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金华 《老友》2009,(8):55-55
一、人身"三宝"是养生核心人身"三宝",即精、气、神也。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由精气构成的。精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和人类的原始物质。《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这是说,气凝聚而人物成,气散而人物死,天地万物及人类生灵,都不  相似文献   

2.
物伦犹事类,齐物伦犹齐事类.一南郭子綦隐几而坐,事又见《徐无鬼篇》.隐,凭也.仰天而嘘,向云:"息也."《玉篇》引《声类》:"出气暖曰嘘."答(塌)焉似丧其耦(偶).塌、圯毁貌.偶,偶像也.《释文》本又作偶,《文选·北山移文》注、卢谌《赠刘琨诗》注、《玉篇、人部》引并同.偶寓本同字,抟土刻木为像,所以寄寓神之精气,故谓之寓.神与像为二,对神言之,则像为神之偶,故又谓之偶,似丧其偶者,谓形躯委顿,如神之土木形骸,将就圯毁,而失其所寓也.子綦全于神者,故以神拟之,而方其形骸为偶像.此以精神为实体,形骸为象征实体之偶像,犹后世言精神为真我,形骸为假我也.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居乎犹哉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  相似文献   

3.
予读王伯申《经传释词》以“不”“无”为语词说,窃有惑焉。盖古人于反诘句,本是相反见意,故注家亦相反为说。反诘之肯定句释为否定,反诘之否定句释为肯定。句意本当如此,非释词也“不”“无”既表反诘,岂为语词?试看,凡反诘句,其句型肯定者,其句意则为否定。注家皆相反而说之。如《书·尧典》“嚚讼可乎?”此肯定之反诘句。某氏传曰:”可乎?言不可”。“可”,言“不可”,此相反为说也。故此句意实为否定。《左传》成公十五年,“欲免得乎”?杜预注:“言不得”。昭公元年,“敢乎?”杜预注:“言不敢”。《周语下》:“齐其有乎”?韦昭注:  相似文献   

4.
《管子》的精气说与气功学乐爱国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的基本框架,最早是由《管子》中的《内业》篇提出的“精气说”构筑起来的。《内业》篇在精气说的基础上还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气功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最早的气功学体系。因此,《管子·内业》不仅是中国古代哲...  相似文献   

5.
〔原文〕问者曰:“申不害、公孙鞅此二家之言孰急于国?”应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谓之衣食孰急于人,则是不可一无也,皆养生之具也。今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相似文献   

6.
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通解]女媭:王逸《章句》注说:“女媭(X(?))、屈原姊也.”许慎《说文》:“媭,女字也.贾侍中(逵)说,楚人谓姊为媭.”可从.按《诗经正义》引《周易》郑玄注:“屈原之妹名女媭.”周拱辰《离骚拾细》说:“媭,乃女巫之称.”汪瑗《楚辞集解》说:“媭者,贱妾之称.”陈远新《屈子说志》说:媭,侍女也.”郭沫若《屈原赋今译》译女媭为“女伴.”以上诸说皆可参考,而可疑.首先应肯定《离骚》是  相似文献   

7.
【原文】大夫曰:“诸生妄言!议者令可详用,无徒守椎车之语,滑稽而不可循。夫汉之有匈奴,譬若木之有蠹,如人有疾,不治则浸以深。故谋臣以为击夺以困极之。诸生言以德怀之,此有其语而不可行也。诸生上无以似三王,下无以似近秦,令有司可举而行当世,安蒸庶而宁边境者乎?”  相似文献   

8.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销其糟而咦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今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全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已故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  相似文献   

9.
“古今以智相积,而我生其后,考古所以决今,然不可泥古也。”“生今之世,承诸圣之表章,经群英之辨难,我得以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间,岂不幸乎!” 方以智《通雅》卷首之一,《考古通说》 一、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 “文化”,既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概念,又是一个近代引入的外来词汇。 早在先秦,“文”、“文化”等字样已屡见于各种典籍。《论语·学而》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里的“文”指道艺,即诗书礼乐之类;《论语·雍也》又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谓,自然形态胜于人为形态的谓之“野”,  相似文献   

10.
论中庸     
中庸一词为孔子所首创,《论语·雍也》篇讲:“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何晏《<论语>集解》曰:“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德。“(见《十三经注疏》),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云:“中即训正”。程颐解:“不偏之谓之,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四书集注》中概括为:“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综上各家所注,对中庸概括三句话解释,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执两用  相似文献   

11.
一、《大招》及其作者问题《大招》作者是谁?这是比《招魂》作者为谁还难解决的一个问题。王逸《章句》明说:“《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意以为这是宋玉为招屈原的生魂而作的。现在我们证明了《招魂》确是屈原为招楚怀王的生魂而作,作在楚怀王入秦被囚的时候,王逸那一说错了。再看他怎样说《大招》的。他说:“《大招》者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屈原放流九年,忧思烦乱。精神越散,与形离别,恐命将终,所行不遂,故愤然大招其魂。盛称楚国之乐,崇怀襄之德,以比三王。能任用贤公卿,明察能荐举人,宜辅佐之,以兴至治,因以风谏,达已之志也。”这是说,《大招》是屈原为招自己的生魂而作,又引或说为景差作。这是一个疑案,还不明白。从王逸引用了这一或说,一千几百年以来,一般学者又大都以为《大招》是景差为招  相似文献   

12.
一《礼记·坊记》:"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之坊,民犹逾之,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疏谓:"大设其坊坊之,而人犹尚逾越犯躐,况不坊乎?‘故君子礼以坊德’者,由民逾德,故人君设礼以坊民  相似文献   

13.
从范晔、颜延之、刘勰到萧绎以来,文、笔之分逐渐发展起三条基本原则。其中只有萧绎提出了完整的三原则,所谓:“至如文者,惟须绮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认为语言文采、诗言声韵与审美怡情功能,是文的文章体类与笔相区别的三种特征,无此,皆可谓笔。萧绎明确认为,文就是诗:“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这等于说便于为诗者谓之文,所以:“屈原、宋玉、枚乘、长卿之徒,止于辞赋,则谓之文。……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在范、颜和  相似文献   

14.
偶翻古籍,在《全唐文》二百二十六卷,看到了唐代名臣张说写的《钱本草》。全文200字左右,都在言钱,却言得那样巧妙,那样精辟,完全把钱当做药物在那里谈论着,言简意明,无需翻译,态度冷睿而平和,宛如一位老中医在给人就药治病。其文云:"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相似文献   

15.
传统形式逻辑(以下简称形式逻辑)的概念论,其中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其实质的问题,比如概念是否就是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概念和名辞的关系是什么……等等。弄清这类问题有利于扫清形式逻辑改进中的某些障碍。形式逻辑传入我国,并不是一开始就把概念作为它研究的对象。最早介绍形式逻辑的书是明末李之藻翻译的《名理探》,未见过原书,不敢妄议。较早而又有较大影响的是严复的译书。严译耶方斯《名学浅说》来言概念(concept),但言端(term)与名(name)。书中说“在名学为端者,在常语为名。而在常语为名者,又皆文律书中所言之名物字也。”严译《穆勒名学》,开宗明义便提出逻辑“必以分析语言为始事”。并以“论名”为逻辑的首要问题。书中说“精而论之,名物之名乎?抑意之名乎?自古至今之公言常法观之,则名者固物名也。而理家或以为未尽,则以名为意之  相似文献   

16.
略谈《七略》产生的历史根源和贡献黎如芷关键词:七略,图书分类法,图书目录荀况《正名篇》说:“故万物虽众,有时而欲偏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于无共而后止,有时而欲偏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也,推而别之,至于无别...  相似文献   

17.
屈原《离骚》:“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这女媭是谁?汉代以来,一般以为女媭是屈原之姊。清代汪瑗始立异说,以为“媭者贱妾之称”,其后许多研究者相继否定王逸旧说。但我们比较研究的结果,深感王逸之说难以否定,女媭确是屈原之姊。王逸说:“女媭,屈原姊也。”①宋洪兴祖说:“《说文》云:‘媭,女字也,音贾侍中说:楚人谓女曰媭。’②……《水经》引袁崧云.‘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须,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县北有原故宅,宅之东北有女媭庙,(?)衣石犹存。’秭与姊同。”③朱熹亦以为“女媭,屈原姊也。”④可见以女媭为屈原姊,自汉以来无异说。唯郑玄注《周易》。说屈原之妹名女须。⑤但近人朱季海先生考订:“郑氏《易注》亦当作姊,今《诗疏》引《易注》及《郑志》并作妹者,缘  相似文献   

18.
屈原在《天问》里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夜光”,《广雅》夜光谓之月。《事类赋注》引《淮南子》云:“月一名夜光,夜光是月的别名。死指月之晦,亮指月之生。一是暗的时候,一是亮的时候。这问题推广一些可说:月球为什么暗,又为什么亮呢?为什么缺,又为什么圆呢?“顾菟”,王逸解作顾望之菟。菟作免。朱熹也如此。旧说都把顾和菟分开来。顾  相似文献   

19.
养睛明目8法     
王岩 《山西老年》2012,(4):57-57
眼睛与其他器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因其他疾病也会逐渐退化或衰弱。如何养目来增进健康呢?中医认为,眼与全身脏腑关系密切。《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意思是眼睛可以反映出人体各个脏腑精气的盛衰。在调节脏腑功能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楚辞新证     
顷读《楚辞》,于旧注每有所疑,辄翻阅古籍、字书与有关史料,以求确诂。偶有所得,则记之书端行间。今集其数则,稍事梳理,不敢信其必是,愿献诸大方,以求正焉。离骚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壮”字,王逸《楚辞章句》释为“年德盛日壮”。朱熹《楚辞集注》本《礼记·檀弓》之说,释为“三十日壮”。按王、朱之注似失之泥。此为屈原怨责、劝说怀王之言。屈原以为怀王之失在于斥远忠正贤良,而亲信谗贼奸邪。《离骚》诸诗多寓此意。王逸知“秽”为“行之恶也,以喻谗邪”,却不知“壮”与“秽”相对为文,当指忠正贤良者而言。“壮”训忠正贤良,乃借“壮”为“庄”。《庄子·天下篇》“不可与庄语”,《释文》曰:“庄,一本作壮”。是其证。又《逸周书·祭公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