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文体学角度来看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体学与英语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英语教学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它能提高学生得体地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提高文学鉴赏力;增加文化知识等。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文体,赋由最初的一种修辞手段发展为一种创作方法,再演变为一种文学文体,即汉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是汉赋这种文体最基本的特色,但绝不是赋体的全部文学表现手段。从文体学的角度看,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其产生、发展、变化到完成的过程,文学作品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铺写仅仅只是一种手段。所以,在西汉大赋迅速崛起而又急遽衰落之后,东汉以后赋体文学在不同时代的语境下,不断被其他显赫当时的文体所影响和改造,同时作家也不断地汲取他种文体优势,开拓、创新出赋体的新形式。由于文学内、外在因素的推动,赋体文学才会有六朝骈赋、唐宋律赋和文赋的新形式,出现一批批优秀作品,并使赋体最终得以完成。因此,赋史上"赋盛于汉,衰于魏,而亡于唐"、"唐无赋"一类言论的谬误是显见的。  相似文献   

3.
鲍照赋从情感倾向、风格特点、题材内容到表现技巧,实受魏晋赋的影响:他的赋具有建安风骨的特征,其咏物赋,继承了魏晋咏物赋擅长抒情说理的特点,并有所发展,而其抒情小赋则继承了魏晋抒情小赋的感伤传统。  相似文献   

4.
英语文体学与翻译密切相关,文体是翻译时要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文体学在翻译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从文体学的角度论述了英汉翻译的适应性:原文和译文在语言和体裁的风格方面必须保持一致,应用文、广告、新闻、科技、文学五大门类的文体有其各自的语言特点和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魏晋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段时期是论体文章发展的第一个繁盛期,同时,骈体文也在此时形成。两种文体特点的融合使得魏晋时期的骈俪作论现象呈现出其他朝代难以比拟的兴盛。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此时的骈俪作论之文多佳作名篇,整体上呈现出文风深厚,文势有力而不外泄,例证并行,论据充足而不泛滥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魏晋赋中叠字的使用受汉赋影响颇大,其既有对汉赋新创叠字的接受,也有对汉赋叠字运用技巧的接受。魏晋赋对汉赋叠字的接受,为南北朝及以后的骈文、骈赋的兴盛和繁荣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文体学理论及其研究方法论打破了半个世纪以来结构主义一统天下的情况,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跨文化交际、语用学、功能语法、新修辞学、批评语言学、话语分析、叙事学及统计学都为文体学理论的建树、方法的创新和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体分析的方法正呈现出多学科、多角度的态势,并随着语言学的不断深化与整合而朝着多样性与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英语文体学与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英语文体学是用现代语言学的原则和分析方法,研究英语的各种文体的一门学科。在语言运用方面,它强调语言环境的重要性,中国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困难之一,就在于不会判断场合,不知如何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英语文体学分析比较法及其理论,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达到科学地进行语言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总目》在文体学研究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地位。作为一部官方组织、集体编纂、旨在对历代文化典籍作总结与批评的目录学著作,其考察视野之开阔,涉及问题之纷繁广博,是一般文体学专著所无法比拟的。《四库全书》对于图书的收录、编排以及《总目》所体现的文体批评观念,如文体谱系与文体分类、文体渊源与文体本色、骈文与散文文体、史传与小说文体等理论,都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清代前中期的文体学思想与认识水平,并对当时及后世的文体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美女赋自宋玉发端,建安美女赋的新变在于其游戏笔墨的色彩、对女性的尊重和对女性内心世界的关注以及塑造美女形象的新突破;《洛神赋》集前代美女赋之大成;晋代美女赋呈式微之态,但也呈现出新变之象,张华赋有诗化倾向;张敏赋具有小说特点;陶渊明《闲情赋》则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了“十愿十悲”的动人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2.
魏晋法律体例的变化与学术风气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法律在形式即体例方面具有浓重的名理学化、玄学化色彩。当时舍具体、重抽象的学术风气,名理学“循名责实”的特点,玄学重视理论辨析、抽象思维的风格,对法律制定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刑法总则性质的《刑名律》、《法例律》的出现,以及对律目篇章的调整和析分,更是当时学术风气的直接产物。因此,名理学和玄学是推动魏晋法律新体例确立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讲求符号、结构、线条艺术的书法艺术,发展到魏晋时代,已跳出了"饰文字以观美"的萌芽更新阶段,使眼底观照的对象和心中契悟的真意流露于笔端,书法家的心迹、神识得到了本质的显扬.在中国书法艺术和书法美学的历史上,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阶段.  相似文献   

14.
曹魏及西晋前期,在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全面复苏的前提下,朝廷礼乐建设的客观需求与君主、贵族们的精神消费需求,有力地推动着文人和艺人们歌诗创作和表演的艺术活动,民间歌诗则为他们的艺术创造提供了源头活水,这一切使歌诗艺术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并为南北朝歌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启产生于上奏类公文不断细化的过程中,它从表、奏中分离衍生,乃是出于承担言细小公务的需要,面目没有表、奏庄重严肃,篇幅也往往短小。至刘宋,谢物小启从启体中分化而出,这一方面是启体一些内在要素发扬光大的结果;另一方面乃因谢物小启的作者和行文对象之间关系密切,在书体影响下,此类启文具有了私人交流的性质,表现在为私事而发,寄寓作者感情、生活情趣、行文骈化等方面。启至此向书体靠拢,与书体相融。受强势文体影响,某些文体发生演变分化,这是文体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士人生活史上,魏晋士人的生活方式、精神风貌都有独特之处,也备受人们关注,本文从当时政治环境、时代风尚等方面探讨了魏晋士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揭示了士人社会风貌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变革时期,人的觉醒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由人的个性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全社会对人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的认识,进而促成了文学的自觉。正是这种对个体生命的重新审视而激发起来的人的觉醒,使得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显示出强烈的主体性色彩。人的觉醒引发"文学的自觉",从而导致文学创作、文学观念的自觉。  相似文献   

18.
魏晋辞赋观念的生成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参照魏晋辞赋发展的清晰轨迹,本文分三个阶段考察了魏晋辞赋观念的产生、演变等问题,同时也对导致其产生、演变的原因以及它在不同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探讨与分析虽主要是根据魏晋辞赋观念的固有内涵来展开,但也充分考虑到了相应时期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主情与尚丽这两大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左右了魏晋辞赋观念演进的大部分行程,而当其行程结束时,占据支配地位的则是美与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两汉大赋为辞赋之主流,而魏晋六朝的俳谐赋为其支流,历来不受文学批评家的重视.大赋惊彩绝艳,旨在讽谏;幽默之赋则文体多变,自嘲嘲人,为抒情之利器.认识幽默赋的创作,应先了解"滑稽"的三层含义,以明其精神源流,由中深入明嘹滑稽幽默之赋具备的俳优语言的特点,以及指桑骂槐,不受道德和传统规范的创作形态.本文将此类赋依照其讽刺对象,分为三类,一为幽默自嘲之赋,以东方朔<答客难>、扬雄<逐贫赋>、左思<白发赋>为例,探讨其特色;二为诙谐讽刺之赋,以王褒<僮约>、鲁褒<钱神论>为中心,分析其风格;三则为纯粹游戏之作,通过对魏晋以降大量的诙谐杂戏之作,如袁淑的<鸡九锡文>类作品的考述,申述其精神.进而对其历史背景、文学技巧展开论述,又在说明俳谐赋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