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出现了一大批《诗经》名物著作,而在众多注疏中,冯复京的《六家诗名物疏》以引用材料广博、分类精细、详于考辨为四库馆臣所赞赏.冯复京的《六家诗名物疏》在《诗经》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显著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钟先华 《兰州学刊》2008,(6):166-168
学习《诗经》既可得识古籍之草木,又能知身边草木所蕴藏的先民心思、咏叹。孔子早就强调过《诗经》认识名物的价值,他认为《诗经》有助于认识许多草木鸟兽之名。《诗经》中的草木,不仅其名称、形态印入后人的心中,而且其情愫更是深深地驻扎在后人的生命里,生根、发芽,永生着。缤纷植物养人眼,诗意草木怡人情。读《诗经》,识草木,可以兴观群怨,也可以思无邪,宁静致远。  相似文献   

3.
《诗经》与中国葫芦文化──论匏瓠应用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与中国葫芦文化──论匏瓠应用系列李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匏瓠即葫芦,古代亦称瓜瓞、瓜、瓠、瓜苦或瓜瓠等等,中华民族早在远古时代就已食用,成为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了;而作为文化之研究,则具有独特而悠久的历史内涵。一、中华葫芦先祖根据多方面研究,葫...  相似文献   

4.
《诗经》所载上古婚嫁时令的文化内涵郜林涛叶舒宪先生在《诗经的文化阐释》一书中认为,《诗经》中大量出现的“采摘”母题是爱情咒。他引证其他民族的事例,认为在爱情巫术中用植物叶子洗濯身体,增加个人吸引力以使对方爱上自己的巫术行为,是《诗经》采摘母题产生的根...  相似文献   

5.
费振刚 《晋阳学刊》2003,(1):110-112
20世纪的《诗经》研究,在19世纪中叶以来“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传统的以经学为主体的学术格局被打破,在中西不同的学术理念的碰撞中,新的成果不断涌现,其中20世纪30~40年代闻一多先生的《诗经》研究,引人注目,并对以后的《诗经》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直到今天。闻一多先生对于《诗经》本来有着一个全面研究的规划,但由于他竟以48岁的盛年而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暗杀,使他不能实现这一规划,这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但反动势力的屠刀无法阻挡历史的前进,也不能阻挡学术的发展,“‘一个人倒下去,千百万个站起来。’在革命工…  相似文献   

6.
张海峰 《东岳论丛》2011,32(2):104-108
新文化运动实现了《诗经》研究由经学研究到文学研究的转型,高亨先生的《诗经》研究能够摆脱经学的桎梏,探求诗篇的本义,对许多诗篇作出了更为合理的新解释;对《诗经》基本问题的看法,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部分与当今考古发现相印证。高亨先生又将唯物史观纳入到《诗经》研究中来,提高了《诗经》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旧的治学方法和新的方法论相结合,使高亨先生的《诗经》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但也造成了某些偏颇,高亨先生的《诗经》研究对于当今多元化的《诗经》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评李子伟的《诗经译注》张启成李子伟先生的《诗经泽注》(国风部份),由兰州大学出版社于1992年6月出版。建国以来,国内与港、台出版的《诗经》注译本,包括全注全译与选注选译,已不下数十种之多。但李先生的《诗经译注》,相比较而言,仍有自己的特色与价值。这...  相似文献   

8.
刘戈 《船山学刊》2001,(2):127-128
杨仲义先生的新作《诗骚新识》由学苑出版社出版了.书由《旧说辨妄》、《风骚传统》、《风骚审美》、《“风”旨辩证》、《屈骚析疑》等五个部分结构而成.五部分分别针对着近一二十年来学术界关于《诗经》与楚辞研究中存在的五个问题,即一、《诗经》、楚辞语句的不少难解之处,至今仍未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二、……  相似文献   

9.
<诗经>名物研究是<诗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及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然而对于<诗经>名物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古今学者却没能给予全面、充分的认识.考诸<诗经>可以发现,名物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诗义,还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当时的生活,体会<诗经>所蕴含的文化精神,认识<诗经>多样的审美特征及其崇高的艺术成就.而这些,也正是<诗经>名物研究的深层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吕华亮 《兰州学刊》2014,(6):197-199
魏晋南北朝《诗经》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一直被学界忽视。考察此期产生的一百多种《诗经》研究专著可知,其门类包括义疏类、名物类、《诗》音类、《诗》图类、《诗》谱类、《诗》品类等,这与汉代以比附政治伦理为特点的章句之学明显不同。可以说,魏晋南北朝的《诗经》研究,突破了经学一统的局面,开创了诸多新的趋向,对后代《诗经》学的全面展开有重要启发意义,甚或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奠定了后代《诗经》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章次问题与《诗经》叙事艺术密切相关,是《诗》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安大简《诗经·殷其雷》篇的章次与传世本有异,为这一课题提供了讨论契机。综合语词训诂及《诗经》文本考校,可知简本的章次更加合理。安大简《殷其雷》篇的章次可称为《诗经》章次的“处—息”类型。这一章次类型在《诗经》其他篇目中普遍存在,是《诗经》特定叙事逻辑及思想原则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夏传才先生的《诗经》研究成果集中于《诗经研究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台湾万卷楼图书公司,1993年版),《诗经语言艺术》(语文出版社,1985年版,台湾云龙出版社,1990年版),《思无邪斋诗经论稿)(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以外还有《十三经概论》(台湾万卷楼图书公司,1996年版)中的《诗经》部分。夏先生的主攻方向是《诗经》学,《诗经研究史概要》是其代表作,由于该书采用史论结合的论述方式,《思无邪斋诗经论稿》可看作《概要》的深化与补充。清人皮锡瑞说:“凡学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别其得失,无…  相似文献   

13.
厚积薄发颇具创见的佳作──评魏正申的《陶渊明集译注》吴云魏正申先生可谓陶学研究的多产学者。1990年12月他的第一部研陶专著《陶渊明探稿》问世;1992年冬,他的研陶新作《陶渊明集译注》发排,现已出版;1993年及,他的《陶渊明集索引》已完成,准备日...  相似文献   

14.
文一涵 《社会科学家》2006,(Z1):191-192
两千年来关于《诗经》的论著数以千计,是我国古代典籍中最有争议,说解最详,留下的资料最为丰富的书.在这些著作中,有对它进行注释,阐述义理的,有研究音韵训诂,文字校订的,有考察名物山川地理,讨论典章制度的.从前人对《诗经》的著作,可看出这本典籍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我们对它的整理和研究不能因为前人充分论述而停止,随着历史的延续时代的发展,我们对《诗经》的研究会融入新的方法,科技的进步,出土文献的发掘给我们提供更多真实的材料,所以《诗经》的研究没有终结篇.  相似文献   

15.
于沁可 《东岳论丛》2019,40(9):54-60
从古至今,历代学人一直就《诗经》六义中的"兴"究竟指的是什么而争论不休,朱熹、郑玄、郑樵、刘勰、钟嵘,近人闻一多等均未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顾颉刚先生以歌谣学的眼光看《诗经》,认为"兴"并无意义、唯有起辞协韵作用。但《诗经》中大量以植物起兴的诗句表明,起兴的首句与后文诗句存在语境上的意义关联,而草木也因为民俗采集活动和《诗经》的歌咏逐渐转变为具有特定意义的象征,完成了由物到词、由物质到文化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6.
陈虎 《晋阳学刊》2002,(3):76-78
《诗经》对司马迁撰述《史记》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尤其是他在追述商周的历史时,大都是以《诗经》中的相关诗篇为基础,以其他的文献材料相补充,加以改编、综合、归纳而成。于是《诗经》中所表露出来的一些历史意识,对司马迁的《史记》就必然产生多方面的重要影响,《诗经》中的一些是非标准也就成了他理解和解释历史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叶文举 《船山学刊》2023,(1):118-128
张栻除了在《论语解》中对《诗经》进行了整体观照外,还对《诗经》的多篇诗篇做过个案研究。张栻以二《南》为本,以政教为中心,注重对《诗经》治国理政思想的探究。作为理学家,张栻的《诗经》研究具有“六经注我”的色彩,部分解读《诗经》的文字已经变成了他演绎自己理学思想的载体。张栻也着力于《诗经》艺术性的分析,在他的《诗经》研究中并没有表现出以文害道的观念,他对《诗经》情感传达的体悟、对赋比兴及其他艺术手法的揣摩,都反映了其较高的文学品鉴力。张栻的《诗经》研究尊《序》较多,保守性较强,再加上没有留下研究《诗经》的独立专书,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他在诗经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清代《诗》学研究的主要成就在名物训诂研究上,至乾嘉时代有胡承珙《毛诗后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等三大名著传世。在清初三大家中王船山《诗经稗疏》在训诂上的成就尤为突出,开清人《诗经》名物训诂研究之先河,此书对前贤故训能择善而从,又不因循守旧,钩沉辨谬,探赜发微,订正古注,补证成说,在继承中有发展,在训诂实践上有新说,在训诂理念上有新见,皆足以启迪后学,实为体现王船山《诗》学造诣和成就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对《诗经》诗学的开拓林祥征《诗经》诗学研究是《诗经》研究的薄弱环节,却是钱钟书《诗经》研究最为辉煌之所在。他的研究可分两个层面:(一)对旧有诗学提出有心得的见解;(二)提出许多全新的理论命题,从而丰富了《诗经》诗学宝库。本文只着眼于第二层面的介...  相似文献   

20.
陈抡先生自三十年代起即发心立志以西学研究先秦古籍,迄今五十余年。虽几经挫折,而雄心不减,今于八十高龄,卒成《天问》、《离骚》、《九歌》、《九章》译注,及《诗经》译注之大部。《诗经》译注拟于一九八七年完成。陈抡研究《诗经》的特点是对语音对应规律的应用。他认为清代学者虽然比较尊重语言的历史,但没有从汉语演变过程中找出古今语音和各种亲属语音的内部联系——语音对应规律,仍然无法解通古籍。他认为欧洲历史语言学中的“历史比较法”通过对一种语言及其各亲属语言的语音、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进行比较,从而揭示语音对应规律和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