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曾文雄 《社科纵横》2006,21(4):115-118
哲学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哲学的发展促进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本文探索“语用学转向”的思想渊源,分析构成传统与现代语用学的英、法、德、美以及中国的语用学思想,提出现代语用学转向建构的意义,揭示语用学转向为哲学与语言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为哲学与语用学带来新的思想与观念。  相似文献   

2.
现当代的语境研究轨迹显示了对人的意义主体地位和解意特征的逐步认识,呈现出日益明显的人文主义倾向.语境研究经历了逻辑分析学、日常语言学、认知语用学和诠释学的发展阶段.逻辑分析学对语境的研究属于绝对的、客观的本体意义研究,否认人在意义建构中的主体地位;日常语言学的语境研究开启了语境研究的人文主义转向,开始强调意义对意义主体的依赖和意义主体间的交际互动:认知语用哲学和诠释哲学则明确指出人是语言主体,在语境研究中处于核心地位,并就此对人进行心理的、动态的个性化和实践性研究.因此,语境研究经历了由忽视人的语言主体性的、对意义的静态研究转向了重视人的社会和个性特征的动态研究,这种转变体现了语境研究的人文主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论塞尔的意向性及其与语言哲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语言哲学家约翰·塞尔对其言语行为理论作出进一步发展后认为,语言哲学归根结底是心智哲学的一个分支,而意向性问题是心灵哲学和语言哲学的交汇点.在其言语行为意义论中,言语行为与意向状态被认为具有某种同构性,意义不仅是意向性的一种派生形式,而且意义的可能性及其限度均由意向性所奠定.言语行为仅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形式,是人类将自身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心智能力的一个具体实例,意向性是研究这种心智能力的关键.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标志着一种新的哲学方向,即把言语行为放在心的背景中去考察,使意向性成为语言哲学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5,(3):25-31
让-雅克·勒赛克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尝试建构一种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这一探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语言观的基础上,勒赛克尔也对德勒兹语言哲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德勒兹独特的解域化语言哲学思想虽然是一种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但其坚持集体主义、唯物主义立场,强调政治语用学的语言哲学思想预示了一种新的、不同于主流语言哲学的可能性,为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体系的构建增添了理论活力,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在西方哲学界对现代性批判的传统以及现代哲学发生语言学转向的背景下,哈贝马斯结合了语言哲学的研究成果和言语行为理论,创立了普遍语用学,为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从而重构了现代性的交往理性维度,以交往范式的主体间性取代了意识哲学的主客对立,交往理性的特征是论证性的、实践地生成的,在交往行为层面真实地弥合了理性的分裂。  相似文献   

6.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迅速、准确、生动地报道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物,必须探索、把握新闻语言的基本规律.语用预设,这一语用学中重要研究课题,是新闻采访常用的语言技巧,是新闻语言的基本规律之一.它的基本特征在于:预设要与语境紧密结合,不必讲述彼此已知的信息,合适与共知是言语行为的先决条件,也是访谈交际成功的充分保证.基于此,语用预设的基本属性在于它的主观性、单向性与隐蔽性.只有把握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才能传达更多信息,表达言外之意;利用语用预设占据有利位置,批驳谬误;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开语言陷阱;同时也丰富了语用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杨一丹 《学术交流》2001,(4):116-117
语用学是语言学领域里的一门新兴学科.语用学不同于"语义学".语用的交际离不开语言实际应用的能力,语用的表达离不开语境,语境是其应用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的语用交际中,语言的习惯用法蕴涵着深层的、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种哲学理论或哲学理解范式的提出或确立应该以具有相对明确的研究对象、相对独特的研究方法、相对突出的理论旨趣为前提。与此相关,文化哲学是一种透过文化符号形式达到对人的总体性把握,而不仪仪把对文化符号形式的研究作为最终目的;文化哲学运用历史科学研究方法把人视为非连续性和异质性的存在物并加以把握;文化哲学在理论旨趣上是对以文化符号形式为核心的文化模式的批判与重建。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科学哲学研究中,生物学哲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学哲学成为研究热点有两点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建立在物理科学之上的传统科学哲学在20世纪中叶以后遭受了各种批评而出现了理论危机,使许多哲学家转向各门具体科学的哲学研究,包括生物学哲学,以便寻找科学哲学的新出路;另一个原因是20世纪中叶分子生物学革命的发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研究生物学的热潮,生物学成为越来越多哲学家关注的对象.这样,作为生物学和哲学交叉领域的生物学哲学在20世纪中期以后迅速发展,论文和论著大量涌现.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生物学哲学不断发展壮大.在当今国际科学哲学界,生物学哲学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不仅有很多科学哲学家把生物学哲学作为自己的主业,出版学术著作和撰写学术论文,而且还成立了国际组织,出版专门刊物,在大学哲学系中广泛开设生物学哲学课程.  相似文献   

10.
李利娟 《社科纵横》2008,23(1):161-162
语用等值的概念是语用学在翻译研究中应用的体现.语用等值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使其优于语形等值和语义等值.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探讨,语用等值就是言外之力的等值,而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地表达言外之力则与对文化的理解和诠释有着重要的关系.语用等值既重视语言的功能,又突出了文化的制约作用,对确立翻译标准和评价翻译作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文化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平 《学术交流》2007,(1):140-142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语用失误是语用学在发展中的一个新兴分支。一般有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即社交语用失误是隐性的,却比语言错误要严重得多。文化差异是语言使用中的干扰源,是产生语用失误的根源。加强文化间的相互渗透是减少社交语用失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符号学是由语言学发展而来。鉴于人类对符号的理解是受到其生长地区的文化影响,因而需针对人类运用符号的现象,以语言学理论及符号学理论来分析其民族的生长背景及其文化。符号学的研究将一切表达形式都视为一种符号系统,符号学探讨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按照符号学的观点,世界上的任何文化现象都可以被看做是一种符号系统,事物的一切表达形式都可看做是符号,无论语言、文字还是文化都是符号的组合,同时这些符号的意义取决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符号学讨论的重点是符号的形式及其代表的意义。符号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兴起于2 0世纪60年代的法…  相似文献   

13.
王晓 《浙江学刊》2005,(5):146-148
语言源自于人的需要,在语言的语义学、语形学和语用学三重功能中,语用学更能呈现语言的功效.法律解释依语用为中介在规范与经验之间进行目光流转,不仅需要语义学和语形学的逻辑保障,更需要语用学的意义和有效性保障.建立在人类生活世界共同背景下的理解,为此提供了普遍一致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语义学美学     
语义学美学系20世纪资产阶级美学思想中的一个流派,在美、英、法、意等国曾广为流传。就其理论与世界观的来源说,语义学美学跟语义学哲学有密切联系,其代表人物卡尔纳普、石里克、维特根斯坦等人曾宣布跟古典的哲学传统决裂,把精力集中于研究科学语言的方法。就美学而言,这些思想在新实证主义中得到最充分的表现。把语义学美学的理论家们联结在一起的是对符号、意义与语言分析的兴趣。语义学美学代表人物研究的主要美学问题是:艺术与象征、艺术与语言、艺术与符号学。在这个流派的范围里,美学被看作“研究审美客体的方法体系”。从这里也就产生出语义学美学所特有的一种意向——用局部科学方法来暗中替换哲学分析,用现代语言学、符号学、信息论的科学工具来论证美  相似文献   

15.
张蓬 《浙江学刊》2006,1(3):67-73
在西方哲学问题的历史逻辑中,不仅存在着从近代的认识论哲学向语言哲学的转向,同时还发生着从近代的"解释哲学"(认识论哲学)向"历史"(哲学)的转向.应该说马克思的哲学引领了后一个哲学转向.马克思哲学对哲学的消解和对现实历史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使哲学从"解释"走进了"历史".哲学在"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批判的性格,当代西方哲学的批判性就是哲学的这种转向给予的.当代西方哲学中的"经济政治批判"、"社会批判"、"文化批判"都是这种转向的逻辑在历史中的延伸.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John R.塞尔和D.范德维克关于语用逻辑的研究工作为基础,构造了命题的语用逻辑的形式公理系统PF,证明了PF的三类定理:关于语用行为的定理、关于条件的语用行为的定理以及关于语用力量的定理。作者还构造了PF的语义模型,给出了系统的语义解释,并证明了系统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完全性。本文以语用逻辑的方法,分析了人工智能语言PROLOC的语法和语义,以及语用逻辑在学习策略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语用逻辑的形式化和语言逻辑在认知科学中的应用等问题。作者的工作是继乔姆斯基的形式语法学、蒙太格的形式语义学之后,对语用学的基础理论语用逻辑的形式化研究所做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研究者们经常指出,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是一种解释学哲学,但事实上,19世纪和20世纪的哲学解释学往往也是过程哲学。对于保罗.利科的解释理论来说,这一点尤为正确。利科把自我描述为与其环境一起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辩证过程。这个明察,再加上他关于前语言的实在对于经验之效应的主张,使利科成为怀特海学派的一位富有启发性的对话伙伴,同时也揭示了从现象学研究与语言分析的"主体主义"中产生过程形而上学的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王委艳 《社科纵横》2014,(11):94-97
谭学纯的修辞学思想从"走出技巧论"到修辞诗学、修辞接受,再到修辞哲学,构建了一整套的修辞学思想,为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视域,形成了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谭学纯模式。尤其是建立在中国文化传统基础上的修辞哲学的提出,使修辞从"被动态"转变为"主动态",即人们修辞地从事语言活动,同时也受到来自修辞的反向支配。修辞的"主动态"意味着修辞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开始向多种学科渗透,修辞学研究范式由此产生了革命性变革。《广义修辞学演讲录》是谭学纯近年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修辞的"主动态"——修辞哲学的精彩演绎。  相似文献   

19.
伽达默尔晚年由哲学解释学转向了对实践哲学的研究,伽达默尔以"理解"、"对话"为核心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有很大的差异,但在新的时代条件和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伽迭默尔的实践哲学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伽达默尔实践哲学为我们在新的时代重新认识"实践"拓宽了视野;伽达默尔以"理解"和"对话"为核心的交往实践观对于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伽达默尔实践哲学对于马克思实践哲学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和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工具还是存在——伽达默尔语言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常营  金延 《唐都学刊》2003,19(4):30-33
在西方哲学史上,语言问题一直被哲学家们所重视,他们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对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和评判.传统哲学把语言理解为一种形式和符号系统的工具,而哲学解释学则认为语言并不仅仅是人的工具,而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经验的形式,即存在方式,离开了语言,人的理解活动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是现实生活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