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社会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梁启超从对政体转型的热衷到倡导人的近代化,又从对近代人的呼唤到“中西调和”、“心物调和”的新综合主义社会观的建构,从总体上说是依循其自身的认识逻辑而依次展开的,也是顺乎时代潮流、适应近代工业社会要求的。梁在对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及其发展势态与未来可能性进行理论抽象过程中,不可能超越时代、阶级给予他的限制与局束。和近代中国许多知识者一样,梁并不能摆脱历史与价值的冲突。他试图以实用的态度来调节、缓解这种矛盾,因而在社会建构上缺乏一种深刻的自觉,导致理论上的不彻底性和社会价值观上的不确定性,始终在中与西、新与旧之间游移,在传统与近代化之间徘徊。社会价值观的游移与徘徊,决定了梁启超社会思想的“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本质特征。所以,尽管他的理论至今仍不无借鉴价值,他提出的许多问题至今仍发人深省并亟待解决,但从整体上说,只能是过渡时代的过渡人物的过渡思想。  相似文献   

2.
戊戌时期的启蒙思想对于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它的全面梳理和把握有助于弄清孔教、宗教、封建社会、国学等范畴、问题的原初含义和缘起。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和严复四人是戊戌变法前后影响最大的启蒙思想家,可合称"戊戌启蒙四大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变化的、复杂的,而非固定的、单向的;排序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的;他们的思想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戊戌启蒙四大家的研究意义重大,比较研究是其最佳方式。"戊戌启蒙四大家比较研究"有别于"戊戌启蒙四大家启蒙思想比较研究"和"戊戌启蒙四大家思想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第三回,仅万余字,但全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 ,却写得栩栩如生。这三个人物第一次出场,就深深感染了读者,不仅使读者感受到他们各有鲜明的个性,且感受到他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此外,这一回还写了其他众多的人物及其相互间微妙的关系──封建大家族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写到了。贾母的思想性格,迎春、探春、惜春的肖像特征和性格基调,贾雨村思想性格的变化,贾赦、贾政两夫妇的志趣、爱好及其令人费解的矛盾纠葛等,都用三言两语,形象鲜明地揭示出来了。契可夫说,“简洁是天才的姐妹”。以这样短的篇幅,这样精…  相似文献   

4.
姜华 《学术交流》2003,2(9):14-16
现代新儒家的文化观与毛泽东的文化观是一个少有人关注的饶有兴味的话题。现代新儒家的文化观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毛泽东的文化观有着根本不同,前者绝大多数代表人物的文化观都是精神决定论的,而毛泽东则是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并且毛泽东所倡导的"古今中外法"成为张岱年、方克立所倡导的"综合创新论"的思想类源。  相似文献   

5.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由孔子所开创的,经历二千多年传衍不绝的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神,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重关系体系,其自然观、社会观和修行观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构建现代和谐社会中,这种世界观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主体.中国古代史家认识到历史人物的多样性,在史书中设置了专传、合传、类传等传记形式,用以反映历史人物的这一多样性特点,并从不同侧面认识到他们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进而阐述了评论历史人物的社会意义.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化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国现代华人家庭文化小说《林语堂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妻子与姬妾(情妇),认为这些人物具有儒道融合、中西互补、“二重组合”式的复合性思想个性与文化品格。表现出鲜明的哲理性、象征性、理想性的精神特征与艺术审美特征。集中体现了林语堂儒道融合、中西互补的文化价值观、艺术审美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妇女观、婚恋观与家庭文化观  相似文献   

8.
1949-1952年,经过三年的建设,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上,周恩来、刘少奇、毛泽东在目标上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过渡的方式上,周恩来、刘少奇主张通过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而毛泽东主张通过改造方式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救亡、变革、启蒙是戊戌思潮的主题,批判与创新是戊戌思潮的根本精神。这就决定了它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使变革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使变革成为近现代中国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使人们认识到,当时中国的变革乃是社会的转型,而在此过程中,人的近代化至关重要。它对推动中国近代的观念变革、文化革新,哺育一支新型的知识分子队伍,也曾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所决定,戊戌思潮在理论上带有明显的不成熟性和急躁情绪。同样是由中国近代特殊国情所决定,在戊戌时期思想启蒙与政治变革是同步展开的,因考虑服从现实斗争,也势必要影响思想启蒙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
赵喜桃 《唐都学刊》2005,21(6):120-123
汉语新词语现象是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各领域多种多样的变化与发展.这种变化又是同社会的变迁和流动的速度成正比的.它的频繁出现和人们追求新、奇、异、趣的心理有关,也和汉语独特的魅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理论界,历来存在着社会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社会唯名论者认为社会是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果,而社会唯实论者则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历史深远的自己的内在规律。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的社会观则是一种社会唯实论。正因为确认社会具有这种整体性,反映在他的社会学观上,则认为社会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加以研究。孔德的社会观是保守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先于个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并且认为没有宗教社会就不能存在。这  相似文献   

12.
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转变其新意主要在于,增添了关于社会建设和社会和谐的内容,而这里所说的社会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属于广义的社会观;而社会学作为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则属于狭义的社会观。二者之间作为人类认识社会的不同角度或方式,有区别也可以互补。从广义的社会观向狭义的社会观转变是对社会认识的深化,在理论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狭义上使用社会概念,具体地分析社会问题的思想需要挖掘;其次,西方社会学研究社会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需要吸收;再者,中国共产党建设革命根据地,特别是在全国执政50多年的经验教训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3.
戊戌与五四,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至关重要的两个时期,是中国近代化发展道路上两座里程碑。两者都涵纳了近代文化革命的基本精神和宗旨,昭示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主线和脉络。因此,全面阐释戊戌思潮对五四思潮的影响,弄清两者的内在联系,不论是对深入认识戊戌思潮...  相似文献   

14.
当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改革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步展开和深化的时候,个体经济也以不可抗拒的力量相伴而生并蓬勃发展,它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由于我国的个体劳动者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他们的文化心态也就必然带有自己的特色,而这正是我们怀有强烈的兴趣并试图通过调查来弄清楚的课题。我们希望通过调查来弄清个体劳动者的所思所感,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观、社会价值观、知识文化观,他们的业余爱好以及参政意识等,揭开蒙在他们心灵上的神秘面纱,并澄清社会对他们的不  相似文献   

15.
旧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近代社会的过渡和转化,共花了109年时间,经历了晚清、北洋、国民党三代政府。虽然这三代的政府在近代化事业的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都有所建树,但从根本上说却始终未能完成上述的转化,中国直至解放前仍停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在这三代政府中,都有一些肩负着近代化重任的核心人物,本文对其中六位人物在近代化事业上的历史功过得失,力图作一番尽可能公正、客观的评说。  相似文献   

16.
某些共同体主义者批判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将个人预设为“无牵无挂的自我”,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界普遍忽视了罗尔斯的社会观及其后期的理论重心:“社会统一”问题.然而,罗尔斯不仅将现代民主社会理解为其成员具有合作需求的“社会联合”社会,而且也将其理解为社会形式和历史传统对其成员的身份具有巨大型构作用的“社会内嵌式”社会.在这种社会观的参照下,罗尔斯后期提出的“社会统一”的深层根源就来自于作为世世代代的社会成员集体政治-社会实践结果的社会生活形式和社会生活传统.  相似文献   

17.
探寻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理论基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的重要来源,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直接来源。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对于创建和谐文化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的中西文化观是他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比较、评价、选择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主张,是对中西文化冲突条件下中国文化应向何处去所作的科学回答。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鲜明的开放意识有机结合;广采博取的精神与辩证思想的有机结合;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与突出的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有机结合,从而决定了周恩来的中西文化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并领会这一理论体系,对于我们今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特别是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新时期文学获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作家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党的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展开,许多作家,尤其是小说家在走向艺术的自觉方面表现得越来越成熟。他们把文学从工具论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文学成为人学。小说家的艺术触觉更加深入到人的心理的深层结构中去,一层层地揭开人物的心理。文学的这种强烈的“主观性”和“内向性”,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一个主导趋势。文学的“向内转”,引起了小说整个艺术格局的变化,使小说的艺术面貌焕然一新。在内容上,作家对社会和人生这个大系统的各  相似文献   

20.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由中央电视台主办,梳理一年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感动事迹,把感动中国、打动人们心灵的人物作为评选对象,根据活动推选委员会成员意见、合作媒体推荐意见以及公众投票结果进行综合评定。获选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分别是:卓琳、朱邦月、阿里帕·阿里马洪、沈浩、李灵、翟墨、陈玉蓉、张正祥、萨布利亚·坦贝肯、宋文骢,特别奖为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秉承打动人们心灵的一贯标准,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感动了社会大众,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引起人们精神的净化和升华,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