调程度,是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税费改革前村委会功能发挥表现为村民自治职能虚化,协助公务职能异化和经济职能弱化.税费改革力图将村委会打造成服务型、协调型社会组织,使村委会的功能回复到原有的职能设计.但由于税费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农村社会的结构,资源汲取经济发展模式、压力型体制、行政权与自治权的内在紧张、乡村干部利益群体的继续存在,使农村社会结构处在超稳定的状态之中,最终在后税费时代村委会的功能并没有向税费改革的制度设计方向转变,而是表现为行政功能膨胀、自治功能有限和经济功能异化.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民继家庭承包经营和乡镇企业之后的又一伟大创造。它以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近年来,陕西农村的村民自治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要使村民自治和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确处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严防家族组织和家族势力渗透和干扰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17.
农村环境自治权是一项以村民自治权为基础的社会权力,它具有权利和权力的双重属性。农村环境自治权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村民个人和村委会、村民会议、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环保NGO等所有参与农村环境自治的组织。农村环境自治权的内容中的权利部分主要包括村民的环境民主决策权、环境民主管理权、环境民主监督权;权力部分则主要包括由农村环境自治组织行使的农村环境自治立法权、农村环境自治组织权、农村环境自治财政权、农村环境自治行政权等。  相似文献   

18.
落实农民个人产权完善村民自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与村民自治关系的角度,对村民自治及其机制作出了新的初步的分析,认为村民自治机制的"核心动力"或经济动因,是广大农民出于保护其个人产权,包括土地个人使用权及其他生产资料私人所有权.并参与履行"土地集体所有权"职能,民主选举村委会成员--"集体所有权代表",并对土地集体所有权益和村级公共事务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农民个人产权的多元化、市场化是启动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的前提和基础.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非职业的中国农民,只有完全落实他们的个人产权,村民自治的广度、精度和合法性、正义性才有可能大幅度地拓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全面推行村民自治已近二十年。作为村民自治重要内容的村委会选举开展现状如何?本文根据作者的实践和观察,对村委会选举存在的问题作简单梳理,试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选民角度、基层政权体制角度和制度经济学角度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问题,正确认识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的自治机关。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对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远的影响。但在目前一些村委会的选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影响正常选举的问题。本文指出影响村委会正常选举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