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工业企业的再结构比,单义是指严重负债的工业企业通过外部机构(主要是债权方)代管财务、参与经营从而使其摆脱困境、恢复生产。广义则是指工业企业在实现自身所有制转换或局部改革之后趋向于进一步改善和协调企业内部所有制结构,进而为适应市场、立足市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改变自身经营管理机制的新的连续改革阶段或过程。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一个宏观的、笼统的、总体上集单一的企业化改制向微观的、多方位的、范围趋于完善和内容更为丰富的改革范畴转换的连续过程。显然,只有完成这种再转换,俄工业企业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2.
<正> 赵紫阳同志1987年3月在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适应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以增强企业活力、完善市场体系和健全宏观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这段话,不仅是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部署的全面阐述,而且深刻指明了当前推进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改善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几年改革的实践证明,企业的活力怎样,直接取决于经营机制的改善情况,而要尽快形成并不断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又同计划、市场等外部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计划、市场和企业经营机制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三位一体.因此,要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必须是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的同时,切实改革计划体制,完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在关于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我国在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必须把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标志的改革放在首要的位置,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增加企业活力,尤其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二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三是要从宏观经济管理的直接控制为主逐步转向以间接控制为主。这是从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实际出发所作出的科学论断。在如何正确对待企业、市场、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上,有些同志提出了“国家调控市场,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是一个由企业、市场和宏观管理系统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要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挤体制,必须进行包括这三大环节的配套改革。三者配套改革的中心内容应是以企业机制改革为中心的企业机制、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的配套改革。只有通过这三大机制的配套改革,才能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机制。要搞好这三大机制的配套改革,必须深入认识和掌握三大机制的基本内容及其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5.
“转机建制”的有益探索──关于新昌县试行国有资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调查梁山中改革开放以来,新昌县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紧紧抓住国有企业改革,大胆探索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新路子,逐步把企业引向市场,使国有企业始终保持较强的企业活力...  相似文献   

6.
竞争视角下的企业知识产权动态协同一体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建立三位一体的企业知识产权动态协同机制,以促成技术、名牌与市场三者之间的有机协调和彼此互动,同时提出推行六种三位一体的企业知识产权动态协同模式,以引导企业技术和知识优势转化为名牌和市场优势,从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把改革、发展、稳定作为三位一体的科学规律来认识,认为三者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而改革既是整体的一个方面,又具有统领全局的意义。因此中央领导集体确定了以改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妥善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发展方面,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在解决稳定问题时,始终强调实现稳定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注意及时调整利益分配结构,重视开发政治资源,用邓小平理论的旗帜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8.
一、正确看待物资“大市场”从物资进入市场的初始,就存在着各级地方政府和政府各主管部门干预、协调乃至直接组织本部门范围内各企业的相当一部分物资的供销活动,形成为与自由交换市场并行的另一个市场。这个市场,虽然还是以一个一个的企业具体的市场交换的形式出现,但它比完全自由竞争下的市场却多了一些“团聚”的特征;虽然这些企业(指某一个地方政府或某一个主  相似文献   

9.
段从宇 《学术探索》2023,(3):124-128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的安排部署,蕴含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体化推进三者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深层逻辑。聚焦理论与实践结合逻辑、上位与下位兼顾逻辑、工作与事业统筹逻辑的分析阐释,揭示出三者“以教育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人才为主体”的三位一体三角协调关系,是三者一体化推进的逻辑基点。在具体的实施路径上,需要针对“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人才的主体性支撑、科技的动力源助推”,坚持“走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股份合作制是中国农村经济改革跨世纪的战略取向邓又拓,杜道新建立现代市场企业制度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框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梁柱和支点。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建立什么样的市场企业制度;怎样建立农村市场企业制度?是当前理论界和抉择界都在探...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提出:“第一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并认为,“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必须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可见改革、发展、稳定是当代中国最主要的三大问题。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三者的内涵以及相互关系才能保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首先,发展是硬道理。这是由…  相似文献   

12.
企业协调工作是一种管理活动.对企业领导者来说,是一种领导行为,对企业办公部门、职能部门来说,则是对领导的一种扭住工作.随着改革的不项深化,企业内部、外部、上下、左右关系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使得需要协调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做好协调工作,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积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一、企业协调工作的实质企业协调工作的实质是在担从企业总任务的前提下,统一认识、调整关系、协调步伐,高效率地实现企业既定目标.这种协调主要有5个要素:1.协调工作主体.即协调工作的组织者或由他们委…  相似文献   

13.
从自组织理论看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协合胡皓,楼慧心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既是当代整个人类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问题,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自始至终面临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对这一实践上极端重要然而理论上却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是否有必要超越社会、人...  相似文献   

14.
产权理论认为企业的出现是对市场协调机制的替代,这种替代是因为在特定情况下,企业协调较之市场协调能带来更高的效率。企业集团作为一种横向联合的组织形式则主要依赖于市场协调,它对市场条件较之“纵向一体化”企业有更为苛刻的要求。目前“集团热”中出现的问题,证明企业集团并非企业改制的最佳选择。因此,对这方面存在的误区有必要从理论上予以廓清  相似文献   

15.
改革国有粮食企业,使之真正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机制,是关系本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能否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所在。从目前实际运行情况看,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尽快解决,否则将影响整个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准确捕捉目前粮食企业改革的难点、重点,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指导粮改实践,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一、对近年来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现状的总体评价及成因分析近年来,国有粮食企业虽经过“两线运行”机制改革,但由于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地方、企业、职工由于利益关系难以协调,在实际中没有多少进展。因…  相似文献   

16.
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是同一的。但辩证的同一是具体的同一,而不是等同。因此,我们在肯定三者一致的前提下,还要看到三者的区别。本文从三者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概括程度、揭示规律的层次、揭示规律的作用、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和三者的着眼点等七个方面论述了三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是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提出来的新任务、新课题,也是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新秩序包括:“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运行机制,及其相应的法律体系、规章、制度,还有新的道德规范等。这是一个贯彻改革全过程的动态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较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现仅就当前在治理、整顿中要注意从几个方面逐步建立新秩序,谈几点看法。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宏规调控体现国家调节职能,是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机制主导环节。宏观调控根本任务,就是保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为培育市场和搞活企业创造良好经济环境。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实际上是社会生产与消费关系在市场的反映。这种关系是否协调,又是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是否协调的重要标志。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国民经济就协调、稳定发展,如果失衡,整个经济生活就会出现紧张、紊乱。建立新秩序要求有一个供需总量基本平衡、或供给路大于需求的经济环境,一方面避免大的经济波动、影响正常秩序,另一方面有利于新秩序内在机制的建立。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就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其自身的艰巨性和中国社会经济总体改革的渐进性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依托,也相互制约。换言之,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推动并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总体改革,而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所获取的成效,又十分有利于并作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反之亦然。因此,迈向新世纪的征程在向我们昭示,要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促进企业制度创新,就必须加快建立新的市场经济的宏观体制框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的全方位变革。  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企业制度创新的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企业自身而言,能使…  相似文献   

19.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石油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这个框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梁柱和支点,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十多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始终处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地位。这一改革主要沿着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方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条例》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企业自主权的落实,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了基础。但是,迄今为止,国有企业的改革措施,基本上是“放权让利”思路的产…  相似文献   

20.
<正>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尽管其性能、目的各异,但都是一个系统,每一个组织系统,都有一定的机构,一定的法规(章程),并且由一定的人才组成.离开这三者任何一方,都不成其为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组织中的领导者,要使导领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研究掌握作为社会系统的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是一个系统,机构、法规、人才,可以看作是社会组织系统中的三个子系统(要素).按照辩证唯物论和系统分析方法,我们要研究这三个子系统,就必须将其放在该社会组织系统的功能、目的的指导下去认识;当我们建立、健全这三个子系统时,必须使之服从该社会组织系统的总目的和功能,并为其服务,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如何认识和掌握三者互相协调的关系上.据此,本文试图结合当前一些现象,探讨社会组织系统中机构、法规、人才三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