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盟27国领导人在2007年12月13日正式签署了《里斯本条约》,旨在取代此前因法荷全民公决失利而陷入危机的《欧盟宪法条约》,该条约应在所有成员国批准后于2009年1月1日即下次欧洲议会选举前生效。本文首先分析《里斯本条约》与现行《尼斯条约》,尤其是与《欧盟宪法条约》相比带来的新变化,然后探讨《里斯本条约》能否如欧盟政治精英所期望的那样,令欧盟决策更透明、民主和高效。  相似文献   

2.
通过扩大对罗马条约第86条的解释,欧共体最早利用该条规制了企业的合并行为,大陆制罐案是第一个实际应用的案例。但是,该条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最终被1989年发布的企业合并控制条例所取代。欧共体对第86条的使用有其国际政治经济考虑,防止美国对欧共体的“经济殖民主义”扩张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德意志军国主义的日益强大,逐渐威胁到了英、法、俄等国在世界殖民地市场上的利益。为了对付这个欧洲共同的敌人,它们化解前嫌,订立所谓的“三国协约”。《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挽回了西藏的主权。这既是清政府努力的结果,也是英、俄为了联袂对付德国在双方殖民地利益上妥协、让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5.
由于腐朽,清政府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长期以来,国人普遍认为:在《马关条约》的签订过程中,李鸿章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他是出卖民族利益的罪魁祸首,是卖国贼,是民族败类。然而在整个事件中,李鸿章到底充当了什么角色?本文试图通过解读档案,分析条约的谈判和签订经过,以再现当时的历史,从而准确定位李鸿章在该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根据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约定,中日双方于1895年5月8日在烟台换约。本文依据当时有关当事人留下的文字资料,对换约地的选定、双方换约大臣的确定、双方围绕换约问题展开的交涉以及国际社会的干预、换约完成的具体时间和具体的换约地点,一一进行了考证,力求还原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7.
1941年苏联与日本出于各自的战略需要,签订了中立条约。由于该条约是在二战的重要时刻签订的,签订的双方分属于反法西斯力量和法西斯力量,且属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因此条约的签订对条约涉及的国家及二战的历史进程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华 《国际论坛》2011,(3):20-25,79,80
《里斯本条约》明确规定"欧盟应加入《欧洲人权公约》",由此结束了长期困扰欧盟法律体系的一项重大争论,预示着欧洲委员会和欧盟两大人权保护机制的一体化。欧盟的人权保护机制发展滞后,因而产生了欧盟加入《欧洲人权公约》的呼声。欧洲法院出于维护欧盟法律体系自治性的需要,一度对加入问题持否定态度。实践中,欧洲法院与欧洲人权法院之间愈来愈密切的互动却又彰显欧盟加入的必要性。《里斯本条约》为欧盟的加入打开了法律之门,欧盟内部也将此提上工作议程,目前欧盟与欧洲委员会正在谈判加入协定。不过,从加入涉及的一系列法律和技术难题来看,完全实现欧盟加入《欧洲人权公约》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9.
割让台湾,是清政府腐败无能之举,也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惨痛教训。日军占领台湾的过程,就是台湾军民展现自己英勇不屈精神的流血牺牲过程。  相似文献   

10.
欧盟成立前欧共体立法已具备三个特性,即直接效力原则、优先原则及先占原则,在欧盟成立后,其立法又具有了新的特性即从属原则。论述了欧盟立法的上述特性,试图证明欧盟主体资格演进的格局是从一体化组织向联盟国家迈进。  相似文献   

11.
<里斯本条约>的生效为欧盟一体化的深化和拓展奠定了新的基本法基础,并进一步扩大和增强了欧盟对外关系权能,为提升欧盟在国际上的独立身份、地位和形象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这一新条约使欧盟的法律人格由模糊变得明确;欧盟的对外关系权能领域从分散的三大支柱变为统一的框架结构;欧盟对外关系机关体系进一步强化;欧盟缔结国际协定的权能和程序得以空前地完善;欧盟与国际组织的关系和驻外代表机构的名称变得更加明确.<里斯本条约>给欧盟对外关系权能带来的变化,势必给第三国和国际组织的对外关系和活动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斯瓦尔巴德条约》在承认挪威对该群岛享有充分和完全主权的同时,允许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由进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情况下自由地从事正当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目前,南沙局势日益错综复杂,实行共同开发符合各方根本利益。南沙群岛各方可以按该斯瓦尔巴德模式签订一个类似的协定,理顺各方关系,调和各方冲突,在该地区形成和平、有序的环境,这样才能保证各国的共同开发,确保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农田利害条约》是王安石进行变法而制定的,其目的是大力提倡水利兴修,发展农业生产,增加财政收入。《农田利害条约》的实施引起了农田水利的建设高潮,不仅修复和新建了众多的水利工程,而且在北方开展了大规模放淤活动,使农业生产获得巨大成效。《条约》还引起了该时期水利学术的大发展,《水利书》、《吴中水利史》等著作陆续出现。《农田利害条约》影响深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14.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3年来,中俄关系在这个新世纪两国关系发展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顺利前行,各领域合作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中俄政治互信进一步加强。两国政界、学界赞声一片。本文通过对中俄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剖析,探寻中俄关系健康发展的源动力,试析《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里斯本条约》对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CFSP)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明确了各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行动目标,并在机制上进行了许多创新,旨在加强欧盟对外行动能力。欧盟在CFSP对外行为能力目标上雄心勃勃,但机制改革后,CFSP在实践上存在机构权限重叠、行动资源和工具匮乏、决策机制效率不高、对成员国约束力有限等问题,使宏大目标与政策效力间"期待—能力的差距"加剧。《里约》反映了政治精英推动宪政机制向超国家发展的同时却客观上强调了政府间主义的现实。而CFSP在政府间主义主导下的"布鲁塞尔化"成为该政策向超国家方向发展的主要形式,说明机制化进程不是产生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压力和动力,推动CFSP向超国家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41年4月,<苏日中立条约>签订后,经过短暂的愤激、混乱甚至动摇,国民政府高层作出了大体正确的研判与应对,力争将危机带来的破坏降低到较小的程度,引导局势朝有利于坚持大后方抗战、有利于稳定民心士气的方向发展,既未使中苏关系因之恶化,又争得了美国的扩大援助;在舆情汹汹之际,对中共攻击的现象虽有增多,但也受到了一定的控制和限制;并对国际局势的未来走向作出了较为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中英会议印藏条约》划定了中印两国边界线,印度认为该条约仅仅是双方划界的基础,而非实际的界限。条约解释历史渊源是罗马法,理论渊源是逻辑和善意、公平。基于其历史渊源和理论渊源,条约解释方法形成了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两个主要学派。《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是各种理论和方法的妥协调和,以客观主义理论和文义解释方法占据优先地位。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无论运用文义解释方法和目的解释方法,《中英会议印藏条约》都清晰地划定了中国西藏和锡金之间的边界。印度的主张是不能成立的,违背了善意原则。  相似文献   

18.
<阿约>强调了在欧盟层面协调和一致化移民及难民政策的必要性,并创建了难民基金、确立了难民遣返政策等一系列欧盟层面上的共同政策,为欧盟共同难民政策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制度框架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14日苏联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关于远东问题秘密协定的延伸,标志着美苏大国的力量卷入了战后中国的政治发展之中,国共重庆谈判则成为美苏大国力量在中国的政治折射.毛泽东亲赴重庆既体现出战后美苏力量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支配,同时也体现出了毛泽东对这种支配的抵制.  相似文献   

20.
欧盟是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积极参与者,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问题。《里斯本条约》的生效有利于原有问题的解决,表现在欧盟正式取得了法律人格以欧盟名义缔结条约,提升了气候变化政策在欧盟内部的一体化程度,组织机构上也有利于欧盟更好地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