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奥康纳在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冷酷无情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性是扭曲畸形的.宗教不再是人们的精神支柱而是一个虚幻的海市蜃楼。许多评论家认为奥康纳自身的善恶观也是极其扭曲,所以称之为‘‘邪恶的奥康纳”。但她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并非是颠倒黑白的善恶观而是希望人们能够正视自己内心的邪恶。她通过描写暴力的方式警...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信仰一旦失落,人性就会发生异化,人们就会变得虚伪、冷漠和残暴,导致道德败坏,世风不古。出现这种局面人们势必受到上帝的惩罚,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从而以死亡而告终,以便获得救赎。暴力、死亡、救赎构成了作品的三部曲。奥康纳试图以暴力警醒世人,以死亡为代价,以救赎为目的,使人们从精神荒原中走出来,重拾逐渐逝去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3.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20世纪美国文坛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好人难寻》展现了一幅在道德上失去标准而急需上帝救赎的群体人物画像。从道德缺失的角度出发,剖析了老祖母、儿子贝雷、贝雷的妻子和他们的两个孩子的道德缺陷,以此来体现社会家庭的一个缩影和奥康纳对当时社会人们道德缺失的批判。针对一家人的道德缺失,奥康纳以暴力的手段引起读者的震惊,从而唤醒人们的宗教意识,旨在通过暴力的手段使老祖母一家获得上帝的救赎。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虔诚的美国南方天主教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极度关注人们的痛苦和宗教信仰,因此她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浓厚的宗教特色。在其代表作《好人难寻》里倾注了自我对宗教和人生的思考,指出爱的缺乏导致了人们的隔阂与心灵的异化。本文通过浅析《好人难寻》中暴力和死亡所体现的荒诞世界,突出最终得以重建精神家园的宗教救赎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美国小说家弗兰纳里·奥康纳以她的宗教情节及独特的南方视角在其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精心设计了一条经过宗教着色的旅行路线。她在宗教文本和叙事文本间构建了人的物欲与精神间一座通桥,其中蕴涵了一个拯救灵魂的寓言故事,表达其对信仰沦丧和普遍价值危机的一种强烈深沉的痛苦与思索;并以其宗教情结在叙事中表现出某种艺术技巧上回归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回家》作为哈罗德.品特倍受注目的作品,展示了两性间权力冲突这一中心主题。追寻权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身份确认的过程。父权制社会中的女性作为“他者”的形象出现,她们的身份、欲望依赖于男性存在。分析了《回家》中女性面对男性暴力的应策,以及颠覆男权、肯定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指出女性在与男权抗争的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奥康纳《好人难寻》人物性格的双重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好人难寻》是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佳作。通过对书中人物性格的分析,探讨了他们双重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无论老祖母的性格是自私虚伪还是仁慈善良;不合适宜的人 是冷漠残忍还是令人同情;贝雷是无情呆板还是深情不露,奥康纳笔下的这出家庭悲剧都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在遭遇战争大劫难、精神大幻灭后的美国南方社会,书中人物命运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代表之作<好人难寻>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其对基督教的原罪和救赎等主题的探讨,而且在于其杰出的叙事艺术.奥康纳对有限全知视角、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框架叙事与嵌入叙事等叙事技巧的灵活运用,使<好人难寻>成为研究其叙事艺术的良好范例.  相似文献   

9.
奥康纳的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从宗教信仰、道德人性、社会文明三个方面展现了西方现代社会的人性异化主题。作者提出的宗教救赎并未解决人性异化问题。弗洛姆提出摆脱异化要从人性出发,培养人健康的性格,最终形成健康的社会,从而摆脱异化对人性的困扰。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学者对小说《好人难寻》的分析和研究大多侧重于文化、主题和文体等方面,较少用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剖析该小说深层的会话蕴意。运用该理论中的合作原则有助于解读《好人难寻》中的会话含义,加深读者对人物塑造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在兰娜丽·奥康纳的《好人难寻》中,老祖母与不合时宜者之间的对话一直是其作品令人津津乐道的地方,说话人的意图和听话人的推论之间存在某种错配,双方在交际环境中无法达到互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理解文中的无关联对话是我们进一步探索小说主题的一个可行且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20世纪出色的南方女作家.她的极端的宗教观使其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息和典型的南方乡土特色.其作品所宣扬的荒诞和异化的主题意义以及暴力和神灵顿悟的宗教思想在其短篇杰作<好人难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3.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弗兰纳里·奥康纳创作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使她的作品不仅成功地揭示了生活的底蕴, 而且具有震撼人心的冲击力和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针对这一特点,从背景象征、事物象征、名字象征和行为象征4 方面探讨绝妙、新奇而深邃的象征在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预示故事结局和人物命运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网络言论暴力是虚拟世界的非理性表达,其法律性质是滥用言论自由权的行为.世界各国(地区)通过强制保护、行业自律、社会公众监督等多渠道对其进行法律控制.我国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缺陷,为网络言论暴力现象的蔓延提供了方便.应当引入网络言论自由权和网络隐私权概念,协调好二者的关系.还要推行网络实名制,将立法形式作为隐私权保护的最低保障,同时加强行业自律,为行业内部提供基础性的行业管理,构建完善的网络言论暴力法律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5.
格拉斯佩尔的独幕剧《琐事》不仅揭露了谋杀案背后家庭暴力的存在,也暗示了法律体系的排他性和暴力性。文章从解构主义批评理论出发,剖析《琐事》中男权和法权的暴力性,揭示受暴力压迫的女性以及女性同盟如何以自己的力量解构暴力,从而实现格拉斯佩尔对男权和法权的颠覆。  相似文献   

16.
从《好人难寻》看弗兰娜丽·奥康纳的宗教宿命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社会信仰的丧失、本人的不治之症以及巨大的社会动荡对弗兰娜丽·奥康纳宗教宿命论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她在代表作《好人难寻》里倾注了自我对宗教和人生的思考,文本中的情节和意象是其宿命论的外在表现,宗教原因、社会现实、原罪、人的不完善及人物间扭曲的关系解释了其本质。  相似文献   

17.
以奥康纳《短篇小说集》中的短篇故事《好人难寻》中怪诞的写作特色为切入点来探析《好人难寻》的社会寓意,即“好人”何以难寻?指出作品中的人物之所以怪诞,根本原因是他们所处的社会是怪诞的,“好人”之所以“难寻”是因为现代文明社会没有提供其生存的土壤与环境。这正是《好人难寻》所阐释的警世和醒世的深刻社会寓意。  相似文献   

18.
暴力·迷恋·背叛——影片《霸王别姬》的文化内蕴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凯歌的每部作品几乎都包孕着某个重大的历史文化主题。他总是以一种批判的目光审视着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及由这种生存状态所积淀的文化传统 ,并将其放置于理性的审判台上加以拷问。他的影片《霸王别姬》也毫无例外地体现着陈凯歌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苦恋与追问。其中所蕴含的暴力、迷恋和背叛等多重文化意蕴 ,不仅使这部影片具有了相当厚重的人文内涵 ,而且也使其当之无愧的走入了世界经典电影的行列  相似文献   

19.
以奥康纳《短篇小说集》中的短篇故事《好人难寻》中怪诞的写作特色为切入点来探析《好人难寻》的社会寓意,即“好人”何以难寻?指出作品中的人物之所以怪诞,根本原因是他们所处的社会是怪诞的,“好人”之所以“难寻”是因为现代文明社会没有提供其生存的土壤与环境。这正是《好人难寻》所阐释的警世和醒世的深刻社会寓意。  相似文献   

20.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是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好人难寻》是奥康纳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作者一贯的暴力救赎思想。本文将从《好人难寻》独特的叙述视角及修辞手法来探索小说意婉旨微、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同时,读者可通过解读这些文体特征来感受人性中的善与恶,领略奥康纳小说的独特的文体魅力,从而对人性的审视和救赎有更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