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还乡》(The Return of the Native)发表于1878年,许多批评者认为《还乡》是哈代悲剧创作的真正开端,因为从这部小说开始,哈代一改先前那种歌颂田园生活、抒发田园理想的风格,转而去描写农民的悲剧命运,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冲突和斗争,同时也开始对产生这种命运的因由倾注了大量的思考。然而先前的评论大都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的变化对人物命运的影响这个角度来阐发这一问题,本文则试从另外一个角度———神与人的关系,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以发现哈代浓厚的基督教情结。  相似文献   

2.
张谷若以研究翻译哈代著称于世,他翻译了哈代的三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还乡》和《无名的裘德》,被中外文学界誉为“哈代专家”,“哈代的东方知音”。文章从方言对译、注释和翻译目的三个方面对张谷若翻译的哈代作品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小说《还乡》出版于1878年,是哈代自1871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计出无奈》以来的第六部小说。但许多评论家通常把它看成哈代的第二部重要小说,第一部他们认为是1874年出版的《远离尘嚣》。《远离尘嚣》是哈代的成名作,也代表他创作上的一个转折点:表现了作者创作上由喜剧向悲剧过渡的开始,《还乡》的间世基本上完成了这一过渡。“《还乡》是哈代持久的悲剧创作中的第一次全面尝试”。循着这条路线,在以后的十七年中,哈代为他的读者创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完整世界,一个充满着复杂矛  相似文献   

4.
哈代是英国最杰出的乡土小说家,“性格与环境小说”是最能代表哈代创作成就的作品。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哈代的代表作《还乡》进行了新的解读,揭示出小说中所蕴含的深层的自然生态思想:人类只有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系列除《远离尘嚣》外,《还乡》、《一双蓝蓝的眼睛》等作品中也有着拔示巴的原型。通过比较她们的经历与性格可以看出,哈代对于基督教文化的精神内涵的深刻体会和娴熟的运用圣经原型人物的高超手法及其深沉的基督教情怀。  相似文献   

6.
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的交界线上,英国文坛耸立着伟大的小说家,诗人托马斯·哈代的忧郁形象。哈代做为一个小说家,作品是非常丰富的,而成就最高的则是他统称为“性格与环境小说”的作品。“性格和环境小说”包括这样几部作品:《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得》等。作家给这些作品起的名称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它们所反映的正是人物的性格和社会环境发生冲突而产生悲剧,其中或者以性  相似文献   

7.
《还乡》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最具宿命论色彩的作品.作者借荒原这一自然意象诠释人物命运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作品中的荒原神秘莫测,充满了魔幻色彩,并与人物的悲剧命运紧密相连.通过对作品中人与荒原主题的生态解读,哈代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法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观.  相似文献   

8.
李鹏 《南都学坛》2005,25(3):81-84
因为故土意识是哈代所处社会生活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哲学科学语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势,融聚了他对故土的关切和形而上的思考,伴随着他创作实践的始终;又因为哈代整个创作是以浓烈的悲观主义情绪,开创英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时代———“哈代时代”,成为“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的交界线上的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所以我们从故土意识这一角度,通过对《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几部具有标志性意义作品的透视,把脉作家悲观主义所走过的历程,认为它是以闲适古雅的乐观情调为起点,经过孤独感伤的忧郁心态,而走进悲观无望的凄婉愁绪。  相似文献   

9.
评析英国作家哈代的作品《还乡》和译作。从王守仁的译本中找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文字与原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译作中存在几个翻译错误,并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小说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促进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卓越大师之一。他在维多利亚时代创作的一系列小说《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构成了他的“性格和环境小说”悲剧系列。在这个悲剧系列中所展示出的悲剧性形象长廊中,《还乡》中的游苔莎与《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哈代着墨最多,刻意塑造的两个女性形象。哈代通过她们的遭遇充分揭示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物性格对人物命运的深刻影响,从而对资产阶级的宗教、法律和道德对劳动妇女的身心桎梏与残害作了深刻的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哈代的人生哲学、美学观点和《还乡》的主题出发,认为爱敦荒原是一座人间天堂。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还乡》中 ,男主人公约布赖特·克林的命运追寻着普罗米修斯及俄狄浦斯王的轨迹 ,充满鬼魅色彩的女主人公尤苔沙也具有神话中悲剧女王的特性。《还乡》在写作上选择了神话原型暗示的角度 ,体现了哈代独特的宿命观  相似文献   

13.
《苔丝》是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在世界范围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据称《苔丝》的中译本就达7种之多。现从CA的角度,在词语和句子两个层面试对其中两部中译本进行浅略评析。  相似文献   

14.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描述了一个被人诱奸而后又犯下杀人罪过的女人的故事。文章试图站在现代人的立场,并从女性的视角来剖析这部作品及它的作者:苔丝仍然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里被理想化的缺乏自我意识的女性牺牲品;而哈代在对苔丝同情的背后,在把苔丝纯洁化的同时,也把他作为男性喜好的烙印打在了苔丝的身上。  相似文献   

15.
《还乡》第一卷的标题是“三个女人”。我们可以从这个恰当的暗示中了解小说要揭示的真正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因为哈代喜欢和妇女交往,懂得妇女的心思,所以通常他描写的妇女形象比他的男性形象更有趣,更真实得多。一个象在《卡斯特桥市长》里描写的亨察德那样能够经久不变地有效地引起我们的同情和兴趣的男主人公在哈代的小说中是很少有的。《还乡》里的男性形象也没有例外。游苔莎、姚伯太太、甚至朵荪在呆板的克林、文恩和轻薄的登徒子韦狄面前,明显地显得那么血肉丰满。小说的主要兴趣是在三个妇女形象和克林还乡对她们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还乡》是哈代一本非常成功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小说以男主人公克林从巴黎回到家乡荒原,试图改造荒原,实施"广泛教育计划"过程中遭遇的一系列经历为主线。其中女主人公尤苔莎值得认真去研究:她生于繁华却流落荒原,千方百计逃离荒原最后却葬身于此。基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这个反叛者的精神内涵,在追求和谐的今天,深入挖掘其作品思想,认真解读哈代经典,无疑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苔丝》一直被视为哈代的代表作,而哈代的晚期作品《无名的裘德》则不太受评论家的重视。本文从全新的角度分析了《无名的裘德》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指出《无名的裘德》是一部承前启后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老妇还乡》女主角的形象塑造在该剧占有重要地位。从女性形象的角度来分析这部戏剧作品,对老妇克莱尔这个女性形象作出新的理解;分析其悲惨遭遇及心路历程,揭露女性在男权社会地位的低下及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19.
《老妇还乡》女主角的形象塑造在该剧占有重要地位。从女性形象的角度来分析这部戏剧作品,对老妇克菜尔这个女性形象作出新的理解;分析其悲惨遭遇及心路历程,揭露女性在男权社会地位的低下及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20.
《呼啸山庄》在很多方面是粗糙的,其写作技巧不是尽善尽美的;然而这本书仍然不失为一本深刻感人的书。故事发生在约克郡的荒野里,这一背景很象哈代的《还乡》里的背景——爱敦荒原。但是《呼啸山庄》里的人物较之《还乡》里的人物更深地扎根于荒野的土壤里。夏洛蒂·勃朗特用以下的印象主义的然而颇为贴切的话概括出她妹妹所写的这本小说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