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好公文写出来要引入看、使人看得懂,能说服人、能信服人、能感染人.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机关人员起草的公文要达到"三性"的要求,应做到将思想作灵魂、事实作筋骨、细节作血肉、情感作纽带. 一、突出主旨,以思想作灵魂 公文无论对上、对下、对内、对外,都是为了说明有关事实、阐明某个观点,说服他人,争取各方支持,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起草公文,突出主旨,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抓住了文章灵魂,即思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是要把上级的指示要求实际化.要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把上级首长机关的指示要求细化,把普遍的要求个性化,在上情与下情的结合中,提出自己的具体要求和措施,这样既把握了上级的指示精神,又突出了本单位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司猛 《办公室业务》2011,(7):23+20-23,20
公文是国家机关运转的载体,公文质量是衡量一个时代文化水平的标尺。汉代王充说:“国无强文,德暗不彰”。南北朝时刘勰作《文心雕龙》称,“王言之大,动入史册。”王言就是表现国家意志的各类公文。公文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和遵循,而在机关工作运行中,公文的处理工作,即是日常所说的机关办文,  相似文献   

3.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公文不一定要好文章,可是必须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句稳词妥,通体通顺,让大家不折不扣地了解你说的是什么。”写作公文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在选词用句上狠下功夫。众所周知,公文用语的特点是基调庄重、平实简洁、措辞精练、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毛泽东对每一篇公文文,从内容到形式,从字、词、句到篇章,都干锤百炼、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5.
有位负责办公厅的领导在视察基层工作的时候,要求办公室的人员要争做“四能干部”,即“坐下能写,站起能说,遇事能办,问策能对”。他说:“在机关当公务员,如果不会起草和办理公文,还能干什么?”的确,我们作为在企业总部机关工作的同志,肩负着企业管理、指挥、决策、监督和服务的职能,而办文作为基本职能之一,  相似文献   

6.
公文乃官方文书,自当规范严谨,庄重质朴。但公文写出后也要给人看,让人听,人心人脑打动人,才起作用。如果枯燥呆板,千文一面,上抄下搬,套话连篇,叫人“一听讲话,眼皮打架;一读公文,就来睡神”,再重要的官文,不能被干部群众欣然接受,又怎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军队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起草公文应当做到“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完整准确地体现上级意图”。为此,机关拟稿人员在动笔前必须完整准确地领会上级的发文意图:对总体性意图要始终遵循,对具体性意图要灵活执行;对明示性意图要如实贯彻,对暗示性意图要心领神会;对确定性意图要坚决照办,对非确定性意图要完善补充。  相似文献   

8.
<正> 标题是公文的“眼睛”,一则好的公文标题,除了必须按规定具备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题(发文事由)和文种三个组成部分,满足“要素齐全”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力争做到“准确、简洁、规范”。 一、准确。就是说,公文标题要准确地体现公文的性能、任务、特点和行文的方向、目的,做到题文相  相似文献   

9.
张勇 《秘书之友》2009,(6):31-32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公文处理要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公文处理中严格按照程序、制度、规范办事。但在具体的公文处理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能够也不允许按照这些规定的程序办理,如果一味强调程序、制度,反而会使办文工作走向教条、僵化的绝路。因此,探讨这些非正常的办文程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公文处理的过程,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邱相国 《秘书之友》2009,(10):33-33
最近参加一个公文处理座谈会,同行久别重逢,自是互相问候,多数人答“好”,有位仁兄却哭丧着脸说:“好什么呀!前几天有份文件弄得我牛犊钻杖豁子——蒙门儿啦!”“你老兄在公文界德高望重,没听说有啥事能难倒你,说来听听!”“我市拟发一份关于成立铁路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一切就绪。没想到在领导签发环节上卡了壳儿。市长兼领导小组组长。我呈请市长签发,市长问,我当市长我签发.  相似文献   

11.
张晓莉 《秘书之友》2022,(12):38-40
<正>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与信息化不断演进的背景下,公文处理在企业管理中上传下达、联系内外的枢纽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发文形式主义、行文不规范、公文质量欠佳、办文效率不高等。公文处理水平既关系企业生产运营的有序运转,也关系对外形象的树立,企业要在实践中求发展,敢于查不足、补短板,连起业务“高速路”,架好本领“赋能桥”,打通精品“直通车”,为实现全方位进阶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签发人”标识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中,上行文的一种特有标志之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以下简称《标准》)“式样”一节中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首页版式的两种式样,其中上报公文首页版式图3附有“签发人”标识。带有“签发人”标识的首页版式式样,我们习惯上把它称为“上行文格式”。对于“签发人”的使用规范,《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为“上行文应当注明签发人、会签人姓名”。  相似文献   

13.
“公文”一词最早见于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赵俨传》:“辄白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上下欢喜,郡内遂安。”公文是世界各国政府机关处理行政事务的工具,用来传达上级机关的行政意图、政策、法规,反映下级机关的工作情况,与平级机关交流、沟通和商洽工作。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公文,  相似文献   

14.
公文写作要做到明确无疑,清晰可鉴,让人一目了然,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顺利实现行文目的、确保公文质量和效用的前提条件。关于这一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公文写得含糊草率的现象应当改变》一文中曾经说过:“公文不一定要好文章,可是必须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句稳  相似文献   

15.
《办公室业务》2009,(6):64-64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正在对党政两大系统的公文处理法规进行修订。并将正式予以发布。为了配合党和国家最新公文法规的宣传、贯彻与实施,进一步提高广大秘书工作者的公文处理水平,促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化,中国写作学会公文写作专业委员会(即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定于2009年8月8日至8月12日在湖北省赤壁市举办“全国第十五期党和国家最新公文处理知识讲习班”,讲习班将着重就公文法规修订的新精神以及有关公文文种、格式、运行规则、  相似文献   

16.
公文是伴随国家政权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是国家机关实现管理职能的一种方式。”公文在工作中越来越多地承担着策令传递、信息沟通、领导指挥的领导作用,与领导及领导工作联系紧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协法》)第六条要求:“各级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模范遵守本办法并加强对本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领导和检查。”  相似文献   

17.
时下机关文秘人员中有相当部分都是科班出身,思想水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文字功底都不错,在撰写公文时也是下了功夫的。然而,当把起草好的文稿送给领导审阅时,得到的评价往往是:一般化,太平了,不深刻。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状呢?下面我结合指示性通知的写作,尝试采用“升格公文”写作(即针对同一个题目、同一个情况,拟出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方案,一篇比一篇好),让我们在比较中领悟公文写作:  相似文献   

18.
公文是公务活动的工具,公文写作是机关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做好公文写作工作是机关工作效能的体现,公文写作意识是公文写作的前提,培养公文写作意识,能为写好公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钟罗庆先生在《秘书之友》2015年第5期发表的《浅谈“说明”这一表达方式在现代公文中的运用》 (以下简称“钟文”)一文,先提出了“撰写公文时以特定的说明为主、兼顾叙述及议论的表达方式”这一观点,然后指出7篇论文“问题的提出缺乏客观依据” “观点有失偏颇”,再提出“现代公文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文写作中要不要流露主观感情,应不应使用抒情、描写等表达主观感情的方法,而不是公文文体是否流露了感情”,还从两方面论证了许多论文所举的例子不具有说服力,最后对公文中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20.
谈公文签发前的核稿与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正确认识公文签发前核稿和修改的作用和意义 机关发出的公文,按规定都要经过核稿和修改。核稿和修改是公文拟稿人完成拟稿工作后,送交领导会签或签发前,由本单位或机关最高文秘部门对公文文稿的内容及形式进行检验和“把关”。核稿并修改是公文印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秘书部门和文秘人员发挥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