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有整体理论分析框架及其赖以建立的基本假定。进攻性现实主义强调国家行为受到体系或结构的影响,同时也不否认大国追求最大化权力的本性所具有的意义。米尔斯海默的“非现实性”主要体现在其悲观主义的逻辑基础上。探讨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非现实主义”逻辑,有助于我们把握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的实质,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新时期美国东亚外交战略实践的困惑与悖论。  相似文献   

2.
王明芳 《兰州学刊》2006,30(2):124-125,55
中美关系是国际社会一对极为重要的双边关系。2001年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的出版以及对中美关系悲观性的看法使学界对中美关系的关注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以《大国政治的悲剧》为出发点,探讨了中美关系,认为米尔斯海默在讨论中美关系时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因素,从而出现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原航 《理论界》2007,59(10):184-186
权力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核心概念,探讨其代表人物米尔斯海默的权力概念有助于深化对其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认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他把对权力概念的定义集中于资源的一端;在可以用作权力的资源里面,强调有形的部分;在有形的资源里,只强调财富和军力;潜在权力是并且只是基础,最后转化成的军力才是有效权力。相对于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与肯尼思·沃尔兹,他的权力概念高度简约又狭窄,在此基础上的进攻性现实主义论述是不完备的。  相似文献   

4.
现实主义安全研究范式抓住了由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社会的本质,即由国家利益的争夺所导致的国家之间的安全竞争。国家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下的生存和安全就成为现实主义安全研究理论关注的核心。现实主义安全研究范式对复杂的国际安全问题提供了经典的理论解释。基于此,分析了现实主义安全研究范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命题,并结合现实对其进行深入的学理分析。现实主义安全研究范式自身也存在许多的缺失和不足:安全利益相互冲突时怎样实现共赢,怎样摆脱安全和竞争的恶性循环,这是现实主义安全研究给国际安全研究留下的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中影响最大的理论.现实主义理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政治哲学根基.在洞彻了人类政治生活本质的基础上,现实主义理论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现象做出了深刻解释.以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理论不仅最彻底地构建了科学哲学意义上的科学理论,对新自由主义与温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实主义理论为各国参与国际互动,制定合理的外交政策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6.
国际政治研究中的现实主义严强一、国际政治研究中现实主义的共同原则国际政治研究中的现实主义是立足于一定的理论假设之上的对历史上存在过的以及在当前的现实中正在发生作用的国际关系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在国际关系的研究中,这种方法并不是简单划一的,即使是那些自...  相似文献   

7.
进攻性现实主义与古典现实主义以及结构现实主义有着一脉相承的继承性,但在此基础上也有所超越。该理论承认国家是国际关系唯一行为体;国际政治是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的安全竞争;军事力量至关重要。同时,该理论还重新诠释了国家追求权力最大化的目的性;重新定义权力,是指具有可度量的标准等。  相似文献   

8.
以追求权力为核心,以武力为手段,以实现军事安全为国家利益的现实主义分析理论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已无法解释当今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国际政治现实。从“复合相互依赖”到“网络极简主义”,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讨,为国际政治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理论和视角。然而,现实主义理论仍然是我国学者分析问题的基本视角和工具,因而对中国学者来说,理论创新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论政治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及其历史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关系的错综复杂、国际形势发展的复杂多变对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政治现实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国际政治经济及全球社会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现象,也由此促成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国际格局的定义前提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政府状态是国际格局的前提,国际格局即是无政府状态下国际关系的结构。然而,在研究国际格局的定义时,国内学者较少关注它的前提,由此造成对国际格局的说明缺乏必要的理论背景和着力点;而在揭示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时,国内学者又较多地从结构角度加以论述,缺乏从过程角度的观察。在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新现实主义注重从结构角度论述国际格局,新自由主义则从过程角度进行理论上的揭示。因此,对于国际格局的研究要求我们结合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成果,采取双重阅读的方法做出进一步的“新的综合”。  相似文献   

11.
博弈理论进入国际关系学者的视野后,很快成为分析国际冲突与合作的一种有效方法,并得到占据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主流地位的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广泛运用,前者假设参与博弈的国家通常关注相对获益从而得出国际合作的悲观结论,后者认为参与博弈的国家通常关注绝对获益从而推导出国际合作的乐观前景,这为我们分析国家在国际立法博弈中的对抗与合作现象提供了良好的线索.当然,我们也必须清楚在国际立法博弈中国家的获益偏好及其行动决策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对国际体系的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出体系结构主要是由体系中重要大国的物质实力分配决定的,大国实力分配的明显变化会导致国际体系发生相应的转型。以结构现实主义的这一国际体系观分析冷战后到现当今国际体系的转型,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分水岭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为了应对这一变化,可以从世界、地区、国家三个层面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3.
国际政治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宗友  宋喆  尹荷蓉 《兰州学刊》2003,(1):27-28,15
国际政治中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大学派存在很大分歧。但丁、杜布瓦等人的思想是理想主义理论的主要理论渊源 ,霍布斯、马基雅弗利等人的思想是现实主义的理论渊源。对人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人性善 ,现实主义主张人性恶。对战争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现实主义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维持国际和平的手段和方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可以通过建立国际机构、国际法和国际公约来实现国际和平 ,现实主义认为均势是维持国际和平的最好手段。对国家利益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 ,国家利益是可以协调的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利益是不可以协调的。对权力的认识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权力是国家矛盾的根源 ,现实主义认为权力是国际政治的精髓。对国际社会和世界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 ,社会和世界“应该如何” ,现实主义认为客观世界“现状如何”  相似文献   

14.
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认为,美国要获得并维持网络空间霸权地位,必须遏制中国崛起。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Mearsheimer)的思想背离了中美关系的现实,却给我们分析中美网络关系开拓了新的分析途径。从进攻性现实主义角度分析中美在网络空间的关系,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中美如何管理网络空间安全关系。进攻性现实主义过分强调进攻性战略,而忽视规范、制度和国际组织的作用,显示了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对分析中美网络空间关系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基辛格通过对传统均势理论的推崇、继承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均势战略。与传统均势理论不同,基辛格均势战略不仅包含现实主义政治观,也包含一定程度的理想主义色彩,这一点被很多学者忽视了。本文认为其对战略目标、社会主义以及结盟手段的分析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对建立稳定的国际秩序和实现持久和平抱有理想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6.
大国的崛起与衰落一直是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受现实主义关于大国崛起必然面临“安全困境”理论的影响,西方某些大国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一直给予围堵和打压。本文分析和解读了大国崛起“安全困境”理论的内在矛盾,阐释中国在崛起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超越传统“安全困境”理论效应,创造安定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是今后很长时期中国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主义对博弈理论的应用,使参与博弈的国家通常关注绝对收益从而导致国际合作的乐观前景。这种分析方法为二战后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历程提供了良好的解释思路,也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不过这种立足于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博弈方法在对国际经济法发展的解释或影响上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国际学术界现实主义研究整体趋于守势的情况下,中国的现实主义研究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学者们的看法并不统一.本文以中国9种国际政治类CSSCI期刊2001-2007年发表的现实主义文章为样本,对中国现实主义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系统考察.考察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现实主义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比重大体持平,学术品位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并且形成了反映中国学者自身研究偏好的现实主义重点研究领域.但重点研究领域尚缺乏核心的研究问题,创新成果的数量和整体质量明显不足,主力学者的理论内化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体而言,目前现实主义在中国学界仍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整体研究水平应高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平均水平.中国现实主义研究下一步的目标应是努力实现由理论评介和经验描述向理论创造和经验解释的结构性提升.  相似文献   

19.
人性的理解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的三种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站在人性的立场对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内在价值进行审视。作者认为,现实主义小说强调人的社会性,其典型人物是“向上爬”的人,在社会的等级秩序中从低级层次(或底层)向高级层次(或上层)攀爬。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可以分为宏大叙事现实主义小说、新写实小说、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三种类型。宏大叙事现实主义小说关注民族国家的独立平等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决策对个人命运的决定性影响。新写实小说变国家本位为个人本位,从社会立场向个人立场转型,关注在共同的社会环境中人的不同命运。对社会公共问题的关怀则是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本文借对三大类型的分析,确认社会发展对现实主义小说的直接影响,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还看到人性内涵的日益丰富和提升具有衍生现实主义小说多种类型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学派内部产生分化,在古典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等流派的基础上又衍生出新古典现实主义,它是在国际关系当中明确走向对外政策理论建构路径的一种新分析方法。由于近年来对新古典现实主义的误解与质疑层出不穷,诺林·里普斯曼、斯蒂芬·洛贝尔和杰弗里·托利弗合著了《新古典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试图澄清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基本要素和内在逻辑,对新古典现实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