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卿 《百姓生活》2008,(12):54-54
现代人都吃得细吃得精,但这并不意味着吃得健康。研究发现,"细"、"粗"都要吃一点,这样才是最有营养的吃法。"粗粮"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主要指包括玉米、高粱、小米以及各种豆类在内的粮食,那些没经过精细加工的粮食,也算做粗粮  相似文献   

2.
王平 《金陵瞭望》2011,(22):21-21
民以食为天。人生下来就会吃会喝.不吃不喝除非神仙。 以前大家都很穷.想吃想喝不容易。旧社会就不提了.五六十年代出身的人都记得.小时候饿着肚子上学是常有的事。现在好了.“想吃啥吃啥”,没吃没喝的年代总算过去了.  相似文献   

3.
第八句话     
我是个不善言谈的人,对陌生人是,对朋友、对家人也是。从小店门脸里的、校园路边的公用电话,到宿舍201电话卡,到现在的手机时代,我与家里的通话一直保持着7句话。第一句:吃饭了没?回答总是吃了,或者正吃,或者是饭正做着。第二句:吃什么了?如果正吃、没吃,就变化成在吃什么、做什么了。第三句:多买点儿肉和骨头、鱼什么的,注意营养。  相似文献   

4.
彭立新 《社区》2013,(24):43-43
“东边牛来咧,西边马来咧,张家大姐家来咧……”8月4日,江苏常州方言大赛五星片区海选比赛受到勤业二社区居民的热捧。比赛当天,大家顶着烈日纷纷赶来。勤业二社区选手黄阿姨表演一个说反话:“天娘一个钉,地娘一个星。关关夜饭吃大门,听见外头人咬狗……”30号选手没准备小段子,主持人给她提了个小问题:“我问问你,吃排头是什么意思啊?”“吃排头就是吃排骨!”  相似文献   

5.
老玉米     
正北京人称呼玉米,总爱加个"老"字,曰老玉米。街上卖煮玉米的人却不这么说。大概有个划分,城圈内的人呼之为老玉米,城圈外的人们乐意称之为棒子。城里人对玉米面熟悉,可也没发明出个新词易俗,万法归一地从了城外,谁靠得近谁有发言权。于是"棒子面"一词大行其道矣。棒子登基坐殿,与棒子关联的一切便皆从此出发,禾秆称之为棒子秸,棒秸中秆儿甜若甘蔗  相似文献   

6.
吃什么谷类仍是我国居民的主食,新鲜蔬菜的食用率也较高。但是,约40%的居民不吃杂粮,16%的人不吃薯类,而杂粮及薯类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可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对健康无益的油炸面食,则占居民食用率的54%。居民在以谷类食物为膳食主体的同时,还应经常吃一些杂粮、薯类等。  相似文献   

7.
“砰”的一声响,可把我给乐坏了——哈,原来是爆爆米花的老爷爷来了,这香喷喷的爆米花可是我最喜欢吃的了。我连忙去向爸爸要来了老玉米,跑向爆爆米花的“小炮弹”。“小炮弹”旁围满了人。爆爆米花的老爷爷一手拉着风箱,一手摇着“小炮弹”,那悠然自得的神态使得我们这些小馋嘴们更着急了。“砰”,终于有一袋爆好了。空气中立即散发出沁人心肺的浓香。那是我堂弟余建民的。我看着他那馋样,真想也去吃几把,不过我还是有点害羞,到底不敢去拿。终于轮到我了,我把老玉米交给了老爷爷,焦急地等待着,看着手表。三分钟、四分钟、五分钟……终于,老…  相似文献   

8.
动物语录     
公鸡:谁说我没追求?我每天都要飞到那个高高的稻草垛上去打个盹儿。麻雀:别跟我提什么万里长空,给我一把谷,我倒要感谢你三天三夜。鹦鹉:我要是没有“人云亦云”的特异功能,主人能这样离不开我?井蛙:出去跑了一趟,觉得还是我们这井里好。你看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小鱼小虾,谁敢  相似文献   

9.
正老家常有这样的情况:请人吃饭,叫几个人作陪。客人和陪客并不认识,主人介绍:"这是老张,这是老王,这是老赵,我们几个当兵的时候就在一起。"不明就里的人可能会犯晕:请我吃个饭,你战友来干吗呢?这时老张、老王和老赵春风满面地倒上酒:"李老师,久闻大名,我们来碰一杯!"他们来这里没别的事,很可  相似文献   

10.
"稷"字保存了古代先民发现、发明种植谷物的历史信息."稷"字的初义应是一个侍弄禾谷的人,以后又被先民敬崇为神."后稷"作为华夏民族祭祀的神,其文化内涵已沉淀在汉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11.
70年前——1945年夏,我在北京市立第三中学高中毕业. 这一年是日本鬼子侵占北京的第8个年头.在沦陷区的中国老百姓,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绝大多数穷人,连棒子面儿也吃不上.市面上只供应混合面儿,黑乎乎的,据说是用豆饼、高粱、老玉米碾压在一起做成的.人吃了这东西连大便都很困难.尽管是这么难吃、难咽、难便的混合面儿,老百姓也必须排长队去买.不买这种粮食就得挨饿.当时大米已被列为军用,只许日本鬼子们吃,私运大米就是犯罪.  相似文献   

12.
BOOK     
《可乐》2006,(5)
《吃主儿》王敦煌三联书店"吃主儿"必须具备三点,就是会买、会做、会吃,缺一不可。"吃主儿"讲究做,有条件时做,没条件时创造条件也要做。做出来的东西可能不是名馔,但绝对是美昧。"吃主儿",讲究不糟践东西,每天做饭时若有退下来的肉皮、剔下来的骨头、剁下来的鸡爪子,以及吃西瓜留下的瓜籽、剥下来的橘子皮都不会一扔了事。一定是想方设法用上,一时用不上的,也要妥善保存。这本书是让"谗人"过瘾的  相似文献   

13.
大柳树胡同,我和明宝是邻居。夏日,天黑得晚,明宝就蹿上他家院子里那棵大槐树,一遍遍吹口琴。我开始变得心不在焉,饭碗里的米粒还没吃净,就往外跑。妈妈的声音追出来:"你这小妮子,早晚让明宝勾跑。"  相似文献   

14.
嘿儿喽蜜     
茅今道 《北京纪事》2016,(12):105-108
嘿儿喽蜜是老北京土话,这个词外地人读起来很难,"嘿儿"一定要用卷舌音,字典里没这个字,只好用"嘿儿"来替代了.什么叫嘿儿喽蜜呢?简单说,就是吃柿子.  相似文献   

15.
戒指上的爱     
下午5时,吴婆婆就弄好了晚饭。吴婆婆的晚饭吃得很简单,一碗粥,一碟青菜。吴婆婆一个人吃饭时,桌上从没摆过两个菜。尽管吴婆婆的门角里堆满她捡来的菜,有的菜已腐烂,一屋子的异味,但她觉得弄两个菜太浪费油。吴婆婆吃过晚饭,提着篮子去了菜市场,捡人家丢弃的菜。吴婆婆从没买过菜,总是吃捡来的菜。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与那些经常吃早餐的人相比,不吃早餐的男性患心脏病的概率会增加27%。研究人员还没完全确定不吃早餐与患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但其中一个理由可能是,不吃早餐的人因为在中午比较容易饿,反而会在短时间内吃下更多高热量的食物,从而导致胆固  相似文献   

17.
董绍军 《社区》2011,(6):45-46
"医生,我需要忌口吗?""医生,我有哪些东西不能吃?"这是病人在就诊时常向接诊大夫提的问题。饮食与疾病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忌口"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中医治病讲究"忌口"。所谓"忌口"有两个含义:一是所吃中药与食物性味有无矛盾;二是所吃食物对疾病有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藏雪糕     
炎热的夏天,我正在家里吃雪糕,突然,有人敲门。我从门上的"猫眼"里一看,原来是哥哥。我想把雪糕藏起来,东瞧瞧,西看看,没地方藏。突然,我看到了床上叠着的被,于是把雪糕藏在被里。然后放哥哥进来。哥哥要睡  相似文献   

19.
这一户人家只有两个人了,是丈夫也是父亲的男人一年前病死了。在正月十五那一天,母亲很晚才回到家里,女儿竟还没吃晚饭。母亲也没吃,她带回了一盒元宵。过了一会儿,母亲煮好了元宵,盛在两只碗里,女儿一碗,自己一碗。  相似文献   

20.
消息     
来自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谷物或黑面包,如小麦、黑麦和玉米等有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谷类食物摄入纤维素最多的老年人在平均9年的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会降低21%。受试者谷物中纤维素的主要来源是黑面包和高纤维谷物,其中黑面包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研究人员发现,每天进食两片以上的全谷类面包将能够使受试者从谷类纤维素的摄入水平从最低升至最高。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