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财产权解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分析了作为权利对象的知识 ,以及与知识相关的构思与表现、知识与载体、信息与知识等概念 ,提出知识是“人类对认识的描述” ,是人造的形式 ,作为知识产权对象的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认为知识产权不是无形财产权 ,知识产权是基于特定的知识而产生的权利。最后 ,简要分析了知识产权的私权性质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知识产权一经国家机关授予,即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财产的非物质化革命与革命的非物质财产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知识财产法律化带来了财产的“非物质化革命” ,这是罗马法以来财产权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制度创新与变革。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推动下 ,非物质财富成为社会的重要财产类型 ,非物质财产的法律制度依然处于不断的发展变革之中。本文试图叙述从知识产权到无形财产权的法理基础、权利形态及立法体例 ,旨在为新财产的理念更新与制度安排提供若干有益的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与财产法一体化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被归类为财产权系列。知识产权对财产法一体化构建提出了许多新问题:知识产权发展了传统财产对象的范围,从"有体物"扩大为"知识";知识产权发展了民事权利形态,从"所有权"为核心扩张到"许可权"为核心,从私权利扩张到私权力;知识产权扩张了传统财产权的自治范围,从物的自治范围扩张到社会公共领域;财产法一体化构建需要整合传统财产权与知识产权法律概念的逻辑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刍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逐年上升,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本文在研究知识产权战略的含义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企业推行知识产权战略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民商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是为实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而向社会主义比较法学提出的崭新课题。《我国大陆与台湾财产权制度比较》一书,观点鲜明、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全书共14章近35万字,内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所奠基的财产法体系为主,相适应地比较台湾的各项物权。比较研究的对象,既包括公有财产权,又包括私有财产权;既包括不动产财产权,又包括动产财产权,既包括有形财产权,又包括无形财产  相似文献   

7.
主流观点直接将哲学上的“客体”移植于法学领域,不区分“权利客体”与“权利对象”,认为权利的客体是物、行为、信息等具体对象。该观点既导致了对人们作品及其权利性质的争论,更难以为个人信息商业价值与“特殊物”的法律保护提供自洽的理论解释,最终使得人格权与财产权区分理论陷入困境。在法学上,应该区分权利客体与权利对象:前者是一个抽象的范畴,是指体现在各种权利对象上的人格利益或财产利益;后者是一个相对具体的范畴,包括物、行为、信息等承载各种财产利益或人格利益的载体。由于同一个对象上可以同时体现财产利益和人格利益,因此,可以同时给予人格权和财产权双重权利保护。这样,既可以顺畅地解释作品及其权利性质问题,也可以为个人信息商业价值和特殊物的法律保护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又坚守了人格权和财产权区分的基本理论,还可以据此科学地划分民事权利体系。此值我国民法典起草之际,区分权利客体与权利对象有助于民法典体系的构建,也可以为知识产权等信息财产纳入到民法典中提供体系化的理论依据,从而为中国特色的民法典体系构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人们达成任何协议之前存在着对世间万物的共有关系,这种共有关系应当是一种“消极共有”,一种任何人都不会被排除在外的平等的“共同享用”。洛克运用劳动财产权理论对于“积极共有”做出了重新定义,为财产权正当性提供了理论支撑,但“积极共有”中所包含排他性特征,使得知识产权权利内容不具有自用性而具有禁止性,在“私人财产”与“公共产品”二分法之下“,知识共有”则被人们所忽视。在2021年底发生的“老潼关肉夹馍”集体商标侵权系列案件和“逍遥镇胡辣汤”商标侵权系列案件更是将知识产权制度放到了公众利益的对立面,洛克所设定的“留下足够的同样好的东西给其他人所共有”的义务变得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9.
质疑知识产权之“人格财产一体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首先运用逻辑分析 ,论证了“人格财产一体性”的权利不可能存在 ,知识产权属于纯粹的财产权。而后通过历史分析 ,揭示了著作人格权渗入知识产权的偶然原因 :1 9世纪的哲学观与美学观认为“作品是人格之外化”。对作品本质的此种诠释受到现代美学观的挑战 ,著作人格权制度面临着双重危机 :作为文化信仰 ,丧失了社会认同的基础 ;作为法律工具 ,对利益的调整缺乏有效性。正本清源之后 ,本文建议 :还原知识产权的财产权本性  相似文献   

10.
罗马法的"无体物"理论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体物”理论是古罗马法的重要学说。关于“无体物”的非物质属性、准占有状态、“无形交付”以及“无形侵害”等理论,本来用以解释权利作为客体之特殊情形。这一理论所蕴含的开放式财产观,为后世知识产权制度的创建奠定了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新宝 《中国社会科学》2023,(4):144-163+207
财产权发达史表明,财产权客体的扩充是由生产力发展、生产生活资源形态的扩张所决定的,财产权的效力与保护方法是由财产权客体的性质所决定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数字经济的兴起,我国在国家政策层面、立法层面和司法层面均存在数据确权的需求。在理论上,应当将数据财产权确立为与物权、知识产权相并列的第三类具有对世性的财产权利,而不应采取非确权保护模式、个人信息权保护模式或者将数据财产权确立为既有财产权的用益权新形式。构筑数据财产权制度是保护数据处理者合法劳动成果的必要举措,中央关于数据资源分类和数据权利分置的意见为数据确权指明了方向,劳动价值论的原理为数据确权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人财两分”理论则为解决确权的难点问题提供了制度安排思路。数据财产权作为民事主体基于数据享有的权利,具有财产性、对世性、有限支配和有限排他的基本属性。权利人享有包括利用、收益、占有和处分在内的各项权能。  相似文献   

12.
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一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全部内容,而且承载着当代产权市场的基本规定与要求;一个健全的产权市场也不仅仅是有形的不动产权市场和动产权市场,而且包括有无形财产权市场;而无形财产权市场又不仅仅是债权、股票权及  相似文献   

13.
李芬 《中州学刊》2003,(1):181-183
本文拟对精神所有权说、“非物质财产权说”以及现代制度 (产权 )学派理论观点加以分析来探讨知识产权的经济成因和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与早期黄老学者以“道”为天地万物的总根源及存在根据,以“虚而无形”为“道”的基本性质;以“道”为思维的对象;以“齐物”或“齐万物”为一般原则、方法;以“无为”为旨归。而在所有这些方面,他们又各有独特的理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对知识产权法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是法律的基础,法律保障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特殊的财产权,需要完善的法律保护。现行的知识产权法主要是根据工业经济时代的需要而制定,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更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和规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有制下的国家所有权面临权利主体不清、公权私权不分、人民受益不足等诸多现实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发展了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市场经济规则重构这一制度。在坚持公有制和全民权利、全民利益的原则下,改“国家所有权”为“国家财产权”,还原国家财产权的本质属性;区分国有公物和国有私物,赋予不同公法主体法人财产权和国有企业独立财产权,实行不同的国有财产治理方式,尤其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以市场配置资源,是理顺国有财产法律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洛克的财产正义论思想可归结为一个命题:无财产,不正义。它包含了三个维度的问题:财产权的确立何以正义?财产权的分配何以正义?财产权的保障何以正义?洛克认为,财产权是个人劳动的结果,由劳动带来的排他性财产权是正当的。劳动占有财产有两个限制性条件:“留有足够的同样好的东西给其他人所共有”与“不能取得超过他所能够享用的份额的公有物”。人们缔结契约,组成社会,建立国家和政府,是为了解决财产权的纠纷,对财产权加以保障。财产权利是政治权力的正当性基础,政治权力不能被滥用到去侵害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18.
信息共享与知识产权专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权利概念为起点 ,指出权利是配置“客体上利益”而非“客体本身”的法律工具以及权利的不可侵性 ,同时揭示了客体属性的差异必然导致权利内容特别是其中排他性的不同 ;进而结合信息科学原理 ,研究知识产权的客体———智力成果这种特定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同为专有权的知识产权与物权在权利内容的设计、有形与无形、占有制度的地位、权利移转、权利起源、客体利用制度、权利侵害等方面的不同以及二者同为专有权而应具有的相同排他效力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关于网络虚拟物法律属性的争论集中在其究竟是物权、债权、还是知识产权上?网络虚拟物的法律属性是一种特殊的债权凭证,而债权凭证上承载着物权与债权双重权利.在网络虚拟物上存在两种财产权法律关系,若区分"载体"和"记载内容",我们就不难发现,虚拟物上既存在物权法律关系,又存在债权法律关系.玩家只能就"记载内容"电磁记录享有债权,其债权的义务主体是服务商;而就"载体"电磁记录而言,服务商成为该电磁记录的物之所有权人.  相似文献   

20.
物权转移主要以动产交付和不动产登记为外在表现形式,而知识产权转移则必须是当事人双方针对特定的权利内容作出特定的意思表示才发生法律效果。知识产权是无形的,其必须依附于有形物,也因此而区别于物权。书信作为一项特殊的文字载体,具物权和知识产权的双重属性,书信中物权的转移并不当然引起知识产权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