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向信 《齐鲁学刊》2003,(2):134-137
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与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 ,他以“形象的直觉”为核心的美学经验论直接脱胎于克罗齐的相关美学观点。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在“艺术的独立性”和“为艺术而艺术”等方面 ,与克罗齐美学思想产生了共鸣。但也是因为这一点 ,使得他与克罗齐在“艺术的独立性如何实现”的问题上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2.
<正> 维柯(Vico 1668-1744)是启蒙运动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法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美学家.克罗齐认为:维柯是"以一种新方法理解幻想,洞察诗和艺术的真正本性,并在这种意义上讲发现了美学科学的革命者".韦勒克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中虽不同意克罗齐把维柯视为西方美学奠基人的看法,但他仍认为维柯在他的《新科学》  相似文献   

3.
朱光潜先生在自己的美学著作中曾多次表示,对他美学思想影响最大的是克罗齐(1866—1952),他是由克罗齐美学开始,经过多年艰苦曲折的探索而逐步形成自己的美学观点的。特别在解放后,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通过学术上的争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在中国 ,朱光潜可以说是最早介绍黑格尔并对其研究有成果的学者之一。从他 1 92 9年7月写《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原理》到 70年代末译完黑格尔《美学》 ,前后达半个世纪之久。他自己多次讲过 :西方美学著作虽是汗牛充栋 ,但真正有科学价值且影响深广的也只有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黑格尔的《美学》。对于朱先生这样一个十分肯定的判断居然并未引起学界的注意 ,学者们很少在朱光潜美学和黑格尔思想关系上费笔墨 ,他们宁愿谈克罗齐、尼采、维柯对朱光潜美学的影响。这种奇怪现象究其原因 ,恐怕还是朱光潜直接以黑格尔原典为对象的研…  相似文献   

5.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六十多年来,他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变态心理学》、《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翻译了黑格尔的《美学》、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爱克曼辑录的《歌德谈话录》、克罗齐的《美学原理》等多种世界著名美学名著。现在,朱先生虽已年逾八十,但老当益壮,仍撰写和结集出版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并在翻译意大利哲学家维柯的美学著作《新科学》。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的前期美学,以其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为基础,不带偏狭的门户之见,广泛地涉猎西方文化,在对以克罗齐为代表的西方形式派美学的批判中,建立起自己的美学体系。笔者敬重这位学界先贤而不揣浅陋,抛砖引玉,试就前期美学中的克罗齐美学批判作一些粗略的探讨。 (一) 克罗齐哲学有一个特别显著之处,就是只研究精神活动。他把精神活动分为认识和实践两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属于低高两度,彼此循环相生,认识生实践,实践生认识。这两度各分两个阶段;认识活  相似文献   

7.
朱先生天性豪爽,很喜欢结交朋友,尤其喜欢和朋友一起开怀畅饮.一天晚上,朱先生跟朋友喝完酒之后,丝毫没有醉态,相约一起去唱歌.在KTV不到10分钟,朱先生突然浑身冒冷汗,昏倒在地.同行的朋友见状大吃一惊,赶紧将他送往医院急诊科.  相似文献   

8.
我国美学界很少介绍科林伍德的美学思想。在一些附带谈到科林伍德的文章中,一种倾向是将其与克罗齐简单地等同起来,一种倾向是对他的表现说作出了肤浅的解说。这两种倾向都与科林伍德的本来面目相去甚远。本文拟对科林伍德的美学思想作一较全面的介绍和评论。 在西方美学史上,科林伍德的名字是与克罗齐联系在一起的,美学史家们将他们的学说称为克罗齐一科林伍德表现说。不过,科林伍德不仅仅是克罗齐的追随者,他也有着可贵的独创性。 罗宾·乔治·科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1889—1943),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美学家。他是新格尔主义者,在本体论上认为离开精神就没有实在,在历史学上认为全部历史都是思想史。他的一生是研究、教学和著述的一生。其主要美学著作有《艺术哲学大纲》(1925)和《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意大利著名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新黑格尔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贝奈戴托·克罗齐(1866-1952)提出的"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论点,在史学界一部分同志中风靡一时.这一论点,被不少人奉为圭臬,视为教条,成为解释历史的时新的权威根据,在当前中国史学界颇有影响.这里无法同已死去三十多年的克罗齐进行论争,只能就他当前流行的观点同他的信仰者们进行商榷,求教于史学界同龄的或年轻的朋友们.一、克罗齐历史哲学的真谛克罗齐的"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命题,是他在1915年用德文出版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这本书中提出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傅任瞰中译本,商务1982年版,第2页).广义"历史"  相似文献   

10.
R.G.柯林伍德(1889—1943),英国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并于1934年开始在该校任教授。他于1938年出版的《艺术原理》,是他的主要的美学著作,该书中对艺术表现的著名阐述,在现代西方美学界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这一学说与克罗齐一脉相承,被称为“克罗齐—柯林伍德学说”,柏尔斯德雷在其美学简史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存英语世界中,克罗齐的一个最有学识和最有威望的追随者是R.G.柯林伍德……但是,仅仅说他是一个追随者是不公正的,他在探索艺术异于其他事物的特性时,表现出了极大的独创性,他还详细地分析了在作为一种过程的‘想象性表现’中,混乱的情感是如何变得清晰和被自我意识到的。”  相似文献   

11.
学界早已将克罗齐当做无可置疑的表现论代表,而海登·怀特对克罗齐的把握更具启示意义。克罗齐语言学、美学祈向着语言和艺术品生成中的“诗意”而不是呆滞不变的“语法”,是既强调“审美活动是赋予形式而且只是赋予形式”,又立足于言说者、创作者赖以不断创造出新“形式”的生命“实体”的。感性的表现与被表现的虚灵之真际之间的张力的被发现,使克罗齐的表现论语言学、美学露出了一道裂隙。  相似文献   

12.
爱箫 《天府新论》1998,(6):70-77
《无言之美》、《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谈美书简》未必是朱光潜先生的代表作,但却一定是他谈美生涯中三个最重要的里程碑。朱先生走了一条曲折回旋的路。《谈美书简》体现出了明显的向早期美学思想回归的倾向。这在学界已渐成共识。因此,弄清末先生早期美学思想是弄清他全部美学思想的关键。对于朱先生早期的美学思想,学界向来有毁有誉。但大体上以1956年为界:此前,除鲁迅先生等少数几人有过严厉批评外,论者多持肯定态度;此后,则多为从政治而非学术立场出发的简单否定和批判。论者多偏执手朱先生的“言”──说了些什么,而忽…  相似文献   

13.
孟宪实  李肖 《西域研究》2023,(3):168-173
<正>朱雷先生著《吐鲁番出土文书补编》(以下简称《补编》)2022年4月由巴蜀书社出版。这是敦煌吐鲁番学以及丝绸之路研究的最新资料展示,相信一定会为相关的学术研究带来新动力。朱雷先生是学界尊重的先生,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一边与病魔斗争,一边坚持完成此书,为晚生后学再创学术丰碑。朱先生最后没能看到这部著作的出版,去年八月,朱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朱先生留下了这部著作,这是朱先生的生命礼赞。  相似文献   

14.
李世涛:李老师,您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您一直在朱光潜先生的指导下从事西方美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尤其是在"文革"后,你们接触得更多了,希望您谈一些"文革"后朱先生的情况. 李醒尘:文化大革命后,北京大学恢复了美学教研室,许多高校都也纷纷成立了美学教研室,全国性的中华美学学会召开了成立大会,朱先生被选为会长.美学复兴了,我们又有机会搞美学了,大家的热情很高,出现了新一轮的美学热.这时朱先生已年逾八十,但他的精神状态很好,他说,"文革"后他得到了第二次解放,心情非常舒畅,要以老骥伏枥的雄心壮志,重理美学旧业,趁八十开外的余年,为毕生所从事的美学事业"添砖加瓦","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他觉得中国经过"文革",许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是很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5.
韦伯的理想与现实——对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韦伯官僚制理论的评价是相当多、相当复杂、甚至相当矛盾的。正如克罗齐曾言 :“有关官僚制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充满着迷思……一方面大多数学者把官僚制组织看作是现代世界理性的化身 ,并因此而认为它高于所有其他理性的人类组织 ,但另一方面 ,许多作家 ,常常是同一批人 ,则把官僚制看作是一种利维坦 ,准备把人类置入牢笼”① 。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本身就包含这看似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他认为官僚制对于人类的未来而言就是一只“铁笼” (ironcage) ,但另一方面他又义无反顾地指出 :“正如自从中世纪以来 ,所谓的迈向…  相似文献   

16.
历史转变时期的哲学家 贝内戴托·克罗齐(1866——1952)是意大利著名哲学家,新黑格尔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罗马大学就读时,曾专门研究过马克思和黑格尔哲学;1896年到1900年间,他发表了一系列讨论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7.
姚汉昌 《学术研究》2023,(10):135-145+178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与“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分别是克罗齐与柯林武德的名言。这两句名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表明柯林武德在一定程度上分享着克罗齐的某些信念,包括历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区别、历史知识认识论以及史学的现实价值等等。事实上,克罗齐确实在历史哲学方面对柯林武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从更深层面来看,克罗齐的“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与柯林武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某些方面又存在着不同,这种不同表明柯林武德对克罗齐历史哲学的继承与发展。本文拟从柯林武德与克罗齐如何在学术上发生交集、“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与“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分享着哪些共同信念以及存在哪些不同等方面着手,对克罗齐与柯林武德历史观念的异同作一番辨析。  相似文献   

18.
克罗齐直觉主义美学的提出与摆脱包括文类规范、规则在内的概念主义泥淖关系紧密,艺术直觉品的特性、心灵活动四阶段说构成了对文类划分、文类等级、缺类现象、文类规则及“三一律”的否定式批判.文类概念经验层面的实践效用主要表现为:借助文类概念来采集、限制和管理实践中的直觉外射物;实践中的各类文学作品,可作为备忘刺激物服务于直觉品再造.克罗齐的直觉主义美学堪称康德美学的意大利修订版.克罗齐在西方文类理论史上显然是一位承前启后的枢纽式人物,他以一种不免极端的姿态化喧嚣为虚无,彻底终结了古典主义文类理论的最后气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19.
情感、思想与语言之关系,看似简单,但是,从亚理士多德以来。一直困挠着不少西方美学家。从康德到克罗齐,都花了不少心血探讨,却仍然众说纷纭,没能从理论上统一起来。我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其《谈文学》里说,这个问题在他脑海里曾盘旋十几年,在几部著作里讨论过,仍觉得不很容易确定。“但是,在未把它确定之前,许多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的革命性質,在解放以来的我国学术界,一向不存在什么問題。但从朱务善先生在《历史研究》1962年第4期发表了題为《五四运动是否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文后,半年多来在我国史学界居然引起了爭論。就爭論的意見看来,大体也还不外贊同与反对两派;多数反对朱先生的看法,但也有不少的人贊同朱先生的看法。对五四运动的性質及其历史意义,毛澤东同志本早已作了极为精辟的分析与科学的論断。一向大家都根据毛澤东同志的指示,認定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过程以五四运动为标志而划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而五四运动本身則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可是現在朱务善先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断言:“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但还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照常理言,某一个特定过程的开始,这个“开始”就应当是这一特定过程的一部分,但是朱先生却是既承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