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美国为了纪念联邦宪法制订200周年,于1983年成立专门委员会,积极筹备定于1987年9月17日举行的学术性纪念活动。这一定名为“八七年计划”的委员会,由美国政治学会的伯恩斯和历史学会的莫里斯共同担任主席,由12名学者、专家任委员。“八七年计划”委员会自1983年秋起开始出版纪念性季刊:《联邦宪法》,除刊印珍贵的原始资料和有关宪法制订过程的详细年表外,登载专业性特约文章和其他信息与资料。截至1986年夏已陆续发行11期。《联邦宪法》创刊号刊出委员会两位共同主席所撰的文章,综述长期以来联邦宪法中争议的关键问题,归结为13项。随后每期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发表文章,展开讨论。今将第一期上的《联邦宪法:十三个关键问题》一文译出,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美国内战之前,主权归属问题一直是争论颇多的一个问题。一般学者认为《邦联条例》之下主权属于各州,1787年《联邦宪法》事实上授予了联邦主权,但宪法条文中没有明确规定,因而引起激烈的争论。由于南北方差异、西部扩张和奴隶制等因素,州主权论仍然有所依托,内战之前联邦主权和州主权的斗争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实行联邦制的国家,联邦制主要是由《联邦宪法》确立的。根据《联邦宪法》,州应该负责处理本州内部事务,但是联邦政府通过赠送土地、拨款等方式,促进州内交通、教育、福利和卫生等方面的发展,也涉足州内事务。内战之前州权相对强大,但是联邦政府仍然在各方面影响州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不仅仅是按地域统治国民,而且还是一种权力机关。据此作者认为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不应是美国诞生的标志,而后的《联邦条例》的生效也不标志着美国的诞生,只有依据《联邦宪法》而成立的联邦政府的出现才是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彭志珊 《中华魂》2012,(13):46-4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年谱》中讲到,1973年9月9日晚巴基斯坦民用飞机在首都机场上空放油着陆的过程中。发生了“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的重大事件。这件事发生在1973年9月9日晚.我当时在总参作战部作战值班室值班,参与了这个事件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的德国基本法和联邦宪法法院法赋予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宪法审查权。时隔不久的1951年,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受理了宪法审查的“第一案”。该案涉及联邦议会根据基本法第118条通过的涉及巴登、符腾堡-巴登、和符腾堡-霍亨左伦三州区划调整的《区域调整法》的合宪性问题。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在解释和判决方法上大胆借鉴美国经验:但与美国违宪审查第一案相比,联邦宪法法院也汲取学说和判例之菁华创造出独特的宪法解释和适用原则,为德国宪法审查原理和方法的发展拉开了序幕,被称为德国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德国的宪法审查“第一案”对正在孕育中的我国宪法审查制度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美国《联邦宪法》在制定到批准通过期间,美国政坛的两个政治派别——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就"联邦还是邦联""共和还是民主""政府权力的制约"以及"人民权利的保障"四个争议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最后达成了共识,构建了一幅"法治政治"的治国蓝图。《联邦党人文集》所载的论战全过程,展现了美国立宪者在坚持"民主与法治"原则的过程中为奠定"宪法至上"的法制基础所做的努力,对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宪政辩论"开始,中经《独立宣言》制定、《邦联条款》制定、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的制定与推动宪法的被各州批准,到1791年12月《权利法案》成为宪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宪政体制终于在美国确立,其间以职业律师为主体的法律人一直居于领导层内主导与主力军的地位。他们如约翰.亚当斯所言,有"与任何人相当的财富、能力、学识、雄辩和敏锐"。其中的许多人除了有大学学历和曾在英国首都伦敦长期深造的文化背景之外还有丰富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知识。易中天先生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一书中认为是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制定出了美国1787年宪法,与当时的历史实际不符。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杰斐逊不但致力于反英的独立革命,而且也念念不忘地关切美国的政治前途及国家制度。1784—1789年他任美国驻法公使,恰恰在这个期间美国宪法经历了巨大变化:美国第一部宪法——《邦联条例》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联邦宪法》。他身居海外而不能亲身参与这件大事,其忧思焦虑,可想而知。那末杰斐逊对于在国内出现的宪法问题抱什么态度?他对于国内发生的宪法上的变动作  相似文献   

10.
新闻制造者     
发威者穆沙拉夫总也搞不定国内的混乱局势,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怒了。11月3日,穆沙拉夫下令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颁布临时宪法,称本届议会有权将下届议会选举推迟一年:逮捕了3500多名抗议者和持不同政见者,还把1500多人列入黑名单。虽然连同与穆沙拉夫达成和解的贝·布托都呼吁尽快解除紧急状态,但老穆没有任何改变主意的迹象。  相似文献   

11.
戴高乐坚持邦联主义一体化,反对欧洲联邦主义一体化运动。再次执政后,他积极支持一体化运动。这并石代表戴高乐邦联主义思想的改变,而是想以此影响一体化,政治联盟计划便是他的邦联主义思想的最好体现。戴高乐的邦联主义思想根源于其民族主义理念,服从于他的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对外战略。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政治科学的视角下,欧洲联盟 共同体机构具有结构性特征;欧盟政制联邦主义和邦联主义的混合特征与美国联邦主义和德国联邦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欧盟政制目前的改革方向———在理事会决策更多问题上使用有效多数表决规则,忽略了如下问题:该项制度不能保证决策的审议性,并有可能强化欧盟机构的中央集权。双重主权、双重公民资格的现代联邦制结构,而非在一般性机构中进行邦联制与联邦制的混合,能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家结构形式的构想,主要是基于实现国家统一和处理好国内民族问题这两个方面考虑的。从联邦制到单一制的演变,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内在的历史逻辑。从“二大”到土地革命时期,联邦制构想逐步丰富和发展,民族自决成为联邦制的核心内容,联邦制则是民族自决的必要依托。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认同得以明确,联邦制构想明显弱化,提出了少数民族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的主张。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民族区域自治在内蒙古的成功实践,中共逐步放弃了民族自决的主张,而强调民族自治权,最终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民主集中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4.
从罗斯福“新政”开始,美国国内政治形态是“合作联邦制”。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合作联邦制”出现了严重弊端。1969年上任的尼克松总统针对这些弊端着手“还权于州”、“还政于民”和“改革福利990尼克松政府的这些新举措就是所谓的“新联邦主义”。“新联邦主义”对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美国历史上的邦联国会一直评价不高。但在西部土地立法问题上,邦联国会发挥了主导性作用,充分体现出它作为全国合法性政府在早期国家构建中的地位和能力。此外。邦联国会对西部土地的立法。从法律上确定了新建州“在一切方面均享有与原有诸州平等的地位”的联邦主义建州原则,这是美国日后领土扩张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伦奎斯特法院是美国历史上较为保守的联邦最高法院。它在联邦主义问题上的相关判决非常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特征。不过,由于联邦与州关系中的“双重标准”原则不可逾越,伦奎斯特法院实际上不可能回到传统的“二元联邦主义”状态,只能倡导一种介于“二元联邦主义”与“合作联邦主义”之间的“新联邦主义”。通过复活州主权豁免理论,伦奎斯特法院为州权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也更新了联邦主义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从联邦化的双向进路与两面运作看西方联邦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邦制的恰当定位是介于完全分离的自治体与高度集权的单一制之间。从这一理论定位出发,该文不仅描述了联邦化的双向进路--由完全分离的自治体走向联邦制和从高度集权的单一制转型为联邦制,而且分析了联邦化的两面运作--国家的一体化与区域的自治化,并由此揭示联邦制的实质乃是在全国性政府与区域性政府之间通过立宪进行权力分配以实现国家的统一治理与区域的多元自治的一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政联邦主义的分析方法出现向信息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转变,这一新的理论学派是目前公共财政理论发展的前沿领域。本文评述了新财政联邦主义关于共同财政与预算软约束、财政激励与转移支付、经济冲击与政府间互保、财政制度与财政绩效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Macro social field theory has undergone extensive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since the 1960s. One of these has been the articulation of an appropriate conceptual micro model--called the conflict helix--for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from conflict to cooperation and vice versa.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are viewed as distinct equilibria of forces in a social field; the movement between these equilibria is a jump, energized by a gap between social expectations and power, and triggered by some minor event. Quite independently, there also has been much recent application of catastrophe theory to social behavior, but usually without a clear substantive theory and lacking empirical testing. This paper uses catastrophe theory--namely, the butterfly model--mathematically to structure the conflict helix. The social field framework and helix provide the substantive interpretation for the catastrophe theory; and catastrophe theory provides a suitabl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conflict helix. The model is tested on the annual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India and Pakistan, 1948 to 1973. The results are generally positive and encouraging.  相似文献   

20.
张东荪的联邦制思想是从中国的现实政治出发的一种思路,他希望通过在地方建立联邦,在中央建立内阁这样的框架,转变中国从单一制国家为联邦制国家。张东荪的联邦观是与他的宪政法治思想与调和的哲学思想分不开的,联邦制能够实现自治与分权,一方面能使国家政治气息常新,另一方面则能防止国家公权侵害人民权力,妨害人民自由。但随着国内政局持续恶化,发现理想不能实现后,张东荪就逐渐放弃了自己的联邦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