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体学并非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个分支,而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本身,是一整套具有本体论价值的文学观念和言说方式,其本体论价值是以體为中心生成并展开的。就其生成而言,是由汉语辞源学的體(生命本体论)、原始儒学的体要(语言本体论)和先秦易学的体与用(实践本体论)整合而成。就其展开而言,则体现为体貌、语体和体制等多重结构和层面,并外化为尊体、辨体和变体等多种方法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文体学是古代文论中的重要问题,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传统文体学具有丰富的内涵,"文体"概念不仅突出文学存在的形式性相,更具有文学本体的深层意蕴.同时,古代文体学与传统文化关联紧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学是研究中国古代各种文本的体、格、类的形成、特征、演变及其分类的学问。因此,全面占有资料是文体学研究的基础,中国古典文体学研究必须建立在全面占有经、史、子、集有关文体资料的基础上,不能仅凭文论专著(如《文心雕龙》)和诗文评著作研究文体。文体学的研究对象不只是体裁,而应包括体裁(不止是诗文体裁,还应包括经、子、史,特别是史书的体裁)、体格(风格)和体类(即《文选序》所说的按体裁、题材和时序分类)。  相似文献   

4.
以往对中国古代全国总图的研究只集中于少量重要的单幅全国总图,缺乏对古籍中地图的关注,由此未能揭示中国古代全国总图的全貌;通常用于确定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年代的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古籍中的地图,且对地图谱系的分析也是极为困难的;目前全国总图的史料价值并未得到真正的挖掘,地图的史料价值并不在于图面内容,而在于地图所反映的地理认知以及地理认知背后的主观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文体学研究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20世纪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中国文体学研究非常冷寂.近年来文体学研究已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成为新的学术热点,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与研究前景的学术领域.我们认为,中国文体学的研究前景首先有赖于对其基本内涵的准确把握,并试图通过这一组专题研讨,引起学术界更多的关注,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报纸历经汉唐的萌芽,至宋逐渐发展成型,到明清进一步完善。学界对中国古代报纸的研究已百年有余,通过梳理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关于中国古代报纸的研究主要涵盖了起源、名称、性质与特征,以及管理制度与管理机构等相关问题,其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缺憾并存。展望中国古代报纸的研究,在论题的选择、研究方法及文献资料的运用诸方面尚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20世纪已取得重大成就,展望新世纪,我们要有创新的理论思维,扎实的基础工作,深入的专题研究,广泛的学术交流,不断壮大的学术队伍。我们一定能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8.
该文简要回顾了文学文体学的发展历程,归纳分析表明文学文体学虽然在研究模式上存在诸多差异,但总的来说可以划分为两个阵营:文本中心主义和语境中心主义。与当代语言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变化相关,文学文体学也经历了一个从单一的框架模式到立体的多维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笔者认为随着认知心理学、社会语言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文学文体学必将呈现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西方文体学与中国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的中国文学在众声喧哗之中似乎逐渐凸现了自己的“主潮” ,这就是对于作为文学存在的语境———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的关注。但这样的倾向是不是也可能出现离开文学文本的弊端 ?这也是许多学界同人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 ,为此 ,本刊特地约请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怡教授为我们主持了一组“笔谈” ,希望在一个强调“文学之外”的时代重新唤起人们对于文本、文体这些“文学之内”事物的兴趣。我们相信 ,正是多种倾向的同时存在 ,才最终构成了文学研究在总体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古代史研究先后经历了17年的初步发展期、“文革”十年的相对停滞期和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开始进入的繁荣期。1979年至1988年的10年中,平均每年发表有关的论文数千篇,出版专著百余部,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其突出表现为:1.解放思想、打破禁区,讨论日趋活跃。广大中国古代史研究者大胆探索,摆脱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痛感有重新认识国情的必要,对许多重要理论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重新评价,许多问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拓宽领域、纵深发展,适应客观现实需要。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法制史、中外关系史、教育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学术界普遍关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文体学问题,但对文体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探讨还很不够。从侧重于语体功能的语言学的文体学与侧重于体裁功能的文学文体学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来看,目前古代文学研究将文体问题简单化为体裁问题有其不足之处。中国古代存在着丰富的文体学传统,文体学是整个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核心。传统的文体学内涵与方法,正是包括了目前学术界使用的语言学的文体学与文学文体学两方面的内涵,是真正完整意义上的文体学。古代文学的文体学研究应该充分汲取这一传统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建设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体学,必须继承中国文体学传统范式和经典方法,并探寻具有当代学术高度,有思想内涵、文化视野、科技文明与现实关怀的独特路径。文体学研究必须建立在扎实可靠的文献收集与文献阐释基础上,对文献有所“发现”又有所“发明”,“察诸语境”以把握文体的复杂性、丰富性。中国文体学与礼乐和政治制度关系密切,文体研究需要以“活”的观念与眼光,考察文体实际的“运作”与“过程”,还原其制度、仪式、程序等历史语境。对文体的物质形态研究,需要把文体学与考古学、出土文献学、图像学等学科结合起来,通过实物—图像—文体的研究方法,连接实物与纸上文献。文体学研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同时要超越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局限,凸现人文学术的独特价值。新一代学者应该兼具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具有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要立足本土文化,回到本土理论传统与古代文章文体语境来“发现”中国文学自身的历史,同时,超越中西畛域,打通古今鸿沟,突破学科的樊篱,创造出超越古代文体学的新辉煌。这是当今人文学者所追寻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向上一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以中国知网核心期刊、CSSCI以及EBSCO为文献来源,回顾了近十年文体学在运用语言学方法和实证分析的进展,以及文体学在研究方法上所取得的成果,并对国内外文体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做了简要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文体学是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核心,古代文体学存在于批评与创作两个领域之中,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在传统体用思想尤其是魏晋玄学思想的影响下,文体学又具有很明晰的体系性。从系统的角度深入地分析文体学体系的基本内涵、建构方法及其在文学批评与创作实践上的意义,对推进古代文学的文体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学文体学是将教学实践和文体学理论相结合的新领域,是当代文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语教学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在搜集、整理过去十一年国内教学文体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及其应用方面对教学文体学进行浅析。针对该理论在国内的研究重点、发展趋势、优势和不足等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对它的发展前景予以评价,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改进和促进教学。  相似文献   

17.
作为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交叉学科的文体学研究采纳了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语法是文体分析的工具之一.无论文学文本还是非文学文本的文体特征都不可一概而论,语法偏离是对文学文本进行分析时值得研究的文体特征,各体非文学文本亦有各自的语法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早在春秋时期中国的理财家就已明确指出了财政管理的重要性,早在西周时期就对国家的财政职能和责任有了明确的规定;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古代财政管理中可资借鉴的生财、用财管理举措与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餐具在其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我们民族文化和生产技术的发展进步,随着国人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的变化,无论种类、形制,还是材质和生产工艺,都经历了由单一、简陋向丰富、多样、精致的变化,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考古发掘成果,对中国餐具的演变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与研究,较为全面地揭示了中国餐具发展的全貌。  相似文献   

20.
文学文体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文体特点,它最关心的是文学语言的运用技巧.文学语言的运用是充满创造性的,它有着自身的性质和目的.遵循语言的常规去发掘语言中存在的无限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创造,偏离语言的使用常规而选择一些前所未有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学作品中突破语言常规的变异语言是语言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它最能体现文学对语言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