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略论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原理著作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法 《中州学刊》2007,(1):243-24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在美学原理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丰富的内容。如何理解中国美学原理的演进,更好地总结其学术经验,对于中国美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因此,我们在此组织了一组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当代美学概论的书写与学术思想演变的关系,呈现出新时期以来美学原理演进的基本面貌。张法对新时期以来美学原理演进的总体态势,做了自己的一种概括。章辉、余开亮、曾军分别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部重要的美学原理著作——王朝闻的《美学概论》、李泽厚的《美学四讲》、杨春时的《美学》进行个案研究。希望这些一己之见可以引起学界这一重要学术问题的关注,从而使这一问题的研究得到更好的深入。  相似文献   

2.
章辉 《中州学刊》2007,(1):246-24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在美学原理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丰富的内容。如何理解中国美学原理的演进,更好地总结其学术经验,对于中国美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因此,我们在此组织了一组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当代美学概论的书写与学术思想演变的关系,呈现出新时期以来美学原理演进的基本面貌。张法对新时期以来美学原理演进的总体态势,做了自己的一种概括。章辉、余开亮、曾军分别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部重要的美学原理著作——王朝闻的《美学概论》、李泽厚的《美学四讲》、杨春时的《美学》进行个案研究。希望这些一己之见可以引起学界这一重要学术问题的关注,从而使这一问题的研究得到更好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曾军 《中州学刊》2007,(1):251-25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在美学原理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丰富的内容。如何理解中国美学原理的演进,更好地总结其学术经验,对于中国美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因此,我们在此组织了一组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当代美学概论的书写与学术思想演变的关系,呈现出新时期以来美学原理演进的基本面貌。张法对新时期以来美学原理演进的总体态势,做了自己的一种概括。章辉、余开亮、曾军分别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部重要的美学原理著作——王朝闻的《美学概论》、李泽厚的《美学四讲》、杨春时的《美学》进行个案研究。希望这些一己之见可以引起学界这一重要学术问题的关注,从而使这一问题的研究得到更好的深入。  相似文献   

4.
倡导20世纪中国美学的学术史研究,正是为了突破一般理论史叙述仅注重概念的逻辑演绎和史料学意义的局限性,着重强调美学进程的“思想整体性”和“文化联系性”,强调美学理论、美学观念及各种美学问题的学术建构方式和历史─文化规定性,在学术史范围内“重构”美学的历史价值。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史研究的重点,在于从学术建设的整体过程来确定美学的学术意义和地位,从美学发展与中国人文学术演进及其规律的历史关系来整体揭示中国美学的百年学术构造,以文化考察的立场来重新认识和确定20世纪中国美学的历史结构。  相似文献   

5.
章辉 《学术研究》2003,(11):130-13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讨论实现了从输入西方美学思想到创立中国美学理论的转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美学体系的初步尝试,奠定了中国关学发展的范式;给美学以马克思主义新实践的哲学基础,反对了机械唯物主义和各种唯心主义美学观,并与西方各种美学本体论相区别。讨论形成了四派基本观点,是思想解放、学术争鸣的一个范例,对20世纪80年代的学术发展有很大影响;厘清了美学对象和研究方法,涌现了大量的学术人才,为80年代的美学复兴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6.
“新古典主义”是对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审美观念上的描述。本时期中国美学经历过初创、复兴和转型三个历史阶段。哲学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西化美学是本时期中国美学最显著的学术特征。从审美观念和学术研究方法两个层面认真总结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的理论成果与历史经验是新世纪中国美学有所建树的学术前提。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中国美学30年的核心问题,是中西美学关系问题。“文革”后中国美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打开国门,重新融入了国际美学界。此前中国美学界对于西方美学的了解,主要还停留于20世纪之前的西方古典美学,与50年代“美学热”不同的是,80年代“美学热”的一  相似文献   

8.
百年来中国美学的思想既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又大量吸收了西方美学和西方文化的新观点、新方法。以学科发展为视角,梳理反思了20世纪中国美学的四个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末的美学启蒙及其学科创建时期;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的中国现代美学奠基期;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以讨论为特征的美学争鸣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反思与发展并存期。新世纪的美学研究必须改变跟在西方现代美学后面跑的被动局面,才能建构起对中华民族文化具有独特解释力的中国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美学研究目前正处于低谷期,这当然有其外在的原因,但我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来自美学研究的内部。回顾20世纪中国美学所走过的道路,不难看出有三个高峰:一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出现了一大批美学著作,和以朱光潜先生为代表的美学大师;二是40年代末至50年代,出现了空前的美学大讨论热潮;三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美学新观念新方法席卷全国,涌现了一大批美学新秀。但是,即使在这三大美学高潮中,仍可以看出中国美学的先天不足和根本缺陷。首先,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学始终没有出现具有世界影响的、独创的、站在学科最前沿的美学思想。第一次高潮追随西方,第  相似文献   

10.
也许现在用得上这样一句老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即将迎来21世纪初春的晨曦,有的是希望,有的是信心,有的是打算,有的是设想我从20世纪80年代初从事美学研究以来,已经写了专著《现代文艺社会学》、《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当代审美文化批判》以及合著《中国美学主潮》、《孔子精神与基督精神》等几部著作,近年来注意力开始转向文学理论研究。曾经因教学需要写过一本教材《文学理论》,经过十余年的美学研究再反过来检点文学理论,我发现其中大多数基本问题都需要重新认识,而这些问题又都通向文学的本体问题。尽管以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