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西方哲学史上,主体概念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近现代哲学即奠基于主客二分这一逻辑预设。为了消除主客二分导致的主客对立,黑格尔提出了"实体即主体"的观念。但是黑格尔的"主体"与近现代主体性哲学意义上的"主体"有很大的差别。从一定意义上讲,黑格尔的主体概念具有去主体化的倾向。这一倾向也影响到马克思主体思想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实体是我们了解黑格尔哲学,乃至了解整个西方近代哲学的重要概念。黑格尔的实体观直接源于近代哲学关于实体和主体的学说,他认为实体与主体具有同一性,实体是能动的主体,实体是一个转化的过程。真理是由实体到主体及实体与主体的统一。主体与实体在黑格尔那里,已经不完全是近代哲学知识论路向上的含义,而更多地具有了现代生存论路向的意味。虽然他并非是在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实现实体与主体的同一,而是把两者的同一描述成精神的自我实现过程,但它还是把哲学推向了新的高峰。正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说,现象学隐藏着一切批判的要素———尽管是以精神的形式出现。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关于真善美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是黑格尔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和黑格尔美学的渊源关系,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真善美的理论。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142页。以下凡引自同书的引文,只注页码)。他把美的内容规定为“理念”这种抽象的精神实体,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在对各种主观性思想进行详尽批判的基础上,取消了"现象"与"物自体"的二分,明确了真正的无限性,以"实体即主体"的原则确立了关于事物自身活动的客观思想的辩证法.马克思一方面继承了黑格尔的这一功绩,另一方面又以对现实的开显为己任,把黑格尔思辨的主体——绝对精神——变革为人类活动的历史主体——社会,以感性的对象化超越思想中的对象化,研究作为思辨哲学存在前提的"现实".马克思辩证法使现实得以开显的两种方式即批判和革命:理论上的批判为实践上的革命寻求必然且合理的道路,无产阶级作为主体爆发的革命让具有未来指向性的现实获得实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法的合理性思想的理论渊源来自于黑格尔的法的合理性理论.黑格尔的思想对马克思,特别是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当马克思的法律思想进入成熟时期以后,马克思摆脱了黑格尔理性主义的影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法的合理性问题,把法的合理性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法律与自由的关系,建立了法的合理性思想的体系和内容.研究马克思法的合理性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在其《哲学史讲演录》中批评斯宾诺莎哲学只有实体没有主体,因而没有个体性自由,而他自己的绝对精神既是实体又是主体,由此开出了个体性自由的现代性原则。从论证上看,黑格尔的理论方案无疑更加合理。可是,黑格尔的这套理论落实到实践领域后却大打折扣,表现为在他所构想的理性国家中有资格充当实体兼主体的个人只有君主一人,广大民众只限于充当经济等社会活动的主体,而不能充当政治主体。与之相反,在理论上被他诟病的斯宾诺莎反而竭力主张言论自由,把民主制作为最佳政体,直接诉求公民在国家机构中的投票权和任职权。造成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是:斯宾诺莎所处的17世纪中期的荷兰已经是一个初步现代化的商业国家,而黑格尔所处的19世纪的德意志邦国才刚刚开始现代化进程。可见,在哲学史上,后人总能在哲学论证的专业技艺上超越前人,但在实践主张上是否也能后来居上,却要看其所处环境在发展程度上是否超越了前人的处境。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问题是贯穿《精神现象学》的根本问题,黑格尔多次指出,现象学是精神从自在走向自为,从实体走向主体的运动过程,主体是这个运动过程的本质和目的。主体是什么?人为什么是主体?主体的本质是什么?主体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它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是理解黑格尔哲学的关键问题,《精神现象学》这个黑格尔哲学的诞生地,作为其主导原则的主体理论具有极大的合理内核,对它的进一步研究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体学说是黑格尔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指出:“把实体了解为主体,了解为内部的过程,了解为绝对的人格。这种了解方式就是黑格尔方法的基本特征。”(《马恩全集》第2卷第75页)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真谛。黑格尔的实体学说,充分体现了他的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和辩证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思想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古希腊哲学中就存在着主体,l生思想的萌芽.近代西方认知主体哲学经历了由笛卡尔的自我意识论到康德的先验意识论、再到黑格尔的实体主体论的历史演变过程.马克思通过批判地继承人类哲学史上关于主体性思想的合理因素,特别是对近代西方认知主体哲学的扬弃.解决了长期困扰西方哲学的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和分裂的难题,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实践性主体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倒立的辩证法,《资本论》对这种倒立辩证法进行了实在性的倒转,其重要表现就是资本辩证法的四重时间化展开。第一,马克思将具体劳动时间作为资本的形成方式,倒转了黑格尔辩证法中抽象的主体形成方式与运动方向;第二,马克思将抽象劳动时间作为资本的实体内容,倒转了黑格尔辩证法主体内容和动力的非实在性;第三,马克思将自然时间作为资本运动的组成要素和展开形式,倒转了黑格尔辩证法历程的非实在性;第四,马克思将同时性作为资本运动的存在前提和动力基础,倒转了黑格尔辩证法主体与动力的非现实性。从时间的角度研究《资本论》的辩证法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倒转,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也有助于凸显马克思的时间哲学、辩证法思想在思想史中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余锐 《云梦学刊》2010,31(6):118-121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命题,但这一命题中关于"美"的判断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它体现了黑格尔的本体论、认识论和辩证逻辑的方法论的统一,是一个运动着的判断。这种来自命题内部的运动性不仅体现在逻辑推演上,同时还体现在历史进程中,而这种运动性的源泉就来自于理念的自生发、自发展和自否定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黑格尔“自然界是‘绝对精神’自我异化的产物”思想和费尔巴哈“人同自然界的联系仅仅是纯粹的‘自然关系'”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基础上,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阐发了人与自然环境双面依赖和双重构建的对立统一关系的思路,形成其环境理论。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是近代历史哲学理论发展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明确把自己的历史观称之为哲学的历史,本文则立足于理性与自由两个重要维度,对黑格尔的历史观进行深入阐述,意在揭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的深层内涵:即阐明历史是合乎理性的历史,而且我们可以通过理性思维把握到历史的内在本质,但在黑格尔这里理性是思辨的理性,历史是在各种本质的规定的联系中的有机统一体,他在这里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区别于知性的把握历史的方式;另一方面,黑格尔继承了康德的目的论思想,赋予了历史的理性以内在的目的,即自由。历史在黑格尔这里是历史理性的自我实现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的自由的实现史。自由是历史理性的内在目的,而理性是作为自由实现的必然性过程展示。理性与自由在黑格尔的历史观中实现了内在统一,二者构成理解黑格尔历史观的两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黑格尔、马克思、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思想比较中寻找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反思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矛盾,考察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途径,探讨通过民间组织分担政府部分公共职能,拓宽人民参与公共生活渠道,从而有效解决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哲学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复杂深刻的矛盾体系。黑格尔哲学的党性和其整个哲学一样包含着复杂而深刻的内在矛盾,在这个体系中既有唯心主义的主流思想,也包含着丰富的唯物主义,把这种唯物主义理解为辩证法缺乏历史和逻辑的根据。  相似文献   

16.
理解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几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德的宗教改革与法国启蒙精神产生了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完成了一个封闭的圆圈,不管黑格尔哲学怎样复杂,其基本上还是一种精神人格的类型学。黑格尔认为是绝对精神成就了顶峰,把顶峰说成为一种精神人格。将几位德国精神的代表与黑格尔作比较是理解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精神,表现丰富而又深刻;它渗透在邓小平的思维活动中;它体现在邓小平的实际行动上;它凝聚在邓小平的言论和著作里;它是邓小平能成为世纪伟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的一个重要因素。邓小平精神主要体现为邓小平的求实精神、辩证精神、无私无畏精神、创新精神、理想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在邓小平精神的丰富内容中,贯穿着一条主线,体现出邓小平精神的灵魂,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在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中,市民社会发生在伦理阶段中家庭解体之后。家庭的解体使伦理精神丧失,从而使个人的任性获得了自由,特殊性原则成为普遍的原则。市民社会是有限性和偶然性的领域,各种冲动、任性和情欲作为需要的形式充斥其中。因此,需要的体系就成了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值得我们给予其特殊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应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为理论摹本来研究马克思的民主理论。"民主"问题及其所包含的"主体性"倾向不仅是马克思早期所关注的焦点,也是影响其一生理想追求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基础上,将民主理解为能够现实地为主体参与公共事务提供有效途径以调整个体同政治共同体及其他特殊群体之间关系的制度和运行机制。这种以承认人的主体性为前提条件的民主观念对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被遮蔽的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们阅读马克思时,以为自己直接面对着马克思。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他们实际上是通过正统的阐释者们留下的阐释文本的媒介去理解马克思的。然而,正统的阐释者们同样也被自己的错觉所迷惑。一方面,他们以为自己已经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思想做出了批判性的考察,实际上,他们所批判的东西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少,而他们所借贷的东西又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多;另一方面,在正统的阐释者们组成的阵营中,后继者对先行者也缺乏批判的意识,从而使阐释活动中的偏差始终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以至于在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事实上,当马克思的原初思想在正统的阐释者们的阐释活动中被黑格尔化、费尔巴哈化和斯大林化时,马克思就成了被遮蔽的马克思。由此可见,要面对本真的马克思,必须先替马克思解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