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及探索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尝试建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结果显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由专业能力、问题解决核心能力、建立关系能力、心理教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6个因子构成。基于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的6个因子,从实践教学体系建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我国心理学界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六十年代初期曾经开展过热烈讨论,近来又有人提出一些新的看法。究竟什么是心理发展的內部矛盾?在心理发展的诸内部矛盾中究竟什么是根本的矛盾?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外部条件的关系怎样?我试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对这几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学校德育中的榜样教育,关键要把握和处理好学生与榜样之间、学生与教育环境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这四个方面的关系。而这些关系的辨证统一,分别依赖学生的心理认同、心理共振、心理连动和心理强化等心理矛盾运动来实现。要让榜样与学生之间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形成主动对接和深度融合,教育工作者就不能不了解与此相关的心理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4.
理念型心理契约及其在我国管理实践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理念型心理契约是国外心理契约研究中的最新进展,该理论扩展了以往学术界限于交易型和关系型心理契约的研究框架,丰富了心理契约的研究内容。理念型心理契约对劳动雇佣关系中的一些问题具有新的解释力,对管理实践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与心理和谐两个问题的由来和信息承载不同,其问题域也不会等同,但因目前缺乏明确界定,两个概念运用混乱,弄清楚两者的关系对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很有意义和必要.选择刺激、心理、行为三者的关系为切入点并做进一步剖析,再结合两个问题的特点和现有研究 ,发现并列举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从一般认识上、具体实践上和专门研究上确立了它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的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大学生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提高。而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走出观念上忽视大学生心理教育问题的误区;其次,既要健全组织又要搞好专业培训,以提高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第三,必须添置设施,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做到人员、场地、时间、设施、经费五落实,保证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的进一步实施,并取得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管理者与员工间心理契约的研究,阐述了这种心理契约与绩效管理的关系,认为这一双向沟通的契约关系对组织进行成功的绩效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支撑;针对管理者与员工间心理契约的特点,从促进绩效提高的角度提出了双方为建立这种契约关系所做的准备和具体步骤;最后指出管理者与员工间心理契约被运用于实践工作的各个层面后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在政治心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障碍或不良倾向,在性质上与我国现行社会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主流意识形态没有对抗性,完全可以通过学校与社会的正确教育引导,通过大学生在自身实践基础上的认知结构调整和心理调适等方法和途径加以解决。提高大学生政治心理引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方法;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民主研讨和环境渗透相结合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的需要与实践活动的内在关系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学术界关注,人的活动"需要内驱律"立足于哲学领域解释了人类实践活动发生过程中实践活动与需要的本质关系和内在必然联系,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基础上剖析了人的需要的层次性,但是两种理论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都是以推动人的活动行为来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组织行为领域中心理契约问题的研究,探讨和谐社会、和谐劳动关系与心理契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提出心理契约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希望能够对提高组织管理绩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实现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员工人格特征与心理契约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在组织形成良好的雇佣关系、完善人力资源战略、促进员工身心健康、提高员工及组织绩效。本文系统回顾了组织中员工人格特征与心理契约类型的关系、人格特征与员工对心理契约违背感知影响关系的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指出员工人格特征与心理契约关系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及未来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如何提高实效性的问题。程利国教授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心理实质观是确定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论基础。现以科学的心理实质观为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要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主,以咨询和辅导为辅,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与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所遇到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试论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关系魏绍辰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密切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宗教不仅是一种信仰超自然的力量(神灵)的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以教会组织和寺院庙观为基础的社会力量,也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宗教作...  相似文献   

14.
原始巫术思维是建构天人合一审美关系的基础,而基于原始思维建立的天人合一关系,奠定了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基础.原始巫术思维和巫术实践促进了原始先民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演出实践是音乐专业学生将平时所学知识、技能在舞台上展现,并通过舞台来检验其学习效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实践活动。演出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演活动,不可避免地和心理学产生交织关系。心理学在演出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主要包括3个主要方面:演出实践前的心理准备(包括鱼缸法则、归零心态和罗森塔尔效应);演出实践中的心理状态(由合理期望、柯尔效应和光环效应组成);演出实践后的心理反思(包括标签效应和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6.
心理委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坚实力量.提高心理委员的身份认同感,规范心理委员的选拔工作,提高心理委员的问题识别能力、基本心理咨询与活动的组织实践能力,健全心理委员考核与激励制度,构建精准高效的心理委员培训体系,有助于提高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心理测量学的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情境性教学和协作学习,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并采用多元化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一教学探索旨在为提高心理测量学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语文审美素质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审美素质的养成的前提条件是审美心理建构,主要体现在审美心理形式和内容的建构。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要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审美因素,发现其中的美。审美素质的养成应该通过审美人生教育的实践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的视角对人类心理与大脑的关系进行考察,提出人的心理过程虽以大脑生理过程为基础,但不是从生理过程中自然产生。人的心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在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创造人的实践过程中生成的。心脑之间有生理和文化的双层功能-结构关系,二者并不一一对应。心-脑关系的建立及其本质,是在心理-脑-文化环境的大系统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国内外心理测试软件系统的不足,开发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心理测试与分析系统,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验证和应用。实践表明:此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心理教育与研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