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华军 《兰州学刊》2005,42(5):84-85
生态美学的研究涉及到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多重审美关系,旨在实现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审美的生存状态.庄子基于"道"的整体美特点,主张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审美的,追求人与自然自由统一的审美生存状态.这一思想具有极高的生态美学价值,在人类面临生态危机的今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程相占 《学术研究》2013,(1):122-131,160
综观过去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可以将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关系论归纳为五种立场:一、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具有不同的开端,二者并行不悖、没有任何关系;二、在环境美学框架内发展生态美学;三、将环境美学等同于生态美学;四、吸收环境美学的理论资源来发展生态美学;五、参照环境美学,通过充分吸收生态学观念、彻底改造传统美学而发展生态美学。笔者坚持第五种立场,认为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差异非常明显,将二者混为一谈不利于各自的健康发展。环境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于"艺术审美"的"环境审美",它是对自黑格尔以来以艺术品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哲学"的批判超越,其核心问题是环境审美与艺术审美的联系与区别;而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生态审美",其对立面不是"艺术审美",而是传统的"非生态审美"或"没有生态意识的审美"。环境美学是就"审美对象"这个角度立论的,探讨审美对象是艺术品还是环境;生态美学是就"审美方式"这个角度立论的,其立论根基是人的生态生存和生态思维,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生态意识引领下进行审美活动,亦即在人类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体验中,如何使生态意识发挥引领作用而形成一种"生态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3.
庄子生态美学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阴山学刊》2009,22(2):5-7,36
以庄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庄子从生态和谐思想、生态美学原则以及生态循环意识等方面表达了对生态问题的深刻见解。《庄子》中所蕴舍的朴素的生态美学智慧对于当今生态美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钟芸梅 《天府新论》2004,(Z1):187-188
佛性就是被夸大了的人性.佛性论将人与人性提升到佛与佛性的高度,曲折地呈现出<坛经>的审美理想.<坛经>的自性自度的解脱观、顿悟见性的修行观以及无念为宗的思维观,实质是以禅的方式所表述的人的一种精神解放,这在中国佛教史、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庄子》书中包含了大量意趣盎然的技术寓言,这些寓言涉及许多种类和领域的技术活动.其中,有些活动是庄子赞赏的,有些活动则是庄子反对的.庄子赞赏的那些活动的操作主体大都拥有超乎寻常的技艺.他们在各自的技术活动中,达到了高度自由的境界,展现了极其超越的品格.《庄子》的技术寓言虽然没有从正面的角度直接论述美学理论问题,但却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显示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边城》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城》的美学意蕴深邃幽沉,其具体表现为:在近似原态的人物故事中追求新的、健全的、理想的生命存在形态;在现实与“梦”的结合中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在理想人生与理想社会的描绘中寄托了作者改造民族精神性格的愿望;其忧郁色彩还让读者在诗意般的美感享受中感悟到人生的某些真谛。  相似文献   

7.
曾繁仁先生潜心研究美学35年,在西方美学、审美教育、文艺美学、生态美学四个领域都有所突破和建树。西方美学是曾先生整个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支持和智慧来源之一,审美教育研究则是将美学理论与教育结合的典范,具有沟通理性与感性、德育与智育、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不可替代"的"综合中介"作用;文艺美学研究是曾先生学术研究的起点和重要突破领域;生态美学研究则是曾先生对新世纪中国美学的最重要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8.
文学经典《庄子》一书具有丰富、多元的审美意蕴,其审美意蕴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自然界与社会中的功利性与实用性具体肯定而抽象否定;他以丑为美,审丑是为了审美;他推崇自然之美;但重视自然美、社会美和人性美的结合。创作主体、接受客体、文本及世界是《庄子》审美意蕴形成的主要原因。《庄子》审美意蕴的价值应一分为三:一是庄子创造出来的审美意蕴价值;二是《庄子》文本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蕴价值;三是读者接受视野中审美意蕴价值。三者异质同构,分别从不同方面共同建构了内涵丰富、审美价值多维的《庄子》文本。《庄子》用文学的、艺术的形式探讨形而上的哲学和美学问题,阐释"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肖鹰 《学术月刊》2020,(9):131-139
《红楼梦》以大观园为核心场景,以贾宝玉为主人公,以宝黛之恋为贯穿全书的红线。本文从大观园、贾宝玉和宝黛之恋三个意象层面探讨《红楼梦》的美学意蕴。《红楼梦》在虚实交融的叙事中,以极切实又极奇幻的笔法,展示了一出以贾宝玉为中心意象的凄美而炽烈的人生戏剧。在熔铸多元文化精神的前提下,对庄子哲学的生命精神的阐发,是《红楼梦》的美学意蕴之真谛。本文认为,阅读《红楼梦》,解析贾宝玉,都须从反面-即庄子哲学的"无用之用"-着眼。这无用之用,就是自我生命的真实和自由,扩大讲,就是世界的生机和无限。  相似文献   

10.
包国光  朱贤文 《理论界》2012,(10):136-138
《庄子》"道"的理念从本义上讲就具有超越性,而这正是其审美特质所在,《庄子》的思想也因此充盈、洋溢着丰富的美学气息。超越性作为"道"的美学根基,也是《庄子》"技道之论"的基础。《庄子》寓言中隐喻的"技"与"道"的关系,潜藏着美学意味。《庄子》在器用审美方面"自然"、"朴拙"的概念也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应该说,《庄子》这些极富美学意蕴的思想对当代的技术设计具有一定启示性。  相似文献   

11.
朱晓鹏 《青海社会科学》2000,(2):64-68,,90,
老子思想中本没有独立的美学体系 ,老子的哲学和美学是完全溶为一体的 ,或者说其审美观只是其哲学理论的延伸。正因此 ,老子哲学的特点也就直接规定和影响了老子美学的基本特质。譬如说 ,老子哲学的否定性方法显然也是其美学的基本方法。由于使用这种否定性的方法 ,所以老子美学并不着重于直接对“美是什么”的形上学追问和逻辑思辨 ,而是侧重于通过对世俗的或传统的“小美”、“假美”的批判否定而映衬、浮现出真正的“大美”、“至美”。实际上 ,通过这种方式呈现出来的主要是关于“美的存在形式”。侧重于对“美的存在形式”的探讨而不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美学深受老庄道家哲学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中国古典美学推崇形而上的思想传统。形而上的思想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有着极其显著的地位,它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审美创作、审美观照、意象说、意境论等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说,把握住形而上的美学旨趣,也就读懂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7,(10):250-256
生态美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生态美学智慧,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生态审美关系,是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共生共存的生态美学观。作为一首清丽、哀婉的田园牧歌,《边城》富含浓郁的生态美学价值。从生态美学视角对《边城》文本进行分析,探讨生态美学意蕴在文本中的表达与再现,为文学翻译评价与鉴赏提供了新视角。梳理《边城》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情况,丰富中国现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跨文化传播与接受研究,同时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与同时代思想家相比,庄子技艺美学思想的首要特征是具有系统性.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认为技艺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是来自经年累月身体实践的专门知识;二是将技与道相提并论,认为道进于技技兼于道,二者在审美层面是相通的;三是身怀绝技的人对道是有自觉性的,可以技中见道以道观技.庄子对技艺与工匠的认知,触及了工匠精神的内核,即理想型的工匠必须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技艺本身,要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独立精神,进而保全自己的个性与创造性,成为精神自足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5.
庄子审美心胸理论是道家美学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美学的最深刻处 ,在于把美与艺术同人类生活中超功利的自由境界联系了起来 ,在一种看来是消极虚幻的形态下 ,深刻意识到了审美与超功利的生活态度的联系 ,审美和艺术在庄子及道家那里不只是一种经验事实 ,更重要的是审美和艺术与人所向往追求的理想生活境界的沟通 ,在于它们是个体生命自由的无限延伸。  相似文献   

16.
从本体意义上来说 ,“道”、“游”是同一的 :“德”是内化于人与物的“道”,“游”是得“道”、体“道”之后的精神境界。而从逻辑意义上来说 ,“道”则是处在本根的位置上的 ,“德”和“游”则是处于中介的地位的 ,“心斋”、“坐忘”则是处于基础地位上的。所以说在庄子的美学体系中 ,“游”是其审美向度上的元范畴之一  相似文献   

17.
董雪静 《学术论坛》2012,35(4):197-200
"厚"是中国古代书法美学较为后起的范畴之一,主要指一种圆润滚实、肉膏骨健、笔力逑劲的书法审美风格。从汉魏自然朴拙之自发风貌到晚清书家精心刻意之自觉追求,"厚"逐渐由一种简单拙朴、雄强泼辣的书法形体特征发展成为成熟的书法审美风格和艺术品鉴标准,在形态美、立体美、力度美等方面体现了中国书法高度的艺术创造性和审美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庄子哲学中的真具有生存论的理论品质,指的是一种天人合一、主客融一、自然无为的本真生存状态。它与审美活动发生着内在的同构关系,具体表现为:以真为美的生存论视角、真美合一的天人意境、主客浑融的体验之真、质朴纯真的超然意趣,因而对于现代美学和艺术理论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维山 《东岳论丛》2012,33(6):45-4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美学开始了研究的转型.在转型中形成了三种影响较大的学术探索取向,即后实践美学研究、审美文化研究和生态美学研究.虽然他们对实践美学都持反思的态度,但对实践美学的重要理论资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不一味持排斥的态度,而是对之进行了重新解读.比如,后实践美学研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读到了人的生存、存在和生命;审美文化研究看到了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美学阐释了其中的生态维度.  相似文献   

20.
生活美学从"经验"本身出发来考察日常生活领域中存在的审美现象及其所体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在论证其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同时,还批判了现代美学由于过于强调艺术的独特性、代表性而导致的审美偏见,打破了"以艺术为中心"的现代美学理论以及审美经验的现代内涵在美学领域中的垄断性统治和排他性倾向,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审美领域并丰富了当前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