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旧称攸乐山的基诺山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的东部,呈王冠状,曾是一片迷人的原始林区,这是18000多基诺族人的家乡,也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6大茶山之一.1958年,基诺人民公社成立,从此,分布在40多个村寨的基诺人走出了大家族公社,从原始社会形态一下子过渡到社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生的大家庭.基诺人只有基诺山有,乡长和书记当然地就是一山之"主"了.乡长叫白腊腮,书记叫  相似文献   

2.
古老的基诺山是我的故乡.在我童年天真的梦幻里,它曾是个五彩缤纷、千奇百态的神秘世界.留在我记忆深处最难忘的却是山地农业的"刀耕火种"、"串山狩猎"及采集野菜(果)的生活.那时听父老讲,自创世主——阿嫫肖鳖开天造地的那阵子起,基诺人便聚居于基诺山.然而,祖先留下的"刻竹(木)记事(数)"工具,也没能记下基诺族古老的历史源流.解放前夕,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基诺族,生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民族跨越历史发展阶段的真实故事……儿时,曾听长辈讲,西双版纳的密林里有一个民族,人不过万余,刀耕火种,狩猎为生;60年代,听说那里成立了人民公社,但人们的生活还没有摆脱贫困。这就是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区的基诺族兄弟。解放前,这里还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为了帮助基诺山人民摆脱贫困,1964年云南省热带药物开发研究所所长周庆年带领科研人员,把科学种植成功的喜讯带进了基诺山。可是,这条刚刚发现的致富  相似文献   

4.
滇西南归来,坐在灯下,翻开日记。千里风霜落于笔下,竟凝结成起伏连绵的情节,转而又演化成红土地的回声。在它的促动下,我无私地将部分日记呈献予读者—— 1992年2月24日(阴雨基诺山) 今天下午来到基诺山。但见山影朦胧,如梦如幻。只是晚上山风带着些许凉意吹来时,才意识到我是在基诺山顶。没有见到想象中的基诺族人,却也心情激动地转了几圈山坡。晚饭时,喜出望外地看见公路边开着一家饭馆,是乡里唯一的基诺族式建筑。挂着的牌子上写着“基诺风味餐厅”。于是兴冲冲地走进去问:“基诺风味是什么菜呀?什么味儿?”恨不得尝几口。到版纳好几天了,吃的饭菜都是酸辣的“傣”味。不想餐厅里的姑娘摆摆手:“自己进去瞧!”我直奔  相似文献   

5.
二十多年来,基诺山上的基诺族人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如果说,二十多年的风火给基诺山留下某些痕迹和带来某些变化,那么,二十多年的实践则使基  相似文献   

6.
在祖国西南边陲西双版纳的基诺山中,居住着我国最后一个确认的民族——基诺族。为了改变基诺山的贫困面貌,基诺族的几代领导干部为民族的发展艰辛探索,其中有一位叫白文学的基诺族干部,他在基诺乡工作期间,时时把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到州里工作后,仍然情注基诺山的发展,他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人生的价值,把一片丹心留在了基诺山乡。白文学是个从基诺山寨走出的基诺族汉子。1980年9月,初中毕业的他收到了中央民族学院附中的录取通知书,“白文学要到北京读书”的消息使基诺山沸腾了。他就这样在同龄人的羡慕中,带着家乡父老的希望到北京求学,先…  相似文献   

7.
基诺山地处北热带边缘,海拔在800—1400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双版纳州委和景洪县委把基诺山列为山区综合开发试验基地,制定了“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方针,调整产业结构,确定发展砂仁、茶叶、橡胶、热带水果和畜牧业五大产业,并把发展砂仁作为起步产业和商品生产的骨干项目。全区1986年已种砂仁11701亩,其中采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云南省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为例,对基诺山乡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情况、取得的成效及其原因等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基诺山及云南省其他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方还存在着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最后笔者建议,由于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特殊性,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应对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给予特殊的扶持和倾斜等.  相似文献   

9.
作为基诺人的后裔,我常常自豪地对人说: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而言,我的民族是一个跨越若干世纪的民族;从族源传说而言,是从“太阳木鼓”里走出的民族;从聚居地而言,是原始森林里的部落民族;从人文社会而言,是尊敬舅舅的民族;从分布而言,是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独有的单一少数民族。亚诺山寨便是基诺族聚居的一个迷茫的山寨。在基诺语里,亚,是岩石的意思;诺,是后面的意思。亚诺即岩石山后边的寨子的意思。新中国成立前,基诺族分为三个氏族支系,为优鸟、阿哈、阿西。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兄弟分为三大部落,由于长期土地的纷争,不断械斗。“阿西部落的一部分人搬迁司土山寨被称为父寨,阿哈部落的一部分搬迁巴夺山寨为母寨”,优乌随山形而归寨,将基诺山划分为前半山和后半山。由“母寨”共同管理辖区的基诺山寨。每个村寨又由家族男士长老“卓巴”和家族女长老“卓赊”管理全寨的社会事务。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论坛》2003,(2):63-63
基诺族传统服饰经勐腊县勐醒镇向右转直奔基诺山乡,途中山峦起伏,溪流纵横,茂密的原始森林,苍翠欲滴。沟谷中古树参天,藤木攀缠,从多层次交错的植物群落来看,我已进入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地区。我国四小民族之一的基诺族,就集中居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山区周围的40多个自然村寨中,约有1万8千人。基诺人操基诺浯,无文字。自称“基诺”,意为尊敬舅舅的民族。历史上,他们是从原始社会未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由于民族过渡快,至今仍留有母系氏族的痕迹,比如现有很多年长男性的名子还是沿用女人的名字称呼。在乡文…  相似文献   

11.
基诺族是1979年6月正式确认的民族,人口11966人(1982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区,此外,散居在周围的勐养区、橄榄坝区,勐腊县的勐仑区、象明区。基诺族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基诺族除使用本族语言外,还普遍兼通汉语,日常生活中,这两种语言都是不可缺少的实际工具。基诺族的双语现象在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现象中颇有特色,这种现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边疆地区双语使用的类型和特点。基诺区位于景洪县东部,是一个纯山区,全区有7个乡、45个村寨、1670户人家,人口  相似文献   

12.
说起云南省边境地区的扶贫开发和兴边富民行动,“三山”的知名度非常高。“三山”,指的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昂族聚居的三台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族和布朗族聚居的基诺山和布朗山。今年5月底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期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还专门报道了基诺山和布朗山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脱贫致富的事迹。本刊记者此前也特意走访了“三山”。  相似文献   

13.
一到阿父种过的地里去种地, 到阿母背过水的沟里去背水。上百的男人,上千的女人, 铲草砍树, 砍一刀、倒十根, 砍一刀、断十丝。树草枯干,山地铲好, 砍出防火线,带着熊熊火把, 先点燃地头,后点燃地脚。这是基诺族流传很久也很广的民歌。解放前,基诺族没有文字,没有学校。基诺语里没有先生、老师这类词汇,数的观念也只是从1-10。靠刀耕火种、刻木记事生活。长期与世隔绝的人,不知道自己还处在原始公社的社会发展阶段。历史终究成为历史。随着“剥夺者被剥夺”,中国少数民族全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基诺山仍然是那片美丽、神奇的土地;基  相似文献   

14.
广西大瑤山瑤族自治县是一个著名的山高坡陡,地广人稀,山多田少的山区.发展我县山区生产,是彻底改变山区面貌、改善山区人民生活的正确道路,也是我县各民族人民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自治县的农业、林业、经济作物和土特产品,在一九六二年获得增产以后,一九六三年又战胜了八十年来的特大旱灾,取得比上一年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论坛》2007,(2):11-11
<正>1、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分别于5月、9月到云南基诺山、新疆南疆等地考察。强调要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做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云南考察期间,胡锦涛听取了云南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6.
基诺族不是“游耕”“游居”民族周新文,陶联明本文作者根据实地考察和亲身见闻,指出某些著作将基诺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山地农业概括为“地跟山转,人跟地走,寨跟山跑。广种薄收”以及“无法再进行轮歇耕作时,基诺人便举族而迁,整个村寨迁往他处”等,是不符...  相似文献   

17.
龙帕行     
一个氏族公社的部落里, 突然响起二十世纪的马达——这里讲的是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 绝不是一个怪诞的神话。在祖国遥远、遥远的西南边陲, 有一个基诺人的寨子叫“龙帕”, 九十九层山林把它与世隔绝, 一抬头,顶上的青天只有簸箕大。这里的人不知道山外还有个世界, 山外的世界也忘记了它, 于是,一个世界已经在探索外层空间, 另一个,还在集体采食着无花果、青蛙。  相似文献   

18.
基诺族没有文字,却有本民族丰富的语汇.汉语已被基诺族接受.除部分老年人外,大多数基诺族群众都能听说汉语.基诺语中没有方言之分,这使每个基诺族成员从开始学习语言就接触到通行于整个民族中的语言,为日后在民族内部的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诺语作为基诺族的一个重要特征,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生活中,既是其内部的重要交际工具,又是维护基诺族内部团结统一的纽带.因此,基诺人对本民族的语言倾注了无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景洪县基诺公社卫生所所长自腊营,是基诺族第一位医科大学毕业生。一九七五年她从昆明医学院毕业后,要求回家乡  相似文献   

20.
不丹考释     
不丹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麓,西藏自治区和印度共和国之间,境内多山,河谷纵横,是名副其实的高山王国。全国面积4600平方公里,人口145万(1988年),其中80%是菩提亚族(Bhotias),20%是尼泊尔族,绝大多数居民信奉西藏佛教的主巴噶举派——不丹的国教,南方的尼泊尔人信仰印度教,另外在东、西部的边远山区仍有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