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多数决原则和资本平等原则使大股东操纵一切并购事务,剥夺了中小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和决定权,作为弱势群体的中小股东成为了并购的旁观者和被动接受者,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文章从公司的一般理念、法的公平与效率价值、诚实信用原则等法理的角度,阐述了外资并购中尤其需要保护中小股东权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李建伟 《求是学刊》2012,(1):92-100
股东权利虽以股东身份为基础,但取得股东身份并不当然享有完整的股东权利,如股东存在出资瑕疵,其股权应当受到限制,且这种限制具有正当性。一般来讲,比例股权与股东出资以及股东自身利益的关系较非比例股权而言要更为密切,在股东瑕疵出资的情况下,对其比例股权进行相应的限制,具有制度上的合理性、法理上的正当性与现实上的可行性。因此,对于瑕疵出资股东,其比例股权的行使应根据其瑕疵出资的实际情况而受到相应限制,原则上应按照其实缴的出资比例行使;而非比例股权则不应受到限制而均可以完整享有并行使。关于瑕疵出资股东权利限制的此等一般性标准得以确立后,具体到个案涉及的各项股权的限制及实现该限制的路径,还需要司法基于公平正义之原则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3.
股东投票成本的非均匀分布和集体决策上的多数票规则 ,激励了中小股东的“搭便车”行为 ,从而使大股东和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获取了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巨大信息租。本文研究表明 ,信息租的存在 ,从根本上破坏了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股票分配原则 ,导致公司股东在权利和责任上的不对称分布。文章的分析将对中国的公司治理及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胡珀  刘鹍 《社科纵横》2004,19(3):64-65
民族工作是国家的大事。建国以来特别是 2 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友好往来活动的频繁 ,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工作的发展 ,民族权利保障工作成为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更是深远。金融交易的供求双方在产品属性、产品价格以及金融机构质量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是对金融消费者提供特殊保护的重要原因之一。探究金融消费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披露影响金融消费者利益的作用机理,有助于寻求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利益的有效对策,也有助于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代高洁 《创新》2010,4(4):97-101
知识产权许可协议中的不主张权利条款有可能限制竞争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新经济背景下知识产权许可协议中不主张权利条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介绍美国、欧盟和日本竞争当局对于不主张权利条款在不同时期的价值取向和司法实践。并在对高通公司在欧盟、美国、韩国和日本遭遇的反垄断诉讼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竞争当局应采取合理原则进行不主张权利条款的反垄断法规制。  相似文献   

7.
彭颖 《创新》2013,(5):81-84
我国消费者协会维护消费者权益及其自身发展受法律制约,主要表现在法律定位、法定经费来源方式和法定职能等。随着消费维权发展形势的变化,消费者协会的作用和地位要进一步突出,需要对相关法律规定要做出调整,调整重点在消费者协会的名称及组织性质、消费者组织体系和组织职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股东瑕疵出资的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金平  陈涛 《浙江学刊》2008,2(1):154-157
新<公司法>对股东的出资义务用多个条文进行了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对其中存在的瑕疵出资的相关法律问题、瑕疵出资的股东资格认定、瑕疵股权转让以及瑕疵股东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陶李 《社科纵横》2004,84(4):93-94
信息经济学从产生、发展到引起各方关注是经济学不断逼近现实经济生活的必然结果 ,其中 ,有关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论著更是层出不穷。本文首先引入有关信息经济学的简要介绍 ,接着将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的分析领域、市场主体关系及基本模型加以介绍 ,最后讨论了阿克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对于信息经济学的贡献及其贡献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罗淑宇 《社科纵横》2010,25(1):65-67
《权利法案》是保护美国人权的一部重要宪法性文件。对比中国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可以看出中美在法律文化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法官任职资格和在适用法律过程中的作用、法典编纂理念、法典编纂的侧重点、法律的确定性与灵活性等方面,而这种法律文化的差异是由中美两国不同的历史、国情以及法律传统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从信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看,信托源于英国历史上的用益方式。为保护受益人的权益,法官在衡平法上承认了受益人的权利,使信托法律关系形成对同一财产的双重所有权。但从学理上看,这种双重所有权与传统民法系的完全物权存在冲突,这也使像中国这样的大陆法系国家形成了独特的信托制度。信托受益人有获得信托财产利益的权利,而中国法律规定受益人的权利具有债权性质,与英美法上的"衡平法的所有权"不同,债权性质的受益请求权不能完全保护受益人的利益。因此,应当赋予信托受益人对信托财产的权利以物权性质。为保持现有立法统一并符合民事权利理论的一般原理,还应当通过完善信托登记制度来实现受益人请求权的排他性以保障受益人的权益,且这也符合信托制度的原本含义和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刘芳 《学术交流》2004,1(12):32-35
社会转型本质上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时期。在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社会矛盾追根溯源都可以归结到利益分配和利益关系这个根本点上来。面对这种现实,我们必须建构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法律调整机制和手段,对各种利益关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即在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各种既成的利益关系进行确认和保护,而且还要通过揭示各种不同的利益之间的矛盾,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各种利益关系做出取舍、平衡和协调,并把平衡和协调的结果规定在相应的法律之中,以充分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抑制和消解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不对称冲突是冷战后国际冲突的主要形式。不对称冲突如何走向和解不仅关系到冲突两国的福祉,更关系到地区和世界的和平。本文提出了6项基本前提假设,并在"斗鸡博弈"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对称冲突走向和解的三种模式,并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每种模式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结论是:利益搁置模式和利益均分模式都不是真正的和解之路,只有共同开发模式才能使冲突中的两国走向真正和解。在单方面和解的情况下,大国在冲突中的损失程度是否大于目标利益,决定了在单方面和解中胜负的归属。  相似文献   

14.
宋圭武 《创新》2014,(3):55-57
文章通过对柠檬市场、保险市场逆向选择、败德行为、劣币驱逐良币等问题的再分析,认为在短期内,信息不对称市场可能存在不均衡,但从长期看,信息不对称市场本质也是均衡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最终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市场会分化,即质量高的商品归入一类市场,质量差的商品归入另一类市场;另一种情况是市场商品交易期限会拉长,好商品会等待识货者,而不是轻易抛出。另外,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次品市场中一些交易不合理的情况主要出现在短期交易中,但不太可能成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5.
王啸飞  焦未然 《创新》2014,(1):75-77
文章分析了对艺术进行补贴的经济学理由,以及这些补贴低效率的原因。指出补贴低效率的原因是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文章还分析了克服信息不对称、提高补贴效率的方法。经过分析比较,指出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最有效方法是补贴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6.
科学研究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劳动,因为个人天赋和脑力劳动的不可观测性,信息不对称成为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引发众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降低了科研市场的总体运行效率。预防和减少科研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提高科研市场的运行效率,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科研管理的重要作用。在当前的科研体制下,应当重新认识科研管理的作用,正确定位科研管理职能,确保科研管理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完善针对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部门的激励机制,建立互联共享的科研信息数据库,才能有效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造成的科研市场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中国也经历了更为深刻的、全面的社会转型。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土地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制和调整,然而这些法律法规及政策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当下中国在土地资源的占有、征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公平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当前的社会分层结构有关。作为社会调整器的法律,应该努力给出一种解决方案,以确保整个社会能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晓梅 《社科纵横》2009,24(11):85-86
“里/内/中”是表示在一定空间界限范围内部的方位词,“外”是表示在一定空间界限范围外部的方位词,“里/内/中”和“外”意义相对,但是从使用次数上看前者和体词性词语结合比后者多很多,论文从历时的角度出发选择了上古、中古、近代、现代的西部作品作为调查语料,分析“里/内/中”和“外”不对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施蒂纳谴责政治自由主义的人权理论,认为社会权利是由自然血统、神或人民选举等赋予的异己的权利,应该通过“我”的强大权力将权利收归自己所有.他把意志作为法的基础,认为法律是统治者的意志,犯罪是对普遍的“人”、固定观念的蔑视.他主张将法、法律等从头脑中挤出,使之让位于我“自有的意志”.马克思认为,权利、法、法律和犯罪以客观的物质交往关系为基础,法、法律、国家体现着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马克思还分析了国家政体及其历史变化的社会物质生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刘洋  刘欢 《学术交流》2023,(2):76-87
平台经济的发展加速劳动关系变革,成为不完全劳动关系的催化剂。不完全劳动关系在助推平台经济发展的同时,面临认定标准不明确、主体地位不平等、劳动基准保护不充分、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对平台经济下不完全劳动关系进行法律规制,需要明确不完全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使不完全劳动关系从业者身份得到正确归类;建立集体协商机制,弥补平台经营者“算法”独决机制导致的恣意妄为的短板;加强劳动基准保护,以劳动“三分法”分层配置劳动者法定权益;完善不完全劳动关系从业者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劳动者权益保护与平台经济健康规范发展双向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