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有个挑着扁担卖蔬菜的,后来办起了蔬菜派送公司,再后来办成了分布16个国家拥有461个企业,年收入达5000亿元的国际知名公司,这个人就是日本的阿信,这个公司就是“八佰伴”。尽管他在创业之初就遇到重创,1950年的一场大火将其辛苦经营多年的蔬菜铺烧个净光,阿信就租了温泉浴室,带领大家重新干。 可令阿信想不到的是,1997年9月,八佰伴破产。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把客居在上海的八佰伴末代掌门和田一夫夫妇请到了演播室。据和田一夫介绍,八佰伴倒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三条:一是日本经济大背景的影响。随着日本经济的衰退,日本的流通业鼎盛时代已经过去。像八佰伴这样  相似文献   

2.
八佰伴(YAOHAN)是日本的一家以经营百货和餐馆业为主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在其创始人和田一夫的主持下,八佰伴实行的是一条向海外发展的战略,多年来成绩显赫,引起国际零售企业界的注目。跨国经济,拓展新空间八佰伴诞生于昭和初期的1928年,刚开始时只是一家经营杂货买卖的小店铺,直到和田一夫母亲的一代,传统的经营方式才有所改变。当和田一夫30岁时,他向母亲建议,把八佰伴企业化,建立连锁店,搞连锁经营。33岁时,和田一夫的经营思想进一步成熟,开始全盘掌管八佰伴的经营业务。和田一夫认为,八佰伴的发展空间不是在日本,而是在海外。所以自他接管八  相似文献   

3.
1997年9月18日,负债总额高达1613亿日元的八佰伴日本公司宣布破产,成为日本战后流通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宗破产案。日本信贷评估机构已将该公司债券信用评级由原来的B-降至D-,即无法偿债类别。紧接着,1997年11月20日,日资上市公司“八佰伴香港”全资附属公司──八佰伴(香港)百货有限公司,以无力偿还债项为由,在香港向高等法院申请清盘。随之,八佰伴旗下10家港澳百货公司(澳门一家)从11月21日起,全部结束营业。八佰伴的这一举动,宣告了这个日本百货业王国在日本本土和港澳的终结,公司创立者和田一夫成功的神话暂时画上了一个…  相似文献   

4.
八佰伴:成功与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和田一夫曾经风光过,他出入坐的是配有专职司机的“劳斯莱斯”,住的是寸土寸金的深院豪宅。可是,今天的和田一夫却只能搭乘地铁出行,住处也变成了局促简陋的两室公寓房。不过,这位前八佰伴国际集团总裁昔日的成功,至今仍是日本商界的传奇。因为是他把自家的蔬菜铺子一举办成了年销售额40亿美元的跨国零售集团。  相似文献   

5.
八佰伴起家的故事徐:听说八佰伴的前身是您父母亲经营的一家蔬菜店,后来由于您的加入,才逐渐发展成为一家国际流通集团。和田:我在大学毕业前,家里刚好遇到一场灾难。1950年4月,热  相似文献   

6.
<正> 所谓“危机感”管理术,就是企业管理者有意制造“危机”,使下属感到有压力,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推动企业这个大舟破浪前进。这种“危机感”管理术在日本企业中早已被采用。  相似文献   

7.
黄建武 《经理人》2004,(2):22-22
1999年,TCL李东生把吴士宏挖来,意图进军互联网行业,这在当时是很大的战略转型。2003年李东生讲他的三个失误,其中就有进入互联网行业这个错误, 李讲到了战略和文化,李说GE的韦尔奇当时就不进入互联网行业,原因就是GE的文化和这个行业不匹配,所以不做。  相似文献   

8.
<正> 现代社会的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竞争。为了得到人才,并使其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日美企业在长期市场竞争的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用人之道。 一、日本电产公司独特的选人视角。日本电产公司,原先是一个仅有几人的小作坊,但短短10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一家拥有700多名员工的中等企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销售额比创业初期提高了100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该公司独特的选人视角:①用嗓门大。事先准备好一篇文章,让前来应试的人一个个地轮流朗读,根据其  相似文献   

9.
谢韫 《领导文萃》2015,(7):32-36
<正>美国的亚太战略有一个致命的盲区,就是日本。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美国最不了解(但美国却自以为最了解)的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日本。日本政治的危险性从表面上看,在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似乎"发明"了一套制约日本的办法,以至于日本资深外交官孙崎享感叹说:日本战败后的70年历史,就是日本政界、官僚体系、经济界、媒体界内的"对  相似文献   

10.
<正> 美国商业界在80年代涌起了一股学习日本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潮流。全面质量管理曾在日本结出硕果,但是,由于不适应美国的“气候”,效仿此项管理经验的美国公司为此付出代价。迫于经济困窘和激烈竞争而采取全面质量管理的麦道飞机公司,也以失败而告终。 据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在美“失宠”的关键原因,在于美国人太急于求成,而全面质量管理并不能迅速地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 善于攻心,她要回了227万元的陈年债 陆守明是公司市场部的副经理,平时不显山不显水的,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本事。我们只觉得她比较踏实、热心,其他的也和大家差不多。然而,在一次清欠工作中,她让我们这些大老爷们刮目相看。 这些年,我们公司常常让一些债务搞得疲惫不堪。河南有一家企业,原本和我们公司的关系很不错,不知为什么,1998年购买了我们一台大型设备后,货款的尾数227万元一拖就是两年。公司先后不下10次派人去催收,都无功而返,大家一说到这家企业去清欠就摇头。这个任务后来就落在陆守明的身上。  相似文献   

12.
<正> 八十年代后期,就在中国人由感性到理性认识接受日本电视连续剧的主人公阿信的时候,中国人也被阿信的精神鼓舞着奋发创业。那个时候中国的土地上土生土长了一批阿信式的人物。她们有的取得瞬间的辉煌,转眼如昙花一现,被中国改革的大潮所淹没;有的则通过顽强的拼搏奋斗,成就了光辉灿烂的事业,挺立在改革大潮的前列。成都红旗商  相似文献   

13.
<正> 在美国,尤其是在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大都市,给人们的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一个“站”字:一座座摩天大楼紧挨着“站”;一个个公司叠罗汉似的“站”着——挤在写字楼里。“美国是个站着的国家,”这个概括毫不夸张,形象而又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市场竞争之激烈。进入70年以后,美国这个“站”着的国家逐渐意识到,原先那种“站”难以为继——众多外来的竞争者都要“站”在美国,进而反客为主,以“主”逐“客”。纽约繁华地区一座座摩天大楼的易主,足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田梦 《领导文萃》2010,(1):126-126
问题215:有一次,日本列岛遭到强台风的袭击,八佰伴百货公司所在地灾情特别严重,一时间蔬菜水果奇缺,同行们纷纷将原有的存货涨价。八佰伴也有一些存货,但仍以平时的价格出售,而且为满足顾客需求.还冒着危险到外地抢购一些货物。这样公司非但没有借机捞一笔,而且还贴进去一些钱,  相似文献   

15.
<正> 在世界著名的大公司中,“松下”公司名列前矛,“松下”公司的成功,得之于松下幸之助的经营谋略。 (一)巧打名人牌。为各国要人、名人青睐最多的是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法国的总理、新西兰总统、前苏联的部长会议副主席等不少权势人物、显赫人物都曾应邀而去过“松下”。每年,“松下”都要邀请世界上有影响的外国人士参观公司的所属工厂,被邀请的人数一年达3000人之多。这些被邀请的参观人员回国后,都有意无意地在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日本接连发生多起大公司破产倒闭事件,八佰伴日本公司、北海道拓殖银行、山一证券公司等这些在日本乃至全世界颇具影响的大型公司一个接一个地翻身落马。原因虽多,但重要的且带共性的一点,是企业唯大弃小。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喊出了进入世界500强的口号。500强的最末一家─—意大利皮耶那银行1996年的收入折合人民币760亿元。而我国以500强为目标的企业,年销售额才100亿元。显然,按常规发展的方法,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进入世界5见强”的目标。有的企业还订出了一个7——12年的时间表——这意味着高达50%的年增长速度。看来…  相似文献   

17.
<正>酒鬼酒不但曾是湘西的名片,也是湖南的骄傲可一个叫刘虹的资本玩家将多好的一个“酒鬼”败了! “酒鬼酒停产了!听说是因为羞包装公司的钱,人家不给货了。没有包装盒,产品就出不来。据说有个月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后来工人闹事了才补发……今年中秋节每位职只发了一瓶公司自产的酒鬼酒,这是10几年来酒鬼酒发东西最少的一次。”  相似文献   

18.
抛弃旧经验 随着海尔的国际化发展,我们现在在国外有了30多个生产基地,但我的感觉是越来越不会做企业了,原来许多成功的发展模式现在都不好用了。我自己今年以来每个月都要去一些国家,我发现:把国内成功的发展模式移植到国外肯定是不成功的。我有一次到美国去,有一个美国人问我:“你觉得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各国,对亚洲带来的损失是什么?”我说就是经济倒退,很多企业倒闭。其实最大的一个教训就是学会什么叫谦虚。  相似文献   

19.
<正>多次预约,终于在2014年1月10日采访到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蕲春支公司总经理田野。原定一个小时的采访,不到40分钟就结束了。田野说话做事快人快语、雷厉风行,用他的话说:"是部队这个大熔炉锻炼了我,是各级领导培养了我,我始终是一名擦亮‘人民保险’这张名片的勤务兵!"对员工有心营销员是公司的主要血液,公司连续三年的业务量有一大半来自于营销员。田野任公司总经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请之前流失的营销精英回公司。  相似文献   

20.
李光耀 《领导文萃》2014,(17):33-36
<正>日本最严峻的挑战是人口问题日本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是人口问题。日本社会老龄化严重,而年轻一代的数量不足。比起这个,日本其他的诸如陷入停滞的经济和没有强势的领导人等等问题都不是问题。如果日本人口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这个国家的前景将十分黯淡。列举如下数字就够让看官们一望而知。日本的生育率是每个妈妈平均生1.39个儿童,远远低于公认的最低替代率2.1。如此的低生育率慢慢让日本社会每位退休老人需要2.8个工作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